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后妈能否亡羊补牢
中国改革记者曾跟河源的一些官员有过交流,发现他们对生态恶化与水危机的关系认识并不糊涂,为什么却对环保始终无法形成有效的共识呢?
这根源于他们的发展观念是唯GDP论英雄的。河源全市五县一区,包括连平、和平、龙川、紫金和东源在内的五个县,都属于广东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县,也就是俗称的贫困县。梁伟发还任河源市委书记时,曾自嘲河源的经济发展地位在全省已经是“后无追兵”,最落后的了。正因为这一层心理压力,河源的官员无不迫切追求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这样的集体意识里边,环保的价值自然要让位于经济的发展。
在连平,因矿山开发导致的水污染,当地官员似乎并不在意,反倒自豪于矿山带来的GDP增长,“今年财政总收入超过2亿,相当和平、龙川两县之和”。
近几年,连平的财政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里边由于多次排列第一,曾一度被称为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2007年,该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98亿元,比2002年的17亿元增长182%;人均GDP突破1万元,达1.26万元,比2002年增长130%;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比2002年的4200万元增长380%。税收总收入近4亿元,比2002年的8200万元增长388%。
今年来第一季度,该县已宣称实现生产总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18.3%。1—4月份,完成税收1.8645亿元,同比增长8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53万元,增长63.05%。4月份财政综合增长率40.28%,在全市五县一区中排名第一,在全省排名第11位。
连平靠什么维持如此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改革记者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靠矿。连平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几年,正是矿产品价格形势最好的几年。矿业的发展对连平的财政贡献遥遥领先于该县其它任何一个行业。
光是看一眼上面的经济数据,已足以明白连平环保执法无法雄起的原因。
连平的发展模式不但是全市的标兵,在全省也是当然的典范。由于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官员多次获得上级表扬,其中包括直接的巨额金钱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连平官员的发展观是和上头保持一致的。
在东源的发展思路上,也多少可以看出一些连平的影子。4年前,东源县引进“木业大鳄”亚洲创建集团在万绿湖边仙塘工业区兴建一座年产20万立方米的高密度纤维板大型人造板厂。依其设计产量计算,每年需工业原料林约40万立方米。若按省里给河源“预下达”的指标,全市的砍伐量都无法喂饱这条“大鳄”。然而,这样的企业居然能够在东源稳坐泰山。
欠发达地区在经济上获得的大发展虽然让上级官员“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然而,由于这些地区实际上控制着影响下游数千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并直接影响到大半个珠三角的生存与发展。倘若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可怕的水危机很可能要提前加重。
2008年秋,广东省政府突然出台一份《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这份方案被视为广东水权改革胎动的标志。表面上看来,这只是一份如何在下游城市分水的政策,而实际上,它却提示了上游城市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卖水赚钱的做法。
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黎友焕解读了这一改革背后的思想:对于上游因保护水源而在经济上做出牺牲的城市,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且这种补偿需要像煤炭交易一样市场化。
随后,广东省水利厅厅长黄柏青向媒体进一步透露了省政府的未来想法:除了东江流域外,北江、西江和韩江等其它三大流域,在广东省政府的主导下,也都将陆续进行水资源的配置和水量的分配,预计2010年完成西江、北江、韩江的水量分配方案研究报告及专家评审。
由于改革的目标志在解决广东目前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水危机问题,这项方案甫一公布,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鼓吹手和得益者,河源市政府希望这项改革方案能够尽快落实。在媒体面前,河源市副市长温文斐毫不隐讳该市对未来利益的追求。“由于历史原因,河源境内所有水体均为1至2类,导致连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都无法设置,要发展工业那更是难上加难,客观上加剧了珠三角与山区的贫富差距,香港、深圳的繁荣富足与河源的贫穷落后在一江上下尽显无遗。”
“我们建议省里以COD排污权交易作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突破口,制定完善建立流域水权交易政策,以充分利用流域中上游的环境容量,具体可以包括交易量的确定、交易模式、交易组织和管理、交易效果评估等内容。”温文斐说,这是探索我国排污权交易的良好机会。而前述东江流域水权分配方案,将为水权交易提供一个前提,在水权分配确定后,各市在需求的缺口和富余之间,才有交易的可能性。
“现在河源市财政收入2007年也不过十几个亿,倘若河源可以靠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获得大量生态补偿,再加上省财政应大幅度提高对粤北山区的财政转移规模,则河源就更有信心和能力避免重走珠三角工业化老路,为广东省留下最为宝贵的绿水青山。”
不过,很快就有学者提出质疑,上游城市从交易中获得一笔收入后,真的就愿意限制经济发展速度,真正做到把环保放在第一位吗?这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水危机出现的最直接原因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保护水源的唯一途径就是保护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守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厉行刚性的环保政策,才是水源保护的制度之母。水权交易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充其量只不过是个后妈。像连平、东源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现状已经足以说明,这些地区并没有像人们所说的那样通过限制经济发展来保护环境。相反,它们在一路来的经济狂跑中,导致了环境的大规模恶化。这也是水危机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首要问题是纠错,其次才能谈到补偿。在没有纠错的情况下大谈补偿,实际是价值颠倒、主次不分。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2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然而,河源地区的水源保护现状并没有反映出,条例内有关水源林、防止污染方面的预防性规定有任何实际的作用。而其它更多的法律和政策,也被地方的官员长期撩在了一边。
对此,有学者呼吁,在未来的改革中,政府要做的事情还是要紧紧抓住环境保护的重心,着重树立环保法律和环保政策的权威性。解决当前的水危机问题,不要太看重水权交易这个制度后妈,只要以经济为本位的发展观念没有改变,一味想靠经济补偿的办法来换取上游地区对环保的重视,这样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南方日报同仁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