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获得两条消息,一是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针对日前美国次贷危机及国内“断供门”,银行监管部门要求国内商业严密关注城市居民按揭贷款风险,要加大防范这种风险力度,从而紧缩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二是深圳媒体报道,在断供门之后,银行监管部门要求各商业银行对“断供”的问题进行实质性调查,明其真相及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看到这两则报道,我想,国内银行监管部门可借助于“断供门”事件,将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体系与制度改革的契机。
对于第一则报道,香港媒体有电话访问,我对他们说,国内银行监管部门的动作并非是针对美国“两房”事件(房地美与房利美)而来,尽管“两房”事件对中国按揭贷款风险管理有不少的启示,但更重要是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找到一种化解或规避城市居民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的方式。因为,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的管理,在2007年的359号文件就有明确的规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有详细的要求。也就是说,根据最近的出台的房地产市场文件,房地产市场发展就是要让它成为一个民生的市场。这样不仅是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必由之路,也是各商业银行防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基础。
因为,如果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民生的市场,是解决居民基本住房条件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居民住房消费的市场,而个人住房消费总是有限的。消费住房的价格可以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即住房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当地居民住房购买支付能力。如果住房是投资品,再加上可以利用便利的银行金融杠杆及政府对房价担保,那么投资住房的价格只能以投资者预期来决定。如果投资者都预期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这个市场就会让大量投资者进入,房价还有可能炒上天,房地产市场泡沫也会吹大。
因此,如果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限定在个人自住消费上,那么这种按揭贷款的风险就会有限,再上有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及对借款人事前、事中、事后严格的审查与跟踪,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就可能降低到最低程度。如果住房是投资品,投资者可以利用银行的金融杠杆炒作,那么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就高了。这就为什么银行监管部门要求对不合理的住房需求有严格的限制,并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按揭第二套住房规定的标准给予个人住房购买发放按揭贷款。所以说,金融时报认为最近银监会是不是收紧个人住房按揭的银根,其实,银监会收紧的是不合理的住房自住需求信贷,收紧的是投资性住房需求的信贷,而对个人自住性购买不仅没有收紧信贷,反之,仍然是采取鼓励支持的方式。
对于银监会要求对断供事件进行实地调查,不仅在于如何来把握当前城市住房按揭贷款的现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调查来了解,断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断供事件的发生是个别案例还是一种普遍现象?从已有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深圳的断供门事件其实是一个弥天大谎。不仅当事人对其事件无限夸大,而且当事人的意图是希望通过该事件要求政府来调整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实际上这些当事人基本上都是2007年炒房大潮中的炒房大军。当他们发现其炒房不仅没有让其获得短期暴利反之负债沉重时,他们只得铤而走险制造一些概念来影响政策,希望通过政府的政策改变这种现状。
当然,断供门事件并没有达到当事人所预想的结果,反之不仅成了一场全民的房地产知识的大普及运动,而且也引起的银行监管部门的重视,引起了各商业银行的重视。所以,“断供门”事件后,深圳的商业银行不仅纷纷提高按揭贷款申请人的市场准入门槛,也加强对这些申请人的真实性需求进行审查。可以说,如果国内各商业银行以此为契机,它则是全面检讨与改革当前住房按揭体系与制度的机会。可以说,通过这种实地调查与了解,相关部门可能对住房按揭贷款制度与规则会有一系列的新规定,各商业银行对此会更加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