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简介txt 解析亚当•斯密之二 —— 道德情操论 思想的形成



在“解析亚当斯密之一——《国富论》思想的形成”这篇文章中,本人对《国富论》思想形成的过程做出了一定的分析,那么,在这个专辑中,本人再对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思想形成给予分析,下面就是本人分析的过程:

《道德情操论》是斯密的第一部著作,于1759年4月向社会发表,对于这部作品斯密是耗费了毕生的心血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才使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斯密的整体思想。

 

【1】关于《道德情操论》的主题

我在“解析亚当斯密之一——《国富论》思想的形成”中明确阐述了《国富论》的主题思想就是论述国家财富和个人财富这个主题的,这个主题更具体地表现为阐述“财富的增长”,而在《道德情操论》中体现的主题就是“人性”,核心思想是阐述人的基本属性,斯密试想揭示出人的本质或人的本性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人的本质具有双重属性,一种是自私的、利己的;一种是无私的,利他的,斯密从社会伦理道德角度阐明人的本质应当是无私的和利他的这个观点。我们用经济学家邹恒甫先生的一段话继续补充我们的认识,“其实亚当·斯密一生中非常看重《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他的《国富论》揭示了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而《道德情操论》则指出人的精神属性是利他的。亚当·斯密去世前曾经想把《国富论》这本书烧掉,单独留下《道德情操论》,因为他担心《国富论》会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样被胡乱打开。”我们再将关于主题的讨论延伸一些,从中国来讲,大家都非常熟知的《三字经》第一句话即,“人之初,性本善”所阐明的就是人的本性问题,同样,我们再举一例老子的《道德经》第七章中写道: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因此,斯密也好,三字经也好,老子也好他们对待人的本性问题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共同摈弃人性中自私和利己一面,而颂扬人性中最好的层面无私和利他的,《道德情操论》纵观全篇无一不是在论述人的本性这个最核心的思想。

 

【2】关于《道德情操论》思想的形成

《道德情操论》出炉并不是斯密忽然间的一些思想展现,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后所阐明的思想,那么这个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呢?在这里我就是想回答着问题。

第一阶段:斯密道德思想雏形阶段

这部作品据本人考证,思想雏形应当起源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具体时间在1737年~1740年之间,也就是斯密在14岁—17岁这个阶段,因为在这之前还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斯密具有关于道德情操方面的认识和研究,我们知道斯密是在1737 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的,“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斯密主要接受他的导师弗朗西斯·哈奇森教授的思想影响,使它逐步对哲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的观点和理念产生的认识和偏爱,在他心里深处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为他以后在学术发展、职业方向和理论专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自《亚当·科斯概介之四——影响人物》)

对于弗朗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这个人我们已经在《亚当·科斯概介之四——影响人物》中已经加以介绍了,“是一位爱尔兰哲学家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奠基者之一。他研究的主题包括形上学、逻辑和伦理学,但他的重要性几乎全在于他的伦理学著作。他的伦理学立场是强烈地反对霍布斯(Thomas Hobbes),而基本上是与沙夫茨伯里(Shaftesbury)思想统一。他接受了沙夫茨伯里的思想,而将其更精确、更哲学化地表达出来。他主张仁慈的感觉是人性中原始而不可化约的部份。就如同视觉和听觉,道德感也是人类的一种知觉。霍布斯主张人性基本上是自我中心的,但哈奇森却强调人的社会性。”

斯密原始雏形思维观念正是这位恩师灌输和引导的结果,当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在“永恒的”(斯密如此称呼他)哈奇森的教导下研读道德哲学,斯密在这个时期发展出他对自由、理性、和言论自由的热情。这点证明斯密在中学时代接受最深刻地思想便是“道德哲学”的观念,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斯密作为大学教授后期工作研究之中。

第二阶段:斯密道德思想形成阶段

 亚当.斯密简介txt 解析亚当•斯密之二 —— 道德情操论 思想的形成

对于道德情操思想基本形成是斯密在爱丁堡演讲授课时期,时间是1748年~1751年3年左右,这时的斯密年龄在25岁—28岁,尽管斯密讲授的内容是以修辞学和纯文学为主,但是他对道德情操方面的关注一天也没有放弃,修辞学和纯文学的研究传授工作对于他的写作帮助是巨大的,可以使文章的字词、语句以及修饰方面得到较好的表现和思想通过文字描述更加具有文学性和阅读性。在1750年时他认识了大卫·休谟,两人成为亲密的好友,斯密非常喜欢阅读戴维·休谟的《人性论》,他一直将这部书带在自己的身边,在牛津大学时期还因为偷看《人性论》被学校处罚一事,“《人性论》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引论、论知性、论情感、道德学,在第一卷《论知性》中,休谟着重探讨了人的观念问题。他首先从总体上论述观念的一般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接着进一步论述空间和时间观念,最后在第一卷的末尾重点论述人的理性。如果说在《人性论》第一卷休谟探讨的主要是理性问题,那么在第二卷中休谟则重点探讨理性的对立面——情感。在这一卷中,休谟主要探讨了三种类型的情感:一是骄傲与谦卑;二是爱与恨;三是意志与直接情感。在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详尽的论述之后,休谟在第三卷中又对道德学问题进行探究。有人认为《人性论》的重点是在第一卷和第二卷,其实不是。前两卷确实论述很详尽,但那是休谟为了讨论问题所作的准备。正由于前面已经说清问题的关键,所以在第三卷中只需轻轻点明自己的观点即可,不必再长篇大论,这样才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引自《人性论》介绍者:吴智勇 哈尔滨出版社)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可以基本了解了《人性论》这本书基本概况,当时斯密还是一个拜读者,他不断与休谟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双方沟通思想和认识,这对斯密的道德情操研究和思想的形成是极为关键的过程。

第三阶段:斯密道德思想成熟阶段

那么斯密道德情操思想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间呢?经过我的分析和考证,斯密形成非常成熟的道德情操思想是在1751年~1759年这8年的时间里,因为斯密在1751年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担任了逻辑学教授一年后,转为讲授道德哲学课程,包括伦理学、哲学、道德学多个方面内容,这时的斯密也只有28岁~36岁,正是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哲学观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斯密逐渐形成了真正的自己思想,1759年正是斯密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全部完成的时间,斯密将自己的完整思想和建立的观点全面融入到《道德情操论》这部巨作之中,“当我们看到他在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一书后,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这部书的主要思想和观点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他在格拉斯哥大学所积累和植入内心深处的感受和培养起的观念。”(引自《亚当·科斯概介之四——影响人物》)

我在阅读由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翻译的《道德情操论》译者序言中看到他们是这样分析的:“1748年秋,他担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49年编写过一份经济学讲义。在1750-1751年的冬天,讲授过一学期经济学。1751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从1752年起,他又继承他的老师——哈奇森博士任该校的道德哲学教授,直到1764年辞去教职为止。他经常回忆起这13年,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有用和最幸福”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他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引自《道德情操论》译者序言 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 译)他们是将斯密这种思想的形成从1748年一直延续到1764年13年的过程中的,这与本人所研究的结果从总体上来讲是基本相同的,可是,本人的划分是在上述这个比较大的时间范围内,又进一步分割出两个阶段,也就是斯密这种思想的形成阶段(1748年~1751年3年左右),和成熟阶段(1751年~1759年这8年的时间里)。

关于斯密“道德情操”思想成熟阶段的分析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所研究的结果是“《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国富论》所阐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从现在的观点看来,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伦理学,后者属于经济学;但按照当时苏格兰大学中的学科分类法,以及在斯密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它们则属于“道德哲学”这一门学科,而且不是这门学科的全部,只是该学科的两个构成部分。当时苏格兰“道德哲学”这门学科,实际上包括了后来社会科学的许多门学科。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这门课程的内容,就包括神学、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学四大部分,而政治学这一部分,又包括了当时所称的政治经济学。这部由四个互相联系的部分所组成的庞大讲稿,构成了斯密学术思想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引自《道德情操论》译者序言 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 译)这种认识基本与本人的分析是一致的,正是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期间扩展了所讲授的课程,才使得斯密的研究范围和思想成熟成为现实。

第四阶段:斯密道德思想完善阶段

1761年斯密第一次修订《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出版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最后4年的学术研究,向着两个重点方向发展。其一,继续深入研究伦理道德理论。在这方面,他听取了一些研究哲学的朋友们的意见,对《道德情操论》作了较大修改,于1761年出了第二版。他在这一版中所做出的具有重大价值的修改,是他发展了有关公正的旁观者的理论,明确指出良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引自《道德情操论》译者序言 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 译)

1767年斯密第二次修订《道德情操论》,“斯密在创作《国富论》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放下伦理道德理论的研究。正当斯密从法国和伦敦搜集了有关资料回到卡柯尔迪集中精力着手撰写《国富论》之际,1767年,他又修订出版了《道德情操论》第三版。在这一版中,实质性的修改虽较少,但和第二版相比改动还是相当多的。这一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将《论语言的起源》这篇蕴含着巨大才能的文章,首次附印于该版的第437-478页中。”(引自《道德情操论》译者序言 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 译)

1774年斯密第三次修订《道德情操论》,“1774年,当《国富论》进入定稿阶段时,斯密又修订出版了《道德情操论》第四版。在这一版中,也作了一些实质性的和非实质性的修改,其中包含一些有关词汇现代化的修改。”(引自《道德情操论》译者序言 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 译)

1781年斯密第四次修订《道德情操论》,“1781年,斯密又修改了《道德情操论》中不完美的细节,出版了该书的第五版。”(引自《道德情操论》译者序言 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 译)

1789年斯密第五次修订《道德情操论》,“斯密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仅完成了《道德情操论》第六版的修订工作。这次修订是该书1759年出版以来规模最大的、也是最具有实质性的一次修订,这是他长期深思熟虑的结果。1788年3月15日,斯密在致托马斯·卡德尔的信中谈到这次修订的情况时说:“我现在正在紧张地专心用功”对《道德情操论》的“每一部分作增补和订正”,其中特别是:增写了第一卷第三篇第三章 《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重新改写了第三卷的第二、第三章 ,在这两章的新增材料中包含对良心、公正的旁观者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自我控制”这一主题的论述;增写了整个第六卷,论述了道德理论的实际运用,尤其是对谨慎、正义、仁慈和自我控制等美德的论述;重新改写了第七卷第一篇第一章 ,将散见于以前各版中的斯多葛哲学,集中起来进行论述,并更充分地解释了其他有关学派的学说,在这一卷第四篇的新增材料中,还进一步阐述了他关于诚实与欺骗的观点。在这一版的开头,斯密还有一个题为《告读者》的新增前言,简要地介绍了本版所作的主要改动情况,以及重申他为什么仍要保留该书最后一段,即关于撰写阐明法和政府一般原则的著作的愿望。

由于斯密意识到这次修订是对《道德情操论》的最终审订,是使该书“定型”,成为一个最完美的版本,因此,他做得非常细致。他在1788年3月15日致托马斯·卡德尔的信中写道:“我是个迟钝、非常迟钝的作者,每一篇作品在我能勉强满意它之前,至少要写上六七遍。”因此,修订工作进展缓慢,交稿日期比预期的要迟得多,大约在1789年12月才修订完毕,到1790年斯密逝世前几个月,这个新版本才出版。这一版新增内容的“极大部分是斯密在重病之下写成的”。这说明贯串在这个新增部分中的道德原理,对斯密产生了多么大的兴趣与责任。正如杜格尔德·斯图尔特所说:“这些崇高的真理在他年轻时离开学院之际,第一次激起了他的天才的热情,他最后的精神努力也是寄托在这方面的。” (引自《道德情操论》译者序言 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 译)

对于《道德情操论》思想的形成总体上是划分四个阶段的,即从思想雏形开始,思想的形成,思想的成熟和不断完善这样几个过程,当然,对于学术界和理论界是怎样分析的,本人并不是道,本人只是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所做的一种尝试,其目的是解决如何理解原著,对研读原著提供一个参考罢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143.html

更多阅读

《混沌之戒Ω》攻略:欧米伽人物简介+剧情解析

混沌之戒欧米伽,以下简称CRO,是混沌之戒Chaos Rings的前传。主人公为一代里的Olgar(奥加),此作的性质是一个前传类型的剧情补完,即便没有一代那样宏大的故事,但是这一作的剧情却依旧感人至深。《混沌之戒Ω》攻略:欧米伽人物简介+剧情解析

《护送钱斯》影评--再一次经历灵魂的洗礼 护送钱斯 影评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出于偶然。因为迅雷的电影库把这部影片归为战争片。而我一向是比较喜欢看战争片的。我曾经深究过自己为什么喜欢比较喜欢看战争片,例如经典的《拯救大兵雷恩》《黑鹰坠落》等,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许是只有在血

“小三”莱温斯基之现状 莫妮卡.莱温斯基现状

莱温斯基与克林顿(资料图片)。[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2011年,身形臃肿的莱温斯基参加一个派对。(资料图片)在家“宅”成肥婆,找不到工作,找不到男人1998年,因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桃色事件,莱温斯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知名的

声明:《亚当.斯密简介txt 解析亚当•斯密之二 —— 道德情操论 思想的形成》为网友回忆渗出苦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