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统计公报(2007),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16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1.35万人,增加50.06万人。城镇化率48.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0.1‰,上升0.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3‰,下降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8‰,上升0.4个千分点。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5,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4.0。
200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23.1万户,比上年减少2.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76.9万户,比上年新增112.3万户。由于固定电话的迅速普及,我们很难从固定电话数据推算地区人口总量。而从移动电话用户来看,以65%的人均移动电话拥有率,重庆地区非农人口总量估计在1800万左右。由于重庆以外地区的外来人口估计在100万左右,因此非农人口总量我们估计在1750万至1850万之间。
重庆地区农村户籍总人口1850万左右,劳动力参与率以60%计算,则农村总劳动力为1110万,根据重庆大学副校长张宗益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最近的调查,重庆地区6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依靠农业的收入为零,因此我们可以判断重庆地区农村劳动力完全外出的比例在65%以上。又根据绵阳地区的统计年鉴,自2005年开始,绵阳地区农村劳动力乡外就业的比例一直维持在70%左右(69%),由此也可以验证张宗益教授的数据是比较准确的。即农村劳动力往返城乡之间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即农忙时在农村就业,农闲时外出就业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估计在10%左右。为简便估计,我们取城镇人口为1350万,即重庆地区城镇吸引本地区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在600万左右(1850万-1350万),流出重庆的农村劳动力估计在500万左右(1110万-600万)。外省流入重庆的人口以100万计算,则重庆地区的常住人口规模为2800万(户籍人口3200万-流出人口500万+外来人口100万)。从重庆市政府的统计公报来看,政府所掌握的人口总量数据是相当准确的,这也与其他文献的研究结论相符合。
同理,我们推算重庆地区农村人口为1000万左右(总人口2800万-非农人口1800万),其中农村劳动力只有650万左右(1850万*65%),即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5%,其中在相当一部分从事兼业劳动(280万)。而完全从事农业劳动力的劳动力估计只有20%左右(370万)。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2007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2007年,全市外出(跨乡镇、街道)人口为726.30万人,比上年增加45.69万人,其中外出至市外的人口468.22万人,占全部外出人口的64.5%,比上年增加14.82万人;市内外出人口为258.08万人,占35.5%,比上年增加30.87万人。分“一圈两翼”看,一小时经济圈外出人口为378.39万人,占全市外出人口的52.1%,其中外出至市外的人口198.10万人,占全市外出至市外人口的42.3%;渝东北翼外出人口256.83万人,占全市外出人口的35.4%,其中外出至市外的人口202.38万人,占全市外出至市外人口的43.2%;渝东南翼外出人口91.08万人,占全市外出人口的12.5%,其中外出至市外的人口67.74万人,占外出至市外人口的14.5%。全市市外外来人口为74.22万人,比上年增加8.82万人。
由上可知,重庆外出人口中,经常性的往返人口规模40万左右,因此在交通规划中,可以考虑最大日运量50万就已经足够了。以铁路运输占客运的10%计算,每车次2500人,重庆每天发往市外的列车数20趟即可,其他做为区域内客流来考虑。
我们的研究表明,完全可以使用重庆市统计局的人口数据来进行相关的经济分析。如果将进城农民工考虑在城镇人口之内,重庆的实际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65%左右。根据重庆市统计局2007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我们估计重庆地区各区县实际城镇人口数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