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中国经济面临滑坡已成事实。如何有效地阻止经济滑坡,防止经济层面的问题扩散到社会层面,进而波及到政治层面,已成为当务之急。

应该说,此次党中央国务院反应还算是比较快的,连续几次中央层面的经济工作会议做了相当大的调整,从“快狠稳准”的方针重拳出击,并做出了增投4万亿元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杠杆的决定,同时明确提出向中小企业和“三农”倾斜,以拉动内需来拉动经济。这一系列的大动作,从宏观上对中国经济注入信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股市拉锯式上扬是表象,如无有效及时的具体措施,经济将继续下滑。搞基建上项目,治标不治本事实上,这一次中国经济下滑,其背景是国际国内经济衰退的交汇,是中国经济三十年来发展比较顺利的一个重要转折,其外在内在原因远比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波及面要大得多。简单的靠“外需不足内需补,市场不足基建拉”,是不可能应对的。这次经济下滑已涉及到我国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国际上,大搞虚拟经济,导致金融虚幻积累的总坍塌;国内是,大搞垄断经济,对中小企业压榨排挤甚至妖魔化所造成后果的总爆发。中国中小企业的兴旺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最伟大的成果。他们已承载了中国经济的主要指标,55%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出口;他们是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发动机,是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基础。创造了75%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得到的金融资源不到20%,长期被挤压失血的中小企业如果说在正常情况下还能维持生存的话,遇到内外交夹的经济风暴,他们陷入困境、停产、倒闭是必然的,随之出现的失业、出口下滑、税收减少也是必然的。aihuau.com阻止经济的下滑,救股市、救楼市固然重要,搞基建、上项目也能起作用,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道理很简单,股市要有钱炒,楼市要有人买,工作都没有了,谁去炒股?谁去买楼?更荒唐的是有人提出给公务员大幅加薪拉内需,以上调所得税额刺激消费,公务员再加薪,除了激化社会矛盾,岂能拉动内需?广大劳动者基本工资都保不住了,所得都没有了,谈什么所得税?所以,要阻止中国经济的下滑,首先要阻止失业下岗,特别是防止失业扩大、民工返乡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发生。必须尽快调动资源,包括外汇储备在内,保护和拯救创造主要就业、出口及税收的中小企业。在股市和楼市之外,应该设定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叫企市,救企市的重要性远胜过救股市和楼市。还要设一个指标,叫资本投入就业率,当今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能产生高就业的企业就是优秀企业。救市不能只打雷不下雨当然,中央已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几次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到了中小企业的问题,也有一系列措施出台,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何况水渠早已漏堵。救中小企业要“快”,据我们估算,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遇到了相当的困难,30%已处于半停产状态,10%已经停产和倒闭,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甚至像汶川地震救灾一样地救中小企业,到春节过后,我们估计有20%以上的中小企业会直接倒闭,50%以上的中小企业会半停工和半倒闭,到时候会有最保守2000万以上的职工直接下岗。但中央的各项救经济政策有多少能公平实际地落实到作为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呢?中央向中小企业放水救灾,但如果仍然想通过已经利益化、垄断化的渠道,如各级发改委、国家垄断性银行等来实施放水的任务,是不可能实行的。首先,这些部门是长期官僚化的,不可能认识到拯救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最近中层官僚发出的升级换代论、自然淘汰论、地区特殊论等和中央大唱反调的言论就可见一斑。从利益驱动的角度,这些部门的本能是希望“救灾水”能流向凸显其政绩的企业和工程,从自身安全的角度,将“水”放向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就要承担“姓社姓资”的政治风险。所以,让这样的利益相关渠道分发拉动经济的资金,别说4万亿元,就算8万亿元、16万亿元,真正分流到中小企业有5%~0%就烧高香了。这就好比总闸放水救灾,但渠道长期漏堵,更有人为的扒渠截水,旱灾正重的秧田难以解困,怎么办?“以岗减税,以税定贷”乃救市良药向中小企业直接定向减税放贷才是解困之道,以目前的局面,仅靠“以税定贷”都已难解困局。目前必须尽快制定一个以就业、缴税、出口额为指标,以清楚的、定向的、容易操作的方法向中小企业减税放贷。例如:以就业人数为指标,每一就业人口减税3000~5000元,或每一就业人口放贷3000~5000元。例如:以企业过去三年实际纳税总额的年平均数的10%~20%减税和30%~50%的放贷。例如:以一定期限的出口实际额,给予10%~20%减税和30%~50%的放贷。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总额可以和国家预备定向中小企业解困的投放额一致,但一定要定向、明确、简单。企业拿着标准化的文件,就可以直接减税和得到放贷。或许,应该像1960年代应付天灾人祸时发粮票、发油票式的方式,向中小企业发放减税放贷硬指标。这样的方法好处是明显的:既体现了党和政府扶持、保护、拯救中小企业的决心,又能真正做到快、狠、稳、准。激发中小企业创造就业、积极出口和踊跃纳税的积极性。排除了在国家开总闸放水解困中的各种人为干扰。当社会出现下岗失业,政府本来就要支付社会保险、失业救济等资金,将这笔资金转化成生产投资资金是一举两得。当然在实行这样的救企解困措施的同时,也必须出台配套的严厉制裁措施,将所有的减税、授贷计算公式、数额全部公示、公开,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凡有敢欺报瞒骗者一律严惩不贷,因为这次救灾,必须“从快从重”。三个月前,我们就呼吁“中小企业之困乃国家之难”,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经济下滑形势,我们再次呼吁“拯救中小企业,就是救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