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这样的:
工厂堆满库存,经销商仓库堆满库存,加上其他商人的囤货,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过剩。这种局面是由上几年的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小于求,物价上涨,大家都赚了大钱(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经济繁荣)造成的.
现在,经济危机正在悄悄开始(但任何人都不会发现,这些人还都沉浸在经济繁荣之中).因为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所以物价缓慢开始下跌,越是物价下跌,厂家和商家就会越恐慌,于是又形成了新一轮物价下跌和抛售. 这个时候,工厂接不到订单,于是大部分工厂就停产.政府在这个时候税源开始减少,因为厂家停产.商家亏本,他们就无法缴税(政府是根据厂家,商家的利润来纳税的),所以,为了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公务员的工资和给失业者补贴,政府必须要印钞票,举债(政府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印钞票),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货膨胀".
物价低,刺激需求,再加上公务员的收入没有减少,失业者还能得到一定的补贴,所以,实际上市场的消费没有减少多少,供大于求的局面正在悄悄改变.但这个时候谁都不会相信,市场一段时期后就会好转(包括很多商人的资本是举债的,所以必须得把商品抛掉).所以这个时候,物价照旧跌,工厂照旧接不到订单,或很少接到订单,(因为这时很多经销商亏本,他们的周转的资本在减少)
有一天,当批发商看到仓库里没有货了,零售商看到货架上货不够卖了,但一切都来不及了.经济危机已经来临了. 因为下订单路上要寄好几天,甚至几十天,工厂组织生产几十天甚至几个月,路上运输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如果国际订单,就是半年或更久了.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段经济危机的日子里,社会上下将是多么的恐慌和艰难.(拿着钱买不到货,并且物价飞涨)
当然,这个时候谁先到货,谁就赚钱,陆陆续续的到,也是赚钱,因为物价高,市场供不应求.厂家商家的好日子又来临了,(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复苏”).这段好日子会延续十几年或更久,好了伤疤忘了痛,他们会老是想着赚钱的好时光,于是他们又开始了贪婪地生产与囤货,于是市场又悄悄地走向文章的开头.
上述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现在,我们很容易发现,以前的经济危机是由于,1,厂家跟市场是由订单联系的,没有订单厂家跟市场就脱节;2,(由于通讯和管理技术的局限)市场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不及时;3,运输业落后.等三主要原因造成的.
今天,上述三原因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有了移动电话,电脑,互联网和大型超级市场及发达的运输业(还有零库存的经营理念),加上厂家直接进入批发和零售市场直销.厂家跟市场几乎连成了一体.就是说,在今天,大型超级市场的货架上缺货这个现象永远不会发生了,除非战争(政治独裁或计划经济)。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近几十年没听说哪个私有制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在今天, 移动电话,电脑,互联网和大型超级市场作为经济组件,加入到市场经济中,使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完全成熟了.所以说经济危机理论在经济学中已经过时。
显然,在没有——移动电话,电脑,互联网和大型超级市场及发达的运输业——的以前,经济危机的周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毛病——而是经济技术方面的问题。
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却是——人为操纵的社会供求信息误导社会产业结构改变——再被误导的产业结构最终陷入困境拖跨金融企业。
比如,我国这十几年来的人为操纵和压低汇率的出口,就给国际上有关产业结构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包括自己国内)。我们出口的产品的价格非常低廉,在外国生产连成本都不够,国外这些有关产业怎样生存和维持(除了品牌厂商),所以,他们的产业结构就必然逐步调整。
还有,价格非常低廉的产品给社会消费的供需信息也产生了误导,比如,一个美国人,他以前是每天消费100美元,当他消费中国产品后,他的开支假设节约50%,那么他每天就有50美元多出来;这个美国人会计算,我这样的消费1年能节约多少,10-20年能节约多少,如果他们不是一个善于储蓄的人,他们就会大胆地(分期付款)购买房子或汽车,这样,就给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
假设我国目前有跟美国2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那就意味着美国人消费中国产品(他们的开支假设节约50%估算),至少美国人手上多节约出了2万亿美元。假设这2万亿都进入房地产和汽车消费,那么这个错误供求信息造成的结果就是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繁荣、投资及利润丰厚。
低于成本或不计成本的出口能维持多久呢,显然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但外国生意人和所谓的经济学家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他们以为中国正在创造人间经济奇迹。但实际情况是,随着中国的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及工人的待遇提高,低于成本或不计成本的出口正在悄悄改变。这就是说,物美价廉的中国货将逐渐会在国际市场上减少。也就是说,消费中国产品的消费者的每年能节约多少美元出来的——如意算盘——会打错。
我们可以设想,假如社会消费产品的物价又回到没有中国产品出口前那个水平上,那么今天的产业结构又要作怎样的调整呢,毫无疑问,今天的国际的产业结构又要回到以前那种布局,——显然,这种突然的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会拖垮多少金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