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市社区的服务功能。在现代城市中,社区具备许多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社区服务这条途径来实现的。服务是社区最主要的功能,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社区是处于城市政府和居民之间的中间层次,居民生活在社区中,所以社区就成为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的主要载体,通过服务社区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城市的社区服务大致包括这样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服务于社区,它包括对社区的宏观指导、规划,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各种福利的服务,它的终极目标是居民公众,但必须通过社区这个中介。另一种是社区内部服务,它包括人际相互服务和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
政府为社区服务首先需通过社区组织了解社区的情况和居民的需求,这样才能及时地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一个现代城市管理将来要实现“小政府、大社区、大服务”的模式。政府在转变职能的同时管理重心开始下移,通过对社区的服务,一方面可以加强政府与市民的联系,另一方面市民也可以通过社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政府行为提出建议和实施监督。
社区内的服务活动是加强社区居民之间联系的又一主要任务。社区内的居民和组织既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又是服务的对象,这种人际相互服务体现了社区的互动性。社区服务的目的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进社区公共福利;社区服务的基本方式是以社区成员的自助、互助为基础,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开展各种福利性质的服务。从社区服务的内容来看,尽管大家的归纳不同,但其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却是不争的事实。社区服务系列基本上分为:为老年人服务系列、为残疾人服务系列、拥军优届服务系列、精神病看护康复服务系列、综合治理和司法调解服务系列、便民利民服务系列、为妇女少年儿童服务系列、医疗卫生服务系列、社区文化服务系列、为各界人士服务系列等。社区通过服务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驻区单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意识到社区利益与他们的自身利益密切相连,从而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
3、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社会保障是社会(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专门社会保障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体。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功能,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并对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是社会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的基本宗旨在于维持每一个社会成员所需的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在社会学家看来社会保障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大致分为两个子系统:基本社会保障和补充保障。基本社会保障可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四个部分;补充社会保障包括单位补充保障、社会互助保障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三个部分。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它们就象一张安全,对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予最低生活的保障,维持着整个社会的安定与稳态运行。但是,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只涵盖了法定社会保障、单位系统补充保障的社会保障内容,却忽视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社会保障,所谓社区社会保障,是以社区为主体和载体,对受保对象进行管理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对享受了法定社会保障、单位系统补充保障后,基本生活仍发生困难的社区成员给予经济上的两次补充托底保障,以保证社区安全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从定义中可知,社区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雄关”,它对于那些身陷生活困境而又无能为力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城市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①。
社区化的社会保障区别于现行体制的体制特征,是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总目标和操作目标之下,给予社区根据自身的需要构建补充保障项目和选择操作方式的权力,推动社区自行调集配置各种资源,形成由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合作机制,提供社会保障补充项目的供给①。由于传统的单位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在短时期内还无法消除,体制内保障功能依然存在,因此,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相应地分为体制内保障功能和体制外保障功能两个部分。体制内保障功能是指社区协助政府为社区内部已经进入社会保障体制的居民如离退休人员等提供各种服务的功能。就本质而言,这是国家社会保障体制向社区中的延伸。体制外保障功能是指社区在为在国家社会保障体制之外的弱势群体提供各类服务时所具备的功能。
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社区可以为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承担具体事务,因为社区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依靠社区的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了解社区内的居民及其家庭的情况,以保证社会福利和保险的工作准确、公平地落实到那些需要救助的家庭和个人。近年来社区已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险的具体事务,这些具体事务已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保障功能的另一方面是通过社区工作去挖掘地方资源,利用多种形式为社区的弱势群体提供保障。由于社区社会保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保障对象都是一些社会的弱者,如因疾病、工伤影响身体健康需要医疗的、家庭生活极度贫困的、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维持生活的、遭受突发事故伤害影响其生活的、伤残人员、长期失业人员等等。社区在开发地方资源后可以以现金、物质、劳务等方式给这些弱势群众提供直接和间接的帮助,进一步地发挥它的保障功能。社区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对整个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言,起到减震器和解压阀的作用,对保持整个城市社会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城市社区的学习功能。历史进入了新世纪,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②。终身教育包含了在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各种教育,作为社会的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段都能获得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机会。有些城市提出了在21世纪要建设学习型的城市,而作为城市的基础社区当然必须具备这样的功能。建设学习型城市,推进“大教育”。社区的学习功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辞海》中称:“教育是社区现象,起源于劳动,是适应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括经验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定社会的教育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政治的反映,同时又对它们给予影响和作用。原始社会对年青一代的教育是在生产和生括实践中进行的。奴隶社会出现了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很显然,学校是教育机构,并不代表着教育全部;教育也不只是在学校里,同时也在“生产和生括实践中”,在社区中。
学习型城市应当具备这样一些特点:满足不同人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教育资源向全社会开放;教育设施为全民共享;不同的时间都有学习的机会,而且学习方便环境良好。这些都离不开社区的学习功能。社区的学习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居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功能。社区居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社区的品位、形象,现代社区居民必须通过学习,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必须具备在变化的环境中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道德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产生影响的主要场所在社区。例如,西方传统的宗教在社区中的扩张,随着社区中以教堂为中心的道德气氛的发散,润滑了工业经济中人群的利益摩擦,消解了经济竞争中人际的孤独,抚慰了人们物质丰富后的寂寞,从精神的层面满足了人们的寄托。(2)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功能。马克思指出,教育“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①。文化教育对促进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对促进社区风气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而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② 但是,“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③教育对提高居民素质具有特殊的作用。社区既要依靠社区的学校、幼儿园、图书馆等途径进行文化灌输,更要注重通过社区的良好风气、文化传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通过社区教育,促使居民热爱自己的社区,关心自己的社区,并积极主动的建设自己的社区。社区教育是社区营造永续发展的续航力。通过社区教育,增强居民的凝聚力、把社区良好的风尚、悠久的历史传统继承下来,从而推动社区的发展。(3)终身学习的组织功能。学习作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概念,将持续人的一生,成为持续的、终身的学习活动。终身学习体系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在纵向上包括少儿学习、青少年学习、成人学习、和老年学习,体现人生各个阶段上下衔接、持续发展的特征;终生学习体系在横向上包括个人学习、家庭学习、学校学习、社团学习、企事业单位学习等,这些学习组织的载体构成一个学习的网络,形成一个终身学习体系。美国学者布鲁克非得(Brookfield))曾将广泛的社区教育分为三类,即为适应民众需求而办理的(Adult education for the community)、以社区为学习资源的(Adult education in the community)、为社区发展而开办的(Adult education of the community)等三类社区教育④。这样的社区教育体系是能够满足社区发展和居民终身学习的双层需要,如果配以社区学习的规章制度和动力机制,是可以提供和保障社区居民充分的学习权利和机会。社区通过尽可能多地调动居民的社区意识和主体性,创造社区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即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和营造学习风气,促进社区主体与学习条件的交互作用,使社区居民时时处于学习氛围之中,人人处于学习组织之中,使学习成为社区居民终身的需求与乐趣。(4)人际关系疏离的弥补功能。社区学习是—种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的互动,是人际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体态语言的交流过程,在学习中体现着人类亲情和人类之爱,远程学习的所有缺陷几乎都可以在社区学习中获得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