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应提前准备,做好预案。否则,事到临头再准备,必然顾此失彼,增加整合难度和整合成本。进入2009年以来,汽车行业的并购重组成为热门话题。一方面,《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国际汽车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自身难保,纷纷出售资产以求获得资金。毫无疑问,并购重组是汽车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和提高效率的快捷之道。但问题是,研究表明并购之后真正实现了良性发展的仅占全部并购案例的30%-40%,多数并购重组以失败而告终,远没有当初设想的那样美好。在现阶段,面临突然增多的并购重组机会,汽车企业应该如何把握呢?并购重组的关键点在哪里呢?
![资产重组与并购的区别 并购重组的关键点](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400254671639.jpeg)
首先,汽车企业应该正确理解并购重组是一种战略行为,作为企业的一项重大投资决策与行为,其核心目的应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从而创造更多经济利润为中心。事实上,在中国汽车行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往往有众多的参与者,而这些参与者的利益导向并不一致。一个典型的参与者就是地方政府,他的核心利益诉求在于税收与就业。如果并购重组影响了当地的税收和就业,哪怕这个行为在商业上有非常充分的吸引力,地方政府也极少会支持。这是并购重组在中国难以推进以及效果不理想的核心原因之一。这也要求汽车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的战略考虑时,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仔细计算并购重组的收益与成本,确保其在商业上具有可行性。其次,汽车企业在并购重组之前应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当年TCL收购欧洲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时,就因为没有做全面的尽职调查而吃了大亏。TCL没有发现汤姆逊公司转让的34000多项彩电专利多数都是基于过时的CRT技术,用处不大;TCL没有认真分析整合中可能发生的员工解雇和相关成本;TCL甚至在收购时忘记获得汤姆逊的电视销售渠道,这给新公司拓展市场带来了诸多不便。全面的尽职调查是应对并购重组过程中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必要手段,从而确保决策的科学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尽职调查过程中,要对当地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特别是对于法规之外的“潜规则”有全面透彻的了解,才能提高并购重组的成功率。第三,汽车企业对于并购重组要有完整的资源整合和管理整合预案。多数并购重组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后期整合。企业要对并购重组之后的整合建立起合理的预期,期望几个月内就完成整合并体现出协同效果是不现实的。衡量一个并购重组成功与否,至少应该以3-5年后的结果来作为评价标准,过度看重短期指标是不合理的。并购重组之后的整合重点是资源整合和管理整合。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综合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从原则上来讲,资源整合应先内后外,内部的采购、研发等资源整合在前,而外部的市场资源整合在后。管理整合的重点在于文化融合与流程梳理。并购之前,双方在文化与价值观上存在差异,这个差异消除的越早,整合的效果就越好。同时,流程的梳理是确保管理到位的关键,是把先进的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上的必由之路。上述这些整合工作,应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提前准备,做好预案。否则,事到临头再准备,必然顾此失彼,增加整合难度和整合成本。中国汽车行业的并购重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企业将因并购重组而快速成长,而有问题的企业也将因并购重组而消失。如果上述并购重组的关键点能够把握好,将有效提高并购重组的成功率,给汽车行业和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