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美国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振荡这一重要课题,人们提出了诸多质疑。比如,此次危机会不会再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悲惨结局?如何化解此次经济危机?这两个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也是当前亟需审慎把脉的两大主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此做些讨论。
为什么不会出现大萧条结局?
不管是从历史的、现实的,还是从经济的、政治的角度来说,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此次危机应该不会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后果。其原因主要有:
首先,大萧条是治理此次经济危机最好的教材。今天,当我们讨论美国此次经济危机的时候,一个可资借鉴的治理版本就是大萧条。换言之,大萧条的经验教训应该成为治理此次危机的首选模板。其主要教训包括:强化预算平衡;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权力没有宪法的限制;总统的积极行动主义政策,即制定强有力的鼓舞人心的措施,与公众保持经常的联系,促进经济恢复。
其次,全球通力合作是治理此次危机最好的选择。全球化的纵深发展逼迫各国在加强经济的紧密合作的同时,必须共同面对此次经济危机。毕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在经济危机面前独善其身。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全球化已然将各国紧密嵌入一个巨大的、密不可分的真正互联网之中。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华盛顿经济危机必然要求全球通力合作。从本月15日召开的华盛顿金融峰会来看,目前各国政要都表现得较为积极,就是最好的明证。
再次,美国政党换班是治理此次危机最好的时刻。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进而引发全面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比较特别,这就是恰好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这两大政党换班之际。不仅民主党、而且共和党内部诸多人士对布什政府将美国带入此次经济危机,且又无力重整,均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甚至是极度的愤慨。适逢民主党奥巴马继任,并且主张强化政府有计划的监管,充分发挥政府之手的作用,这与共和党主张的更多的自由市场逻辑迥然不同。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说,此次经济危机,都不会出现大萧条的严重后果。在认真研习大萧条的经验教训,有全球的通力合作,以及华盛顿新的当家人换班之后,可以期待的是,美国经济危机会逐渐朝着良性有序重整过渡。
化解当前危机的关键何在?
既然上述分析说明,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政治的因素对于我们治理(尤其是有足够的信心)此次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那么,化解当前危机,仍然要从这几方面着力。
首先,需要一个高度负责的美国总统。不管是从历史的,还是从现实的视角来考察,美国需要一个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负责任的总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都可以例举。总统不负责任的行动,单边主义的思维,已然严重左右了美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方向。对美国总统不负责任的声讨与批判,不仅在美国国内,而且在美国之外,声浪日高。此次危机的爆发,进一步促使人们反思一个负责任的美国总统,不仅对于美国,而且对于世界的重要性。
其次,需要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危机的爆发,促使我们必须反思当前的国际金融秩序所存在的问题。由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所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确实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空间。然而,这种国际金融秩序的垄断却也难免暴露其自身问题。尤其是在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方面。一旦问题爆发,就势如多米诺骨牌。因此,充分发挥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秩序方面的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变美元独霸国际货币市场为多国货币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
再次,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美国经济以金融、高科技、军事工业为主要支柱。这也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会一触即发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美国实体经济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失去了其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不断膨胀的贸易赤字。到2007年9月底,美国累计的贸易赤字总额已达6.44万亿美元。军事工业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有限。是继续在金融与高科技领域维持美国经济增长,还是寻求别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一个相当紧迫而又影响深远的重要问题。经济危机的爆发,已然敲响了这一潜伏的警钟。
显然,如果说一个负责任的美国总统是从政治因素考虑的话,那么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则是从经济因素考虑。更主要问题的在于,在很大程度上,后两者的发展有赖于一个不仅对美国负责、而且对全球负责的美国总统的扶持与推动。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们有必要强调,在很大程度上,虽然世界多极化局势正在日渐刷新,但是,美国在世界上的巨无霸角色,依然在诸多领域发挥着根本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最高当权者的意识形态及其政策主张。质言之,有活力的美国经济,取决于一个负责任的美国总统。
(本文是笔者接受广州日报访谈基础上的整理稿。参见毛玉西:“美国不会重演1929年后的大萧条”,广州日报,2008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