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货币篮子 反对张五常先生的“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政策



张五常先生是我最敬佩的经济学大师之一。但“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政策,我绝不苟同,而且,我最为担心的是,以张五常先生的经济学领域的崇高地位,此政策建议或将被政府采纳,那将贻害无穷。

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控制通货膨胀。张五常先生的“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

然而,什么是通货膨胀、如何定义通货膨胀,在学术界至今仍无定论。虽然,关于通货膨胀的著作汗牛充栋,却鲜有真知灼见。张五常先生虽然是经济学方面的大师,特别是合约理论恐怕少有岀其右者。但张五常先生在货币理论方面,从其“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政策建议中,可以看出,是其弱项。当然,不能因此就否定张五常先生在经济学领域的崇高威望。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本来就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许多的大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曾在此犯错,却丝毫无损其伟大,反而,因其错误引起更加深入的探讨而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

要反对张五常先生的“以一篮子货币为锚”的货币政策,就不得不谈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也不得不谈到商品的价格决定。

一、商品价格如何决定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以成本为基础,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稀缺特性决定的价格,一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为基础的价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有些物品的价格主要是由稀缺性决定的,即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如石油是稀缺性资源,其价格在08年时最高达到147美元一桶,而现在是50美元左右一桶,如此巨大的降幅,说明其劳动价值决定的价格是很低廉的,其价格来源主要在于稀缺性,即在于其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当经济高涨时,对石油的需求增加,供给也会增加,但稀缺性价格增大,因为需求的增加大于供给的增加;当经济萧条时,需求大幅减少,供给也在减少,但稀缺性价格减少,因为供给的减少少于需求的减少。又如梵高的名画,往往卖出高价,当然不是因为创作名画的劳动价值高,而是希望得到名画的人多,即需求大,而供给极少,即只有少量的画作,所以价高。假设有由历史上某位名家创作的两幅同样风格的名画,如果销毁其中一幅,则另一幅名画的价格将大大高出两幅名画共同的价格。为什么?因为销毁一幅之后,名画所具有的稀缺性价值将大大提高。很明显,与创作名画的生产成本无关的,因为两幅画的创作成本总是高于一幅画的创作成本的。

主要由稀缺性决定价格的物品往往与劳动的关系不大,其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如土地、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

有些物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在偏远的农村,粮食的价格主要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因为那里的农用耕地是不值钱的。

一般物品的价格都是由两方面共同决定的。比如商品房,既有土地的资源稀缺性决定的价格,又有房屋建造的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价格I。

因此,任何一件物品的价格,我们需要从稀缺性决定的价格和劳动价值决定的价格两个方面来考察。稀缺性决定的价格是无所谓价值的,因为不包含劳动价值。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稀缺性决定的价格与劳动价值所决定的价格相比较,来度量稀缺性决定的价值。那么,稀缺性决定的价格就等于其价值II。而劳动价值所决定的价格是合符马克思的论述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在波动。而稀缺性决定的价格就等于价值,是不存在这样的波动的。

二、黄金为何最终不能成为货币之锚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的形式,不存在货币,也无所谓锚。而后,发展到以中间物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这中间物品即是货币的雏形。中间物品既是有价值的商品,而又兼顾商品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然而,中间物品是难以固定的,其选择是自然过程,但必须合符交易成本最小化趋势的规律。这就使得中间物品的最终选取尽可能达到一定的要求:1、稳定的价值,即具有保值特性:既不能快速升值、又不能快速贬值。2、要便于携带、切割。3、不易腐烂、变质和磨损。

以中间物品作为交换媒介时,中间物品是以交易成本更低作为取舍的自然原则。因此,中间物品一直在不断变换而优化着,直至以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作为中间物品,货币才被固定下来。以黄金作为货币相对于其它物品作为货币是具有天然优势的,马克思曾说过,货币天生不是黄金,但黄金天生就是货币。

虽然,黄金相对于其它物品作为货币具有天然优势,如更加稳定的价值,更加便于携带、切割,更加不易腐烂、变质和磨损,但是,黄金作为货币的缺陷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暴露出来。

由于银行可以发行等值的银行券(与黄金按照固定的比率兑换)作为流通货币,避免了黄金作为货币的两大缺点:⑴携带、切割;⑵磨损。但是,无法消除黄金作为货币的价值的不稳定性。

黄金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而决定价格的基础是价值。黄金的价值由两方面决定:黄金作为矿产类自然资源具有供求关系决定的稀缺性价值和探测、开采、加工等生产成本具有的劳动价值。

在以黄金作为货币的最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技术进步缓慢等,商品交换所需的黄金量不大,黄金所具有的资源稀缺性所产生的价值很少,所以,黄金的价值主要由劳动价值决定。而技术进步的缓慢使黄金产出劳动价值变化不大。因此,在这一时期,黄金作为货币的币值比较稳定,作为货币的地位是相当稳固的。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黄金作为货币的稀缺性价值体现出来,且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劳动价值也在变化:①技术进步降低了开采劳动成本 ②开采难度在增加,开采劳动成本又会提高。这时,黄金作为货币,其价值的不稳定性体现出来了。

黄金价值的不稳定性表现为波动特性,而不是单边的增值或贬值特性,尚具有作为货币的基本性能。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金作为货币其用量大幅增加,其资源稀缺性所具有的价值迅速提高,成为主要因素,而劳动成本的变动所引起价值的改变所占比例很少,成为次要因素。那么,这时黄金作为货币的价值主要由稀缺性价值决定,黄金就朝着单边升值的方向发展。

由于黄金朝着单边升值的方向发展,黄金已经不具备作为货币的基本条件。但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已经意识到,却无力改变黄金作为货币的地位。人们找不到可以替代黄金的更好的货币,只好固守着黄金作为货币的传统,目睹其对经济和人们生活的一次又一次频繁地伤害。在黄金作为货币或金本位时代,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黄金作为货币所惹的祸。

黄金的增量受限于有限的黄金资源,往往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经济高涨时,商品的丰富而致黄金的购买力增大,黄金价值提升。人们意识到黄金的增值特性时,就把货币功能的黄金作为投资品以牟利,尽可能减少消费,储存黄金,以至于商品过剩,同时,生产性投资因黄金的实际利率过高而大幅萎缩、经济危机来临。当经济危机达到萧条的底谷时,物价上涨,黄金贬值,人们生活艰难,被迫拿出黄金用于消费,使黄金的牟利能力减弱,货币功能增强。消费逐步增强,生产性投资因实际利率降低而渐渐恢复,直至再次繁荣,然后,又迎来下一次经济危机的开始。。。周而复始。

因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黄金作为货币却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黄金作为货币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波动而形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不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我们知道,现代社会,货币已经脱离了黄金,虽然也存在经济危机,但是,并不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黄金在历史上曾以其保值特性而成为货币,也因经济的发展,黄金走上了单边升值的道路,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最终被终止了货币职能。

人们往往被习惯势力裹挟着前行而不能自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最好的说明。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后,人们依然不能摆脱黄金作为货币的桎梏,虽然,布雷顿森林会议是一个最好的机会。由凯恩斯(J.M.Klynes)草拟的方案称为“国际清算联盟计划”(Proposals For the International Clearing Union)凯恩斯方案的基本精神是力图降低以致最终废除黄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作用,然而,最终遗憾地被否定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亨利·怀特(H.D.White)提出的“国际稳定基金计划”(Proposals For the Unite and Associatel Nations Stablization Fund),怀特计划则力图恢复黄金的作用,以确立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权。

1942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最终规定美元按平价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

究其原因,虽然加入了政治因素和经济实力的博弈,但关键在于人们已经习惯了黄金作为货币,而没有意识到黄金已经不能作为货币以及担心用什么来作为货币的隐忧。

黄金作为货币的单边升值趋势是无法逆转的,而以35美元固定兑换1盎司黄金必然带来美元的升值,从而导致通货紧缩。要守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除非以牺牲经济为代价,否则,是不现实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黄金的升值,美元很快突破了35美元,1968年时,金价一度涨到每盎司45美元。1971年,尼克松宣布从1971年8月15日起关闭黄金窗口,美国不再用黄金购回外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事实上宣告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制的终结,也宣告了黄金作为货币的终结。

以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即以黄金为锚的货币政策,由于黄金价值的变动,以此为锚于经济不利,因此,锚最终被抛弃。现代社会以摆脱了黄金束缚的纸币作为独立货币,消除了通货紧缩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摆脱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为什么要反对张五常先生的“锚”呢?

如果货币需要锚,那么,什么是最好的锚呢?

最好的锚是价值恒久不变的物品。

然而,现实中,有这样价值恒久不变的物品吗?答案是否定的。

由资源稀缺性决定的物品,其价值会随资源稀缺程度而改变,而劳动产品会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成本的降低而价值减少,所以,很难找到甚至一种价值恒久不变的物品。即使有这样的物品,如果货币以此为锚,又不得不担心炒家的炒作,从而改变供求关系,使其价值改变而不宜作为货币之锚。

为了说明张五常先生的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政策的错误,有必要重新阐释通货膨胀的概念。

教科书上把通货膨胀定义为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或表现为物价普遍的连续的上涨。

根据这样的定义或描述,我们可以得到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1、价格普遍上涨;2、物品交换的比率基本不变,即物价虽然上涨,但是,物品的价格之比保持不变。

这样的描述只反应静态情形,即物品的供求关系不变、资源稀缺性不变、技术水平不变等条件不变。但是,物价的改变往往伴随着各类条件的改变,而这些条件的改变又改变各类物品的交换比率,这样,我们就很难从物价的变动判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

判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是不能够从物价普遍上涨来判断的。简单的方法是要考察一些具体的商品,如果其价格的改变超过了其价值的改变,就可以断定为通货膨胀III。

只有当物品的价格超越其价值变动时,才可能是通货膨胀;只有当物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的变动时,才可能是通货紧缩。

简单地说,当一件物品价格上涨时,而生产物品的成本没有改变,则可能是通货膨胀;当一件物品的价格不变时,但是,生产物品的成本降低了,则可能是通货膨胀;当一件物品的价格降低了,但生产成本降低得更多,则可能出现了通货膨胀。相反,当一件物品价格下跌时,而生产物品的成本没有改变,则可能是通货紧缩;当一件物品的价格不变时,但是,生产物品的成本增加了,则可能是通货紧缩;当一件物品的价格上涨了,但生产成本上涨得更多,则可能出现了通货紧缩。

可见,通货膨胀并不一定表现为物价的上涨;通货紧缩也不一定表现为物价的下跌。是否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需要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举例示范:

1、 07年下半年以来,猪肉、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而工业品价格本保持不变,这就不是通货膨胀。

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是因为生产成本有所提高,如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更在于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转移使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而至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因此,农副产品价格的提高是生产成本提高引起来的,同时,相应的工业品价格基本不变,甚至有所下降,说明工业品的生产成本变化不大,价格稳定。通过农副产品和工业品价格的比较,说明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并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其内在价值的提高。

当然,如果农副产品上涨,导致不该上涨的工业品价格随之攀升,这才是通货膨胀。

可惜的是,自07年下半年以来,政府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企图打压这种假性的通货膨胀,其结果是,农副产品价格下跌,工业品价格下跌,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极大地伤害了中国经济。

2、 2003年以来,商品房价格一路攀升,而其他物品类价格并无明显上涨,甚至有下降趋势。说明住房价格的上涨是其价值的提升,而其他物品价值并没有提升,甚至因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价值下降。

我们判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是不能根据住房价格来判断的,而应该根据其它物品来判断,因为住房的价格与土地增值有关。土地是属于稀缺类资源,随着中国城市化过程和耕地保护红线,土地自然存在很大的增值空间,因此推高房价是住房价值的正常体现,而不能简单归结为通货膨胀。

如果房价的上涨并没有带动价值基本不变的其它物品的价格上涨,这就不是通货膨胀。

政府却误以为房价的上涨就是通货膨胀,而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样使中国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的不利状态。

对于房价上涨,经济学界有许多荒谬的说法,其中,最典型的、影响最大的是,大量的外汇储备使银行的基础性货币过多,货币流动性增大,从而推高房价。

货币流动性过多,当然会推高房价和其他各类商品的价格,从而出现通货膨胀。但是,货币流动性过多为何只推高房价而不推高其他商品的价格呢?难道货币有眼,定向飘附住房,从而推高房价?当然不是。

商品房的价格是由土地的价格即土地稀缺性价值决定的价格和建造商品房的劳动价值决定的价格之和。中国处于城市化过程中,住房需求在急剧增大,而土地资源有限,特别是国家保护耕地的土地政策,更增加了土地稀缺性价值,所以,土地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而导致的房价高涨是必然现象。但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通货膨胀。

 bis货币篮子 反对张五常先生的“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政策

企图通过宏观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平抑住房价格是愚蠢的。

要平抑房价只能采取降低住房价值才是可行之道。

怎样才能降低住房价值呢?

1、增加土地供应;2、减少人们的住房需求;3、改变住房政策,降低住房价值。

前两种办法的可行性不大,只有第三种办法,具有可行性,即改变住房政策,降低住房价值。

那么,张五常先生的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政策为什么是错误的呢?

a、如果张五常先生的篮子里包含了包含了农副产品,如猪肉,当猪肉的价格上涨,而其他物品的价格不变时,篮子中的总价格增大了,那么,为了保持总价格水平不变,只好采取回笼货币的政策,促使猪肉价格下跌的同时,其它物品的价格也下跌,很明显会造成通货紧缩。

如果这一篮子物品包含城市商品房,当商品房价格上涨,其他物品价格不变时,也只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同样会造成通货紧缩。

b、如果这一篮子物品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资源稀缺性价值的降低而导致总价格的降低,就只好向市场中注入流动性以保持一篮子物品的总价格不变,物品价格超越价值,这样,就必然因货币过多而至通货膨胀。

c、如果这一篮子物品的总价格因各种物品的价格变动而导致总价格不变(概率很少),是不是就不需要调节货币供应量呢?其实,即使这样的情况也可能存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张五常先生的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政策之关键是这一篮子物品必须是价值恒久不变的物品,但现实中是不存在这样的物品的,所以说,张五常先生的以一篮子物品为锚是绝对没有可行性的,是错误的建议。

货币本质上是不需要锚的,正如地球按照天体运行规律在不断地自转和公转,自然界才会生生不息。如果有人担心地球悬浮在空中而带来人类的不安全,而非要将地球固定在一个绝对静止的物体上,必将带来地球和人类的毁灭。

货币的发行和回收绝不能以一篮子货币为锚,而是以中性利率自然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过多人为因素的货币量调节是引起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I  商品房中的土地是自然资源的原始形式,其价格由稀缺性决定,而建筑材料中也包含泥土、钢材、铝合金材料、玻璃等,其原始状态也是自然资源,因此,其原始状态的价格也是由稀缺性决定的。比如钢材,其原始状态是铁矿石,自然资源的铁矿石其价格是由稀缺性决定的,而通过人们付出劳动,如探测、开采、加工等,最终成为钢材,这一过程的价格是劳动价值决定的。所以,钢材的价格也是由两部分组成。由于商品房中,土地的价格比例大,而建筑材料中,劳动价值所决定的价格比例大,就不予以细分了。

II如果不同意我的观点,请回答我的问题:08年石油的价格曾高达147美元每桶,09年初却在50美元左右每桶,请问,什么样的价格才是石油的价值体现呢?

III当然,我们不能由极少数的几个或一个物品的价格变动作为通货膨胀的判断标准,因为价格的改变可能是物品的供求关系的暂时变化引起的,经过一段时间,其价格会自然回落到其真实价值水平。

Email:[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394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痛悼张元勋先生 悼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痛悼张元勋先生逄春阶失去,方觉缘无补;别过,始悟魂有灵。竟日恍惚,我悼念张元勋先生。在曲师上学的时候,听过张元勋先生的讲座。好像是1987年,电影《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张元勋先生从传统文化角度对《红高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徐小明:请教中证期货总经理张磊先生

徐小明:请教中证期货总经理张磊先生首先声明,我对张磊先生之前并不认识,只是看到了他写的这篇文章之后,才想有些股指期货的事情向其请教,还望张总不吝赐教。还请大家先看一遍张磊先生的全部文章,以避免我用以偏概全的方式与他探讨股指期

含笑半步癫i繁星直播 张五常:褒贬由人 真理半步不让

74岁的张五常先生依然活跃,频频发言,阐述自己数十年来的观察和思考。尽管他的赞同者和抨击者,有极端对立之意,但争议恰好说明他的存在。难以否认,张五常的确是少数几个享有世界性声誉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如果落到作家手里,张五常的经

谢作诗:固执于张五常经济学的传统

谢作诗 浙江财经学院教授,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生从网上看到,说向松祚是张五常的大徒弟,我是张五常的二徒弟,于是来问我是不是张五常的学生。我当然是张五常的“学生”,但只是有实无名的学生。要看你怎么定义学生的概念了。一定

追问张五常:看空“工资集体协商”依据何在

最近又领教了主流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的高论:“工资集体协商更容易导致罢工。”张教授学富五车,我不敢否认。如果不是说话太离谱儿,我也不敢质疑。不过,这次他的话如同当年预言中国人均GDP在2022年左右超过美国一样雷人。我就不得不问了

声明:《bis货币篮子 反对张五常先生的“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政策》为网友抹不掉的轻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