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5日
本次调查计划人数为61人,除个别人员因请假等原因外,收回57份,回收率占93%,在有效范围内。调查的人员以后勤干部与骨干为主,包括生产基层干部,如拉组长等。调查的人员在公司的工作时间一年以上的有40名,占总人数的70%;一年以下的有17名,占总人数的30%。调查的人员在公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是各部门都有代表,即总经办、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营销中心、PMC部、工程部、品质部、采购课、松大分公司;二是新老员工都有代表;三是经理与基层管理干部骨干都有代表。
下面是统计的具体数据和记录:
一、 您是如何理解和看待公司的标准的?
A、 公司整体制度体系完善、合理 共有20个
B、 公司整体制度体系不完善、不合理 共有6个
C、 只了解本部门,且本部门制度体系完善、合理 共有12个
D、 只了解本部门,但本部门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合理 共有6个
E、 不清楚 共有2个
F、 其他 共有12个
反映公司整体制度体系完善、合理的有20个,占调查人数的35%,说明我们的标准文本建设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有一定的权威性、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只了解本部门,且本部门制度体系完善、合理的占了12个,说明公司的整体流程未全面普及,大家只是熟悉本部门的标准流程,对其他的不知道;其他的选项有12个,说明还有其他问题存在,比较集中的是公司的标准体系是完善的,但是缺乏有效的执行和监督检查,还有职责不清晰,未责任到人,上下游沟通交流不畅,导致互相推诿、扯皮,浪费严重。
二、 您认为本岗位的流程、制度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多选题)
A、 流程、制度过于复杂,需要审批的层次过多 共有18个
B、 信息来往或批复时间太长、反馈太慢 共有18
C、 多头控制,同一件事情操作当中,有多方决策者 共有4个
D、 职责分工不明确,有重合或遗漏 共有11个
E、 流程与实际工作执行有冲突 共有25个
F、 工作流程指向不清,对上游、下游不了解 共有5个
G、 没有问题 共有9个
H、 其他 共有11个
选择A项的有18个,占所选总数的17%,反映我们的流程制度过于复杂,需要审批的层次过多;选择B项的有18个,占所选总数的17%,反映我们的信息来往或批复时间太长,反馈太慢;选择E项的有25个,占所选总数的25%,反映我们的流程在实际工作当中有冲突,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选择没有问题的仅有9个,占所选总数的8%。选择其他有11个,占所选总数的10%,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有时未按流程走,没有应急流程,意思是没有考虑周全,异常较多。
三、 您知道公司和本部门的流程有哪些?四、请您写下您的上游、下游有哪些流程、制度?
从回答的问题来看,大家对本部门的流程基本熟悉,对上下游的流程有些不是很清楚,甚至是不知道,可见我们的标准流程未在员工的心中扎根,大家对流程的相关知识没有掌握。没有掌握,谈何执行?可见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在实际工作当中,如流程、制度与现实有冲突,您认为该如何解决?
A、请示领导,依领导批复执行 共36个
B、按流程、制度执行 共10个
C、自己决定 共1个
D、问同事或按以前的做法 共4个
E、没有冲突 共2个
F、其他 共9个
从选择的情况来看,选A:请示领导,依领导批复执行的有36个,占所选总数的58%,具有一定的权威和代表性;选择B的有10个,按流程、制度执行;选择其他的有9个,好的建议有先解决问题,再请示领导的等。
六、您对公司的标准建设有哪些好的建议?
从回答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
1、加强对标准流程执行的监督检查,或者抽检,不能让标准建设流于形式;
2、工作要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3、标准的建设要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4、标准应该尽量人性化、简单化、简洁化、便于操作化;
5、标准的建设的目的是结果导向,提高效率,还应该不断的改善员工待遇和条件;
6、有些不适宜的标准要及时淘汰和更新;
7、建议打破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减少制约,实现沟通快捷化,使部门之间对接顺利;
8、公司关于标准的培训力度远远不够,形式还不够丰富,还不够深入基层,尤其是部分管理者,自身的标准水平都很差,急需提高;
9、标准体系不能太死板,要有适应变化的能力,要能解决异常的问题;
10、审核权限要公开透明化、简洁化,避免因为审批的事情导致浪费公司的资源;
11、标准其实直接跟成本挂钩,加强标准的建设就是提高公司的效益;
综合以上所有的情况,我们知道,标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标准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能奢望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就不会有执行的动力和源泉,不监督检查,就不会产生老板需要的结果;标准建设的目的是提升管理、提高效益、节约成本,说到底是为公司发展大局服务的,所以要求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学习,人人都执行,人人都创新,所以它也是一个教育培训工程,不提高员工的标准建设水平,其他一切都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