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我国军工企业多数地处西部内陆地区,军工企业在参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西部经济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为了加快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西部经济的快速崛起,军工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需要选择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一、发挥科技优势推进西部的科技创新和进步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性缺陷的原因。但科技发展整体水平落后,科学技术进步缓慢,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以及科技发展潜力不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科技因素已成为长期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增强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西部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本身的重要内容,而且对西部地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军事工业属高新技术产业,其在设备、人才和技术产品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国西部地区不仅分布着大量军工企业,而且这些军工企业大都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军工科技优势,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和进步,应当成为军工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为这有助于加快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西部地区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解决西部地区有限资源的约束问题;有助于培养和造就高科技等新型人才,解决西部地区人才资源严重匮乏问题;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解决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军工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坚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不仅是提升西部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实现西部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军工企业不断激发自身科技创新活力和维持科技发展潜力的内在要求。
为了更好地发挥军工企业科技优势,从而有效地推进西部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应当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持续发展要求,加强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发挥军工科技优势,推进西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不应是一种临时性举措,而应是一项长抓不懈的战略方针。为了确保军工企业不断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促进西部科技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来保证,包括相关的扶持政策、激励政策等。二是按照效率优先的要求,集中解决西部急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目前西部经济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增强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和解决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提高西部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为此,军工企业应重点解决西部地区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品开发升级等方面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以及为解决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按照优势互补的要求,积极与地方相关部门进行科技合作。军工企业发挥自身科技优势,推进西部的科技发展,并不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而是与地方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这就要求军工企业必须主动和积极地同地方相关部门进行科技合作,对重大技术问题开展联合公关。四是按照比较优势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军工企业的技术特长。军工企业并不是在所有技术领域都具有优势,其技术特长主要体现在军工技术、军民两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等方面。因而,军工企业在参与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重视军工技术的军转民,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和高新技术的商业化转化。五是按照增强潜力的要求,帮助提高西部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西部的经济发展不能永远依赖外部技术的植入,而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否则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因而军工企业应当帮助加强西部的基础研究和科技的原始创新与转化,多出具有自主产权的科技成果。
二、利用军转民成果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工企业的军转民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涌现了大批著名的军转民企业和军转民成果。军工企业的军转民成果,已经或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从我国西部军工军转民的总体情况看,军转民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军工资源的军转民潜力较大。军工企业拥有的设备、人才、技术等生产资源,有的只能军事生产专用,但有的通过转化可以民用,而有的为军民两用资源,可以直接用于民用生产。总体上讲,我国西部军工企业能用于民用生产的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的民用转化率比较低,甚至不少资源还处于闲置状态。二是军转民成果的产业化开发潜力较大。不少军工企业的军转民成果主要以个别技术或产品形式存在,不仅规模小,而且未形成系列化,更没有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三是军转民成果的市场开拓潜力较大。军工企业不少军转民成果还未形成能够用于市场交易的商业化成果。一些已经进行商业化开发的军转民成果,也没有完全反映和展现军工企业的自身优势。这些商业化军转民成果通常存在以下缺陷:技术层次低,附加值小;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商品价值难以实现;同民用部门的技术和产品趋同,缺乏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等。可见,军工企业在军转民成果的商业化开发和发挥军工优势进行商业化开发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发挥军工优势,继续推进军工企业的军转民,是我国军工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西部军工在参与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军转民成果为西部经济的发展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增长点。在这方面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军转民。军工的军转民成果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有助于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不断提高军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其发挥的社会效益。二是坚持以技术开发为推动,瞄准高端技术领域进行军转民。军工企业在更高的技术层次上进行军转民,有助于优化西部产业结构和提升西部的竞争力。三是坚持以产业关联为纽带,通过技术和产品的转化和延伸进行军转民。这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军工企业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并可有效地克服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现象。总之,军工企业的军转民必须打破长期以来“忽视效率、低端开发、重复建设、与民争利”的传统模式,要积极开拓出一条“效率优先、高端开发、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的军转民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军转民成果成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和实现西部崛起的新的增长点。
三、依靠产业链拉动效应带动西部经济全面发展
军工企业是由一连串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企业构成的产业链,并由此形成横向产业链和纵向产业链。在纵向产业链中,只有最后部分生产成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其它部分则隐蔽在生产者之间,并通过市场交易发生联系。横向产业链,则是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直接面对消费市场,一起组装一件“产品”。传统军民分离体制下的军工企业,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型军工产业链,处在军工产业链上的科研生产部门,共同服务于军品科研生产目的,很难对民用部门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随着我国军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工体制改革发展方向的确立,军工正逐步由封闭的产业链向开放的产业链转变。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军工产业链的拉动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前向产业链的拉动或延伸,带动西部上游产业,包括原材料生产及加工、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研究与发展等产业发展;二是通过对后向产业的拉动或延伸,带动下游产业,包括产品制造、市场行销等产业发展;三是通过产业的水平延伸,带动同类产业的发展。比如军工电子向民用电子的延伸,可带动民用电子业的发展。发挥军工产业链的拉动效应,不仅有助于当地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在投资乘数效应拉动下,可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并最终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为了充分发挥产业链的拉动效应,必须打破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相互分割、自成体系的格局。军工企业应主动融入到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积极和民用企业进行分工和协作。军工企业要在不影响国防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军工和民用两个产业链的无缝双向对接。具体地讲,就是要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民用产业向军工产业领域延伸,由民用部门承担一定的军工产品生产任务。其好处是可以帮助解决军工企业长期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成体系和重复配置资源的弊端,使军工企业能够集中有限资源发展自己的优势技术产品和不断吸纳民用先进技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技术层次和竞争力。不仅如此,民用产业向军工领域延伸还为民用部门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提高民用部门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民用部门向军工产业的延伸,关键是要对传统的军品市场准入制度进行改革,降低民用部门的进入门槛和减少民用部门的进入壁垒。二是军工企业向民用产业的延伸,广泛参与民品的研制生产活动。军工企业进入民用产业,不仅有助于丰富市场,增加社会财富,而且有助于先进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提升西部产业和产品结构层次。通过军工和民用产业的相互延伸和发挥产业链的拉动效应,还有助于缓解西部市场供求矛盾,一方面通过产业链的拉动效应可带动民用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解决长期西部市场存在的内需不足和企业开工不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拉动效应可提升西部产业和产品结构层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解决长期以来西部高技术产品过度依赖于引进和当地产品难以“走出去”开拓外部市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