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城市化问题研究的宏观视野3



  在日、韩、中为典型代表的东亚国家中,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动的早期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为城市和非农产业提供刘易斯[15]所说的无限供给的“不变制度工资”劳动力,此时农村人口兼业的条件较为恶劣,兼业也是作为农村生活的一种补充来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仅靠兼业收入即可维持生活,由于单纯农业专业化经营获取的收入十分有限,农业仅作为次要部分或作为资产来拥有。[16]由此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老人等家庭辅助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呈现劣质化(接班人、继承者不足)和空洞化。[17]其根本症结在于农业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人口急剧萎缩,但与之相对应的农户数却仅是缓慢减少,[18]这就限制了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化。由此可见,劳动力转移并不是城市化需要解决的唯一问题,日、韩在完成城市化进程之后,农村的凋敝、农民的老龄化是社会出现的新问题。这既是日本、韩国当前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现在和将来中国必将面临的小农经济困境。因此,城市化并非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总而言之,从割裂地研究城市化和“三农”问题向在一体化框架下探讨城市化和“三农”变迁的转向应当成为城乡问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城市化问题研究的宏观视野3
  六、结语

  宏观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城市就业机会、“三农”问题等都是与城市化休戚相关的宏观主题,城市化问题的专题研究不应割裂与这些相关主题间的相关联系。同样,对于就业、“三农”等主题的研究也不能忽视城市化进程这一中国经济转轨和发展的主线。因此,当务之急在于集成多学科、多主题的相关研究,从而形成一个建基于宏观视野来研究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系统框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42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城市化问题研究的宏观视野3》为网友月色黯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