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粮安天下》第十五章 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第一节 农业



国家粮食安全是粮食供求动态平衡的过程。一个国家能否做到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人口增长、消费需求、资源供给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由于有些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国家粮食安全是个供求动态平衡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新的挑战:粮食比较效益下滑,一些地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显现;耕地、淡水资源制约加大,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加剧;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等等,都对粮食生产和供给带来新的压力,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影响,对此应正确把握和及早应对。新阶段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国际化进程带来的,其表现的核心是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和农业资源制约加大。

目前,我国虽然粮食连续5年丰收,连续5年增产,供求基本平衡,但国家粮食安全仍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地区种粮效益下滑,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特别是农业资源制约加大,而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同时,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加剧。这些都对粮食安全带来潜在影响。因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在宏观调控中继续加强农业,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扶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aihuau.com1

第一节 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及其影响

农业比较效益,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业与其他经济活动在投入产出、成本收益之间的相互比较,表明农业生产利润率的相对高低。农业比较效益低,是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解决好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对于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至关重要。

151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显现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维护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核心是让种粮农民不断增加收入,保护和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的势头不可逆转。当前,一些地方出现的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应通过完善政策、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加以解决。要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域和途径,既要向外埠转移,又要增加内地就业;既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又要扩大农业内部就业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政策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国际化的推进,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当前,一些地方影响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突出问题,就是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出现的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有的地方农户把农业作为兼业来经营,投入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农民举家进城务工,甚至出现不少空心村落、空巢家庭;有的地方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许多村庄留下老人妇女搞农业,农业生产缺人手、新农村建设缺人力、农业推广缺人才现象显露。虽然这些问题发生在局部地区,但却呈现出一种发展扩大的苗头,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当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及早解决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切实解决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目前,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与生产某种农产品的比较效益低密切相关。由于2005年下半年猪肉供大于求,猪肉价格大幅下跌,猪粮比价降到当时的55 ∶1盈亏平衡点以下,严重挫伤了农民养猪积极性,因而2006~2007年生猪生产出现较大波动,造成猪肉供给紧张,价格大幅上涨,一度达到214元/千克的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由于种植油料和养殖奶牛效益低,油料生产和奶业生产也受到影响。所以,合理的农业比较效益既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又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农产品结构。如果不能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农产品供给就可能出现总量供给偏紧、结构性矛盾突出、个别农产品波动的局面。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村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开始改变,结构性短缺的特征正在显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一些地方的农村劳动力年龄老化,多是老人妇女搞农业,农业和农村发展后继乏人。这种劳动力短缺现象已由沿海地区发展到内陆省份。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工工资收入也开始较快增长。据有关部门监测,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月平均工资2005年为855元,比上年增长129%;2006年为958元,比上年增长121%;2007年为1060元,比上年增长106%。这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正在改变,廉价劳动力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农村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

(三)一些地方农业生产和有的农作物种植受到影响。由于一些种植业、养殖业比较效益长期偏低,甚至农产品的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受比较效益低和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双重影响,多数城郊土地、劳力、资金资源流入二、三产业,城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近些年来国内油料、大豆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下滑,部分农产品加工出现萎缩。2007年油料、大豆种植面积分别下降到1340万公顷和8533万公顷,分别是近9年和近8年来种植面积最少的一年。

(四)农业自我积累减少,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主要依靠农民自身解决,国家仅给少量补贴。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自身投入能力下降,农村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远不能满足农民需求。

(五)农业生产要素流失,造成农业资源更加紧缺。在价值法则和利益机制推动下,农业生产要素向高效益的非农产业转移,造成农村耕地、资金、人才等农业资源流失,农业资源供给日益紧缺。

152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比较效益下降

一些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种粮比较效益连年下降,影响种粮农民收入增加。如果农民种粮不增收,就不会把种粮当做主业,就不会守在田里种粮,就不会向种粮增加投入。粮食生产发展情况表明,粮食生产的波动,往往是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引起的。

现在统计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通常都用农业增加值。就是说,其中没有扣除农产品生产中“人工费用”这项成本。现在计算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仍是没有扣除人工成本的收入。在前些年农民外出就业门路较少的情况下,农民很少与农业外部比较收入高低,农业比较效益低不易显现,农民对不扣除人工成本的纯收入是可以接受的。

随着近些年农民外出就业门路增多、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工费用”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一项较大投入,农民便开始注意农业净利润、利润率的高低,开始与从事其他行业比较收入多少和农业人工成本高低问题。现在农民十分关心农业比较效益问题,并以此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目标和行为。因此,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开始充分显露。

从我国一些重要农产品的平均增加值变化情况看,1996~2007年,除棉花、油料作物外,其他农产品的增加值均有所下降,有的农产品生产甚至亏本。2004~2007年,全国稻谷、小麦、玉米3种粮食平均每亩总成本(包括物质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从3955元增加到4738元,增长198%;亩均净利润从1965元下降到1676元,下降147%。其中,稻谷下降194%,小麦下降317%,玉米提高163%。

表15-12001~2007年几种主要粮食作物净利润变化情况单位:元/亩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早籼稻678-107623771844198091083913151

中籼稻77893900513133343233912011729487

晚籼稻768528541285623287130491800523279

粳稻1669799031796738981308523199126075

小麦-2750-5267-30281695879351176911588

玉米6425308262781349495541447615689

大豆265171811117312706814867845463

净利润=每亩总产值-每亩总成本(包含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

数据引自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

表15-22001~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三种主要粮食每亩平均人工成本变化情况

年份每亩平均人工成本

(元/亩)比上年增长幅度(%)

200112865182

200213005109

200313766585

200414126262

200515137716

200615190035

200715585260

数据引自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

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投入成本不断增加。2008年8月份,国产尿素、国产磷酸二铵、国产氯化钾、农用柴油、棚膜等市场平均价格,分别同比上涨401%、740%、1104%、323%和154%。二是人工成本上升。随着农民外出就业门路增多,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2007年,三种粮食每亩平均人工成本为156元,比2001年增长21%,比1995年增长35%。三是粮食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粮食价格长期低迷。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跌入低谷,造成农民收入在2003年以前一直在低谷徘徊。近些年来,粮食价格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导致农业收入特别是种粮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对农民收入,既要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幅度,又要看农民比较收入的情况。所谓农民比较收入,就是农民收入同城镇居民收入在收入绝对量与收入相对量方面差距的比较。1978~2007年的3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257 ∶1扩大到 333 ∶1,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相差9645元。目前,农民已不再孤立地、单纯地看待自己的收入增长多少,更注重看自己的收入同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因此,当前说农民收入低,其中包括农民比较收入低。而农民比较收入低,主要是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造成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粮安天下》第十五章 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第一节 农业
图15-11978~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及比值变化情况

新阶段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国际化进程带来的。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核心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农民比较收入低的问题。因此,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必须在宏观调控中继续加强农业,进一步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农民比较收入低的问题。只有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理顺农产品价格,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才能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创造更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50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粮安天下》第十五章 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第一节 农业》为网友巴黎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