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国城市发展1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冲击,属于外部总需求冲击,突出表现为出口需求下降,并且这种危机又会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从而造成心理恐惧,在短期内引起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或出口增长率的突发性的下降。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进入高潮,全球经济无不受此牵连。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具有突如其来、越演越大、迅速蔓延、影响和后果不确定等特点。这次金融危机是个随机事件,不可测、不可预见也不可控,因此只能随机应变、相机抉择。其发展的范围主要是从危机发生国(美国)扩展到危机冲击国(欧盟、日本及亚洲一些经济体),而后再扩展到危机影响国(中、印)。其发展阶段是首先从次贷危机演变为信用危机,而后发展为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影响全球实体经济。这场金融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大、危害之深、情况之复杂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给中国实现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压力。

 亚洲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国城市发展1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各国、各地区、各城市、各行业的各个环节,世界任何地方的经济波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美国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向美国一样对中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但产生的间接影响却不容低估,这种影响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将日益明显反映出来。中国大陆现在从区域发展分成四大板块,东部十个省市,中部六个省,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北三省。在四个板块中经济发达程度最高的是东部板块,而且东部这个板块里又有三个增长极,就是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这次金融危机从前一段的受损情况来看,应该说受损最严重、最直接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个经济发达地区,目前面临的困难倒闭、失业风潮,告急最厉害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因为这些地区是出口导向型模式,而现在出口面临着挑战。由于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金融危机对中国各城市的影响也出现非均衡性。总体说来,金融危机对广东、浙江、福建、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的影响是相当严峻的,但是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

1、金融危机对城市外贸出口的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全球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增长减速、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上升、居民家庭消费下降、银行储蓄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萎缩,表现为减少或取消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订单,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大幅度回落。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美、日、欧市场占中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美、日、欧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滑坡,需求必然减少。特别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危机使美国对我们的出口需求大幅下降。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6%。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回落1.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2009年将下降0.7%,欧元区2009年经济将下降0.5%,日本将下降0.2%,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5.1%,比2008年回落1.5个百分点。此外,据IMF初步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将增长2.1%,比上年的4.6%回落2.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大幅回落,进口将比2008 年下降0.1%,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达到1.2%,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将增长5.2%,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出口将增长5.3%,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出口将受到极大影响。

同时,以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类似,这些国家必然采取扩大出口措施来应对危机,这对中国出口构成冲击。未来随着世界经济衰退加深,中国出口形势会更加严峻。如果按照实际增长来看,2008年的进口和出口,出口实际增长率大概只有8%到9%,而不是21%。和往年相比,增长速度大大下降。特别是出口依赖型地区出口明显回落。据海关统计,广东、江苏、上海继续位列各省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名。2008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增长7.7%,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同期,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13.9%。扣除物价因素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广东的实际增长为负增长,江苏和上海的实际增长幅度也很小。而一些处于工业化中期和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外向度低,主要靠工业支撑、投资拉动的城市,这次金融危机对其城市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经济下滑的危险不大,加快发展的机遇空前。

2、金融危机对城市吸引外资的影响。中国是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大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对中国的城市经济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跨国企业或投资者由于受到资本市场筹资和融资的约束,无法筹措资金对新兴市场进行投资。而且,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和利润率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也减少了对投资盈利预期,从而减弱对中国的投资意愿。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1-1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52家,同比下降27.5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64.18亿美元,同比增长26.29%。但2008年11月份当月统计显示,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16家,同比下降38.3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22亿美元,同比下降36.52%。2008年10月-12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这表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明显表露出来。尽管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已经影响到对华投资,但只要短期内不出现大进大出,就不会成为大问题。不过,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不断加深,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严重冲击仍将持续,商务事业面临进入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出口形势严峻,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吸收外资困难增多,贸易摩擦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规模扩大,城市建设的融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而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引进外资是弥补本地建设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全球金融形势复杂变化,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城建投融资工作。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经济放缓的形势,支撑城市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难以有大的增长的情况下,今后城市建设融资将变得愈加艰难。比如重庆,据世界银行调查,在2003年,重庆八大投资集团资产总额只有300亿至400亿元。到2006年,八大集团的总资产就达到1901亿元。更重要的是,这八家投资集团的总投资占到了重庆基础设施总投资额的75%,扛起了重庆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投资四分之三的大旗。随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亟待上马,未来部分集团不同程度面临着资金压力。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城市建设融资难度不断加大,重庆要尽快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如何筹集后期建设资金就自然成为重点和难点。

3、金融危机对城市房地产业的影响。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某种意义上是对孪兄弟,世界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中国,而房地产行业则受到显著影响。2008年,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趋缓,施工面积、竣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等都出现同比下降的态势。

从全国范围看,房地产行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度在降低。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上海GDP同比增长10.3%,略低于全国水平,这是上海近年少有的现象。房地产的贡献率为负,导致GDP少增0.4个百分点。从全年视角看,2008年1-12月份,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5%;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6.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7.9%,其中住宅下降40.1%;另外,存量房交易也同比下降了三成。而全国其他城市情况虽各有不同,但房地产的贡献率都会或多或少下降。不过,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中国在局部、部分城市成交量急剧萎缩、价格下滑的切断下,全国660多个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仍然超过2006年,所以住房消费需求仍然是旺盛的,关键是我们在政策上能否积极的支持,地方上企业怎么在开发性价比合理的产品。中央政府再次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什么?是因为房地产对于当前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和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关系相当紧密。目前城市化正在处于高速发展中期,这两块没有结束,那么我们房地产存在很大机会。

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另一个因素是金融机构相关资产减值,对房地产信贷意愿不足,使房地产融资更加困难。银行给房地产公司的贷款在下降,已经上市的房地产公司通过债权和股权进行融资的路基本已经被堵死,未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想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也基本行不通,从整体上看房地产业陷入了一片困境。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主持的一份名为《200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资金报告》显示,预计2008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缺口为6730亿元。如果2009年房地产遭遇中期调整,资金缺口将达到9290亿元。如果遭遇短暂调整,资金缺口也将达到492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显示,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2008年上半年锐减30%,减至3990亿元人民币。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中资银行房地产贷款发放情况看,2008年1-12月个人购房贷款同比有所增加,但房地产开发贷款则同比下降2.59亿。地产开发贷款比年初减少了1.31亿元。数据表明上海房地产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在下降,同时由于市场的调整,土地价格也出现了下调,没有足够土地储备的企业不敢轻易拿地,在土地价格较高时拿地的企业则面临两难的选择,因此,土地开发贷款增长缓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178.html

更多阅读

专栏: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品牌战略

专栏: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品牌战略文/张 军在当下的中国市场,有两个经典的小故事:家长在马路边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指着路边停放的汽车说:“这是什么车?这叫奔驰。那个呢,是宝马。”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市场化,品牌意识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

危机与机会 第8节: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目录(6)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①为什么要到马克思那里寻找金融危机的答案?/159  ②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来理解这次金融危机?/160  ③如何将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与这次金融危机进行比较?/163  ④本次金融危机的前景

危机与机会 第7节: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目录(5)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①改革开放30年,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125  ②怎样看待飞升的房价与摇摆的工资?/126  ③这次危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27  ④如何打破经济增长魔咒?/129  第十三章 如何从民生角度

声明:《亚洲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国城市发展1》为网友闲走天涯看白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