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 英语 弱势群体经济学及经济政策——在燕山大讲堂的演讲2



比如农民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

(1)历史因素及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制度一般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加速工业化、重工业化的战略需要,但实际上户籍制度最初是为了镇反运动的需要。1951年为了镇压反革命,开始在城市建立户籍制度,目的是让反革命分子不能成为漏网之鱼,1953年又开始在农村建立户籍制度,1958年的户口登记条例则将户籍制度严密化了,农村劳动力几乎不可能向城里转移了,这也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的原因。有文献估计,在改革前的1950年-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大约取得了7000亿元收入。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剥夺农村的局面继续,劳动用工制度、教育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都不利于农民,每个农民工每年向城市提供的剩余价值为1.6万元,两亿农民工每年为城市贡献了三四万亿,占财政收入的一大半。2007年当时说,中国的城乡差距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值,2008年又比2007年扩大了。也就是说,由于户籍栅栏、户籍堤坝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那种认为要等到二元差距缩小再废除户籍的主张是多么的可笑。

(2)错误的经济政策。改革以来,仍然以农补工。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农业税收、征地从农民那里占有了二三十万亿元收入。

从1998年开始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及此前的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私商不得进入”的名义,将农民赶出了粮棉交易和加工领域。朱容基的改革是反市场化的,主张国家垄断市场,导致了严重的结果。当时农民办的粮食加工企业大量地倒闭,农民的损失惨重。

(3)不均衡的教育。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差距不断扩大,一个农户培养一个大学生,往往意味着全家更多的人陷入社会的更低层。教育的不公,无疑从起点上使农村子弟处于“不能翻身”的境地。农村中学软硬件差,学生英语差,大多数考不取大学,所以最近重庆有万人弃考的事件。目前中国留守少年儿童近6000万,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他们长期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心灵受到伤害,同时他们又是极懂事的孩子,希望尽早挣钱为父母分忧。他们放弃了高考,也放弃了改变自己身份(户籍)的几乎唯一的机会。

(4)落后的“社保”。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等方面根本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在城市里下岗的市民和贫困的居民,政府有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在农村,现在也有了低保,但是覆盖面只有3%左右,保障水平也很低。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也很突出。据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在贫困地区,农民患病未就医的就达72%,应住院而未住院的89.2%是因为没钱支付医药费。农村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民占贫困户的30-4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60%。有不少先富起来的农民往往因一场大病而又重新陷入贫困。尽管刚刚出台的医疗卫生改革将大大地改善农民的状况,刚刚推出的中国人权行动计划如果能够落实,也将大大地改善弱势群体的地位。

(4)农民及农民工没有自己的组织,没有罢工的权利。没有迁徙自由(2003年前),没有话语权、谈判权,农民的投票权不完整,以及我国的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制度、人大制度的不完善,对于农民都是不利的。

研究弱势群体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日益严重的弱势群体问题,有违社会公正。罗尔斯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不能把稳定作为社会的首要价值。如果以稳定为借口,牺牲社会正义,损害政府的信用和威信,那么将导致社会长期的不稳定。所以,必须以社会正义作为首要价值,为此,我主张在中国开展社会正义运动、平等权利运动。中国文化本身就是缺乏社会正义意识的,中国人有正气感没有正义感,有为皇帝、为国家牺牲的“浩然正气”,没有为真理、为大义牺牲的凛然正义。中国人信奉“难得糊涂”、“心中泯灭是非心”,庄子主张“齐是非”——“是”就是“非”,“非”就是“是”,孔子主张父亲应当包庇偷羊的儿子,因为在孔子眼里家庭伦理高于社会正义。所以我说,中国文化是没有什么正义、真理观念的,现在我们必须改造文化,在中国开展社会正义运动。市场经济总是倾向于优胜劣汰、两极分化的,会产生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而国家应当维护公平公正,扶持弱势群体。

第二,日益严重的弱势群体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世界银行于2007年12月1日在北京发布将完成的《贫困评估报告》初步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至2003年,中国10%贫困人口实际收入下降2.4%,由于世行专家尚未完整得到2004年以后的数据,研究仍在进行。有迹象显示中国最贫困的人群正在进一步滑向贫困的深渊。这个研究颠覆了发展经济学的滴流效应理论,水涨船高的理论,也就是随着富人收入的提高,穷人的状况也会得到改善,现在看来不是这样。我国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不断得到强化,使得群体性事件频发,2005年公安部统计全国共发生群体性事件8.7万起,2006年超过9万起。

 弱势群体 英语 弱势群体经济学及经济政策——在燕山大讲堂的演讲2

第三,日益严重的弱势群体问题,不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目的,违背了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的牺牲作为代价或成本。

上面我讲了研究弱势群体的意义,下面我讲弱势群体经济学的内涵与特征。

我提出弱势群体经济学的新学科。弱势群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弱势群体的权利现状以及如何将有限的权利、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弱势群体经济学针对社会权力缺乏所引起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现状,以保证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达到可以满足正常生活的最低值和尽量提高他们的社会满意度及生活幸福度为目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学假设、原理,构建新的模型,得出有益的结论,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指导社会权利供给和社会财富分配等方面的合理的社会制度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从而对有限的权利、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根本上改善弱势群体的地位。

弱势群体经济学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它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地位为出发点,以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为最终落脚点。弱势群体经济学的研究目标充分考虑来自经济、政治等方面实施的可行性。因为如果社会选择了超出其经济实力的目标,那么此目标必然行不通。正是考虑到人口众多以及经济实力的限制,因此,我们才选择把对社会中由于社会性和制度性的原因所造成的最困难的这部分社会群体的权利现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更多倾斜于弱势群体利益的制度设计,让尚有自立能力的人实现自立,以便政府使用最低的成本,改善这部分人的生存现状,达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目的。

弱势群体经济学有特定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行为及有限、稀缺的资源配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在内的经济关系;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治选择、政党、利益集团、选民、官僚、议会的模型与行为特点;而对于西方经济学来说,微观经济学是将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则是以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为研究对象;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研究穷人物质条件的匮乏,医疗教育的改善之道;而我的弱势群体经济学更加重视对权利匮乏的研究,不仅医疗教育的权利,而且更多地研究话语权、迁徙权、投票权、组织权等。可见,弱势群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弱势群体的权利现状以及有限的社会权利、资源。

弱势群体经济学有明确的研究目的。

弱势群体经济学的研究是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地位为直接目的的,它与其他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解释市场经济,探索市场经济制度,而政治经济学探索政治中的经济含义(公共选择理论)或经济中的政治含义(马克思),探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政治共通的规律,就这点来说,弱势群体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122.html

更多阅读

赤霉素的性质及应用 赤霉素在桃树上的应用

日期:2008-3-13  来源:植物的化学控制讲义   作者:WX   浏览次数: 5803  [打印]赤霉素的性质及应用(一)——植物生长物质的主要种类、性质及用途概述之二赤霉素为贝壳杉烯类化合物。它是从赤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类化合物,其中以CA3

新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推手——刘鹤和他的同事们

     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临近,61岁的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受到了国内外的格外关注。  《华尔街日报》本月引述布鲁金斯学会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李成的消息称,几个月前,刘鹤已将七个“研究小组”集合在一起,研

网络经济:“后地产时代”的中国新型产业支柱

1998年,为应对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国政府加速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商品房正式成为了城镇住宅供应的主体。地产也成了中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这十多年里,地产的蓬勃发展除了大大推进了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外,也产生了诸如楼价虚高

第22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2)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但是不管怎样,即便只有60%-70%的真实新增信贷量,单月新增8000亿-10000亿也是天量了。若按照这个速度,中国2009年8万亿的新增信贷也未必挡得住。中国拥有庞大的投资机器,包括政府、国有企业

声明:《弱势群体 英语 弱势群体经济学及经济政策——在燕山大讲堂的演讲2》为网友外滩十八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