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没过几天他就转变了思路,他把准备盖房的地一平,把半拉子墙一拆,并顺势把凉棚一搭,桌子一支,门口就放起炮来。我们过去再一看,噢,原来他是办了个农家乐,这很好嘛。虽说我们不赞成搞这一家一户的农家乐,但总不能打击人家积极性,我们还在他的门上放了一挂鞭炮祝贺了一番。”
“我们没想到,经柴正恒这么一带头,村上有四五家农民将沿街住房改成了小商店和小餐馆,而且一个个生意不错。特别是五一节前后,当几个生态园生意火爆,忙得不可开交时,他们的确起到了拾遗补阙的作用。比如说,许多游客在园子里玩好了,想吃个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象浆水面、苦苦菜什么的,园子里的酒店没有,但他们哪儿却得排着队去等待……”
王国权深有感触地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农民的意识和观念也在随着变化了的经济发展局面而转变,特别是对当地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从以往的不理解到逐渐理解,从以往的观望等待到见缝插针的抢着干,可以说是农民的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
曾几何时,“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 一度成为生活时尚,风靡全国大中城市。但随着城里人对农家乐的新鲜感渐消,该市场一度直线退烧。但回归自然、田园观光仍是城门化背景下的消费主题,这即是说,只要不断地开发出新的农家游产品,该市场是可以确保持续嬴利的。
事实上,刘家堡人的成功案例,很大程度依托了安宁地区较高的经济水平。而在西北其他城市,近年来风生水起的生态休闲农庄,依托城市人对原生态农业的追捧心理,数量同样成几何倍数增长。记者在这里采访时,有人就说:可别小瞧了刘家堡人,这儿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拿出几百万跑运输者有之;在东部市场开几个门面搞批发者有之;拉起一帮人开工厂、办公司者有之。正因为有着这么一群能人,所以他们一旦认准一条道,他们就会九头牛也拉不回地往前走。如果不信,只要你仔细观察观察几个生态园里的一个个景点造型,就会发现,这一个个大手笔决不是出自平庸之辈。一句话,一群农民动不动拿出几百万、几千万来打造生态园,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非凡的胆识,是难以做得到的。
是的,人们心中蕴藏的对改革开放的热情,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原动力,只要为了改革开放,一切都可以忍让,一切都可以奉献。改革开放是最大的前途。
难得的典范事业是需要各级政府鼎力扶持的,正如马家庄村支书丁建荣所言,“都市春天”到北滨河路的那条出路就是俞敬东书记协调修的,没有俞书记,这条路不可能打通,因为没有几百万拿不下来。还有,这条路上的绿化树就花了10来万,村上没花一分钱,都是俞书记协调安排的……
典范是最具号召力的。当马家庄、崔家庄、邹家庄相继办起这三个生态休闲园之后,与他们相邻的另外几个社区再也坐不住了,吴家庄社区的人们将自己的眼睛盯向了与生态旅游业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肉菜综合市场,在市、区商贸委的支持下,一个总投资500万元,占地20亩的市场正在加快修建。
典范也是最具推动力的。刘家堡社区的人们也是跑前忙后地整合起了自己身边的种子市场。因为,这里原先的解放路种子一条街是依托甘肃省农科院、农业大学的科研优势而自发形成的,如今即将面临拆迁。这个种子一条街上的60多家经营户却不愿离开这个风水宝地,因为全国60%的玉米种子市场就在这里。而刘家堡人更舍不得这一个个摇钱树迁往他乡。
刘家堡人的眼力不错,如果把这个从业500余人,注册资本2.6亿元,辐射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销售额超过4亿元,产生社会效益近百亿元的市场引向一个高规格、上档次的市场,不仅有利于把这个甘肃省唯一的种子市场做大、做强,而且会促进当地的物业管理、信息交流等相关事业的发展,至少还会吸纳上百名本村乡亲就近去打工。
于是,经安宁区发改委批准,由兰州市种子站牵头,由刘家堡社区出土地、出资金并进行物业管理的“兰州农业科技种子市场” 便很快筹建起来了 。新建的种子市场 占地30亩,去年投进300万,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综合农药库,今年又投进去350万元,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商铺,在记者前往这里采访时,所有建成的商铺己被抢订一空,就等着选个吉利的日子开张运营……
走出了封闭小天地,刘家堡人于是被一双“看不见的手” 推着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