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要大于上次的互联网危机。由于互联网产业并不是影响国计民生的核心产业,因此互联网泡沫破灭较少的冲击到实体经济。而次贷危机由于涉及到美国的金融业,因此不可避免的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
房价涨势停止和现房存货的增加,将使得建筑商不愿开始新的工程,在现有工程结束后,他们将解雇工人。受在建工程工期的影响,这一现象将滞后于房价疲弱3~6个月。随着失业率的上升,美国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降低,耐用品订单将出现显著下滑。耐用品订单的下滑,将影响到上下游企业,并引发进一步的非农就业人口下降。
伴随耐用品需求疲软的是服务业需求的疲软。美国服务业不仅是GDP贡献的主要部门,也是边际资本创造就业最多的部门。服务业就业数据不佳,将使得美国居民收入进一步降低。
遭遇次贷冲击的金融部门的存货灭失(次贷资产减计),产生了迫切的融资需求,这吸收了经济体内的很多货币资本。这些资本本可投向其它产业产生新的就业,但现在却用于弥补金融部门资产亏空。这使得美国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大幅降低,失业人口节节攀升。
为拯救金融业,美联储出台紧急降息等措施注入流动性,这使得商品价格开始走高。初级商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削弱了美国非金融产业的活力,并使得消费者愈加节俭。典型案例是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NYSE:GM),受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通用汽车股价已经跌到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可能被迫出售旗下子品牌。美联储的这一政策对内是让其它产业分担次贷危机成本,对外是让全世界分担次贷危机成本。次贷危机蔓延至美国其它产业,客观上是拯救金融业的需要,当次贷危机成本由其它产业分担的时候,美国金融业的压力就减小,并可获得难得的喘息之机。
美国金融业过去几年资本扩张速度太快,使得金融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资产减计、存货灭失、合并和撤销部门、乃至公司破产,都是解决产能过剩的良方。总而言之,能否尽一切可能使得美国金融业总资产减少,是次贷危机能否快速结束的关键。贝尔斯登破产后,对冲基金部门产能已经趋于合理,但金融业固定收益部门的产能过剩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需要雷曼兄弟的破产来成全。雷曼兄弟能越早破产,次贷危机就能越快结束。如若美国货币当局在雷曼兄弟破产问题上采取拖延政策,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持续两三年,将不会是耸人听闻的笑谈。
随着美国新屋开工和销售数字的节节下滑,美国住房信贷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变得更加紧迫。房利美和房地美如能倒闭一个,对次贷危机尽早结束也是大有裨益的。不过潘大认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倒闭是可选项,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其急迫性不如雷曼兄弟。虽然美国次贷危机由房地产市场引发,但其病根在投行部门。只要雷曼兄弟能尽早归西,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否倒闭并无伤大局。
2008年,对美国银行业来说,可能格外寒冷。7月初,加利福尼亚州印地麦克(IndyMac)银行因财政困难被联邦政府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大破产银行。25日,又有两家小银行——内华达州的第一国民银行和加州的第一传统银行宣布破产。至此,今年以来美国已有7家银行破产。
印地麦克等银行的命运可能还只是更猛烈风暴来临前的序曲。美国银行业监管部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主席希拉·贝尔22日警告说,更多美国银行可能面临破产危险,在美国大约8500家银行中,今年第一季度有90家银行出现在“有问题机构”名单上。
即使是花旗、美联银行等大银行,业绩也是让人失望。以美联银行为例,该银行公布的第二季度亏损额达到了88.6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23.4亿美元。为应对危机,美联银行已大幅降低分红并裁减员工1万余人。
美国银行业的危机,与美国房市泡沫破裂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房价的持续走低,许多家庭进入负资产状态,这种负资产危机直接侵蚀到银行业的优级贷款,导致恶意违约率不断上升。类似的问题同样存在于信用卡领域,美国最大存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日前发布的第二财季报告就显示,该行信用卡部门出现了1.75亿美元的亏损。
一些业内人士说,华盛顿互惠银行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美国银行。这说明,原先所谓的次贷危机,其实早已超出了次贷的领域,向信用卡领域以及整个银行业扩散。
在恐慌性情绪下,许多美国银行业股票被抛售,银行挤兑现象不断增多。印地麦克银行虽被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但许多储户还是连夜排队准备取走存款。挤兑问题更使一些中小银行风险进一步加大。
美国政府近来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缓解银行业危机。首先是信心安抚。美国总统布什近来反复强调,美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美国的银行体系是安全的,人们应该对此持有信心。一些分析人士也认为,尽管一些银行前途难测,但它们即使倒闭,也还不至于动摇银行业的根本。而且,此轮破产银行数量远远不可能达到上世纪80年代的存贷款危机的水平,当时有数千家银行倒闭。
其次,设立保险绳。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如果一家银行破产,存款在10万美元以下的储户都将获得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全额赔付。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目前的做法,就是稳住大头,比如像房利美和房地美这样的巨无霸公司,政府会出资救助,避免危机扩散;至于其他中小公司,政府只能遵循市场规律,让它们自负盈亏、自生自灭,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
其三,力促银行业并购。比如,刚破产的第一国民银行和加州的第一传统银行,已由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互惠银行接管。此前,在美联储的力促下,濒临破产的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也被摩根大通收购。可以说,银行业的危机,同时也是银行业重组的一次契机。美国银行业格局也很可能就此发生深刻变化。
今年下半年,无疑将是美国银行业的一个阵痛期,其能否很快走出困境,关键还在美国房市的走势。为挽救房市,美国国会日前已通过一揽子住房援助法案。该法案除了帮助房利美和房地美走出困境外,还将向购房者提供总计150亿美元的购房退税,以此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劳伦斯·云认为,随着这些救助措施付诸实施,美国房市可望走出困境。房市的回暖,也将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并最终使美国经济恢复活力。但这些积极结果,很可能要到明年才能显现出来。
四,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全球需求的下降上,同时又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单从美国国内来看,存在消费过多和储蓄过少的不平衡问题。但这个问题放在全球来看,则是平衡的,即美国人消费,东亚人储蓄。世界经济中美国的需求起到决定作用,当美国需求降低,则全球需求就难以快速增长。
美国的需求减少,将导致海外订单的减少,这可能使得中国经济减速。由于中国资本项仍处于未开放状态,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传导主要是贸易传导。美国经济过热期间的对华订单,会在3~12个月之后完成并体现在上市公司报表和国家外贸数据中,也就是说存在滞后性。由于这种滞后性,中国上市公司2008年一季度的盈利状况仍然非常好,但二季度开始上市公司盈利将开始主要取决于2008年的新订单。这时,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大幅下滑趋势就将体现。
基建、地产等部门,是银行资产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出口部门的收入,通过银行的中介作用,流向了这些部门。当出口部门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基建、地产等部门的扩张速度也将放缓。作为中介的银行,分享的利润也将受到影响。但由于去年发放的老贷款还未全部到期,因此银行业的利润下滑会较普通行业有滞后。
部分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财务状况恶化,贷款逾期的可能性将上升。但由于这些贷款还未到期,因此还不能从技术上确认为逾期贷款,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暂时还不会体现到报表中。标准普尔认为,中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面临资产质量滑坡的风险。当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滑时,它的市净率必然出现大幅下滑,股价将下跌。潘大认为,兴业银行等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可能在中报中提前显现,而四大行则将要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