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江湖
在这个“江湖”被用滥了的年代,说的最多的当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比喻有些事并非个人因能力而定,还要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而最终不得不屈从于“非己意志”。何谓江湖?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有人说,我来自江湖,江湖却没有我的传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先人告诉我们,“江湖”来源于一个传说:据说中国禅宗史上曾有两位有名的大师,石头和马祖。他们同为六祖法孙,同源异流,各具手眼,禅宗因他们而兴盛。马祖机锋峻烈,大机大用,恰似蛟龙闹海;石头深邃绵密,清高孤傲,宛若凤鸣云霄。他们二人并世而出,湖南衡山孤峰突起与江西洪州选佛场相互辉映,蔚然成为一大奇观。那时候,全国僧纳凡是求师问道者,参禅印证者,不是到江西的马大师处,便是来湖南衡岳石头门下,人称走“江湖”。长久以来便形成“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者,无知之人”的说法。古人认为:江湖之路,便是觉悟之路,解脱之路,成佛之路!于是,佛教一度出现了“各宗归禅”、而禅在“江湖(江西、湖南)”的局面。
而关于“江湖”的最著名名言却来自于《庄子·大宗师》,该文语:“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可见“江湖”一词最初应是出现在春秋战国,而后来隐迹于民间。上个世纪经金庸、梁羽生、卧龙生等大家的演绎,使人们在纸面上、画面上体味到江湖的另一番景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江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词语:在对江湖描写中,体现的是人在绝境中对道、情、义、忠的选择,在选择中演出人性最深层的一面。其实江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人心有多大,江湖就有多大,只要有人就有江湖。没人否认,地产更是一个“江湖”。在“湖”里,你可以看到“鱼”烟四起,可以看到“地盘纷争”可以看到“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可以看到叱咤风云的张飞式人物,也可以看到“羽扇纶巾,温文雅而”的现代“诸葛亮”。中国自80年代末以来的近20年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无大有,从小到大,由幼稚到成熟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江湖”。
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中国地产江湖的历史应该是从1987年算起,这一年11月,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拉开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崭新帷幕,同时也拉开了真正的中国地产“江湖”序幕。同年,成立于1981的中国最老的房地产企业中国房屋建设开发公司更名为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即现在的中房集团。1988年,当今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开始进入房地产领域。所以,可以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才短短20年,但是,这20年的发展却惊天动地,超过某些发达国家50年,江湖不可谓不深。
事到如今,虽然已经没有了昔日江湖的腥风血雨,但是今日中国之地产也不乏往日江湖的热闹与喧嚣,你来我往异常紧张,今天再谈地产,即是因为庄子的“相濡以沫,不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