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生活的《字典》上增加了一个词汇,它就是所谓弱势群体。现在,笔者先不讨论什么是弱势群体,应该给它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所谓弱势群体非先天固有,而是改革开放之后产生的一个新名词。换言之,弱势群体是改革开放后的事儿,在30年前没有这个范畴。弱势群体是怎样产生的?
笔者以为,由于它是改革之后的事,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因此,我们就不能说,弱势群体的产生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关系。比如,通过医疗、住房、教育体制的改革,把相当一部分人变成了住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弱势群体。再比如,国有企业搞起了股份制改革,也会把一些本来有工作能力的人失去了工作,变成了弱势群体。当然,把一些人变成弱势群体不仅仅是由于“三改”造成的,而主要还是由于使一些本来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失业。这样,也就不要再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制度的问题了。
又比如,曾经在一些国有企业工作的劳动模范,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破产、变卖、转型而失去工作,他们自然、逐步地就变成了弱势群体;还有,某人如果生了一场大病后,由于会把全部积蓄用在看病和吃药上,所以会变成了弱势群体;再有,有些本来有工作能力,但由于在改革初期说了一些比较耿直的话,被一些有权人强行给下了岗,他们也会被变成弱势群体等等。换言之也就是说,他们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有被人变成弱势群体的嫌疑。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他们有能力还会被变成弱势群体吗?是的,因为在我们国家,一个在供电局抄表的人,其月薪可以达到7千至1万元,而不在供电部门工作的大学生,月薪也不过1千元,有的甚至更少。而在一些国有企业,在一些政府机关里上班的领导,其工资就更不用说。据说,有一位在国有保险公司当CEO的人,其年薪少则7—8千万元。而对于这些人来说,当然不属于弱势群体了。但是,一旦有人“竞争”不过,朝里没人,也就很容易变成弱势群体。为什么?就因为“一山不容不下二虎”,就因为他们不善于说假话和不会溜须拍马。当然,还有一些有本事的人,由于在国有企业和机关待的时间较长,“下海”后又未能赶上改革开放的最佳时机,所以他们也很容易就变成弱势群体,因为机会不对等。
总之,所谓弱势群体并非是有没有本事的问题,而要想把一个人变成弱势群体并不十分困难,只要是不适时务的人,都有被变成弱势群体的可能。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弱势群体的人都没有本事;再换言之,一些越是很有本事的人,越有被变成弱势群体的可能,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有本事的人,而喜欢人家说“沙锅能捣蒜”,你就得说“捣不烂”的人。于是,为了避免成为弱势群体,一些不正之风便在我们这个社会盛行了起来,甚至成为了一种风尚。
因此,在这个前提下,要想把一个本来有能力的人变成弱势群体就成为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了。啥叫博客?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他们都是一些本来很有本事但得不到重用的人,所以才来这里发表一些看法,否则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时间来写数量如此之巨的博客文章?请问,一个在单位有实权、工作繁忙的人有成为写丰产博文之博客的可能吗?诚然,我们还不能把博客都当成弱势群体,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门人具有成为强势群体的可能。但不能不说的是,大多数博客的收入和生存状态均不乐观,或者说他们已与弱势群体不远了。
因此,笔者说,所谓弱势群体并非是由于其体力弱,能力差,而是由于存在着一个能把人变成弱势群体的经济社会制度。当然,也有摆脱掉成为弱势群体的方法,那就是除了到自由市场去卖菜,剩下的便是学会请客送礼。具体的做法,就是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非我——失掉做人的原则。什么叫“非我”?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再坚持真理——人家如果说“公鸡能下蛋”,那我们就说“亲眼见”。比如,学会把眼睛盯住当官的,能够投其所好。如果能满足上述条件,摆脱成为弱势就变得十分简单了起来。
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实现“用自己的小钱去换其大钱”的目的。要不然,你就别想摆脱成为弱势群体。而在摆脱成为弱势群体的道路上,大家千万别搞什么理论,更不要做试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博客。为什么?就因为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不需要马列主义,而只需要资本主义,表现为谁拥有权力、谁拥有资本,谁就拥有“主义”、谁就拥有可以获得资本,获得能成为强势群体的资源。当然,拥有资源要比拥有资本、拥有主义更重要。这是因为,资源是资本之源——以上当然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