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演进的组织性力量:跨国公司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萌芽于16——18世纪,形成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得到了不断扩展和深化。在国际分工演进的这一过程中,有技术、制度、组织等多种因素的推动,其中跨国公司这一组织性力量作用显著。

一、跨国公司促使国际分工实现途径的多元化

最初,国际分工是通过国际贸易体现出来的。国际贸易具有漫长的历史,在18世纪60年代以前的国际贸易中,由于资本主义方式还没有确立,国际贸易并不具备世界性质,相应的,国际分工也不具备世界性质,在当时由国际贸易来体现的国际分工中,并不存在资本驱动的主观意义上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随着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西欧国家纷纷走上了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殖民扩张的道路,促使了16——18世纪国际贸易的显著发展,加快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迅速波及全球,这时,国际贸易具有世界性质。同时,由国际贸易来体现的国际分工也就具有世界性质了。

 国际分工演进的组织性力量:跨国公司

18世纪60年代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70年代,是资本主义迅速上升、发展并确立其统治地位的时期,即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在这一期,西欧各国以及美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建立了机器大工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组织特征是近代工厂制度的建立及快速发展和完善,在19世纪60年代,世界上开始出现了跨国公司。随着19世纪70年代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其发展,规模化生产快速扩张,资本主义各国社会产品大量增加,同时需要的原材料也大量增加,这时候,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轮新疯狂的对外殖民扩张,在这次扩张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资本输出的现象(19世纪后期)。在这过程中,国际贸易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也就获得了快速发展,从而使国际分工的实现途径由原来的单一的国际贸易转变为二元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

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银行资本与生产资本相融合并日益发展,促进了资本积累的进一步扩大,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金融资本,出现了大量的资本过剩,以资本输出为早期形态的国际投资也随之产生。随着国际经济交易内容的不断丰富,投资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国际投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着演化。从国际资本活动的历史进程来看,国际投资活动首先表现为货币资本的运动,即一国际借贷、国际证券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其标志是跨国银行的出现;其次表现为生产资本的运动,即国际直接投资,其标志是跨国公司的出现。国际直接投资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一国内的生产体系迅速向全球扩张,进而建立以各国和地区紧密分工和合作的全球性生产体系,即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实现途径。

在国际直接投资的推动下,跨国公司之间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了跨国公司战略同盟的出现,这进一步促使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即国际分工中的知识分工特征越来越明显。

跨国公司战略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等的经济实体,为了共同的战略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松散网络型组织体。西方学者从交易费用解释,价值链,知识竞争力等角度对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进行释义,笔者认为,跨国战略同盟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综合性的概念。从外观上看,跨国同盟是一种以价值链为纽带的准市场网络组织,其实质则是企业间为竞争而合作的同盟搏弈。企业缔结战略联盟的根本目的有二:降低交易费用,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传统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发展的结果。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精细化,企业经济学也对跨国战略联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企业经济学认为,企业以联盟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进行知识学习和知识分工,有助于其竞争能力的培育与提升。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和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还包括社会科学技术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竞争实质是知识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离不开对知识的积累和消化。 国外学者一般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认为,对隐性知识的积累与获取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 然而,隐性知识通常表现为经验、直觉、心智模式、预见性、信仰、价值观、团队默契、组织文化、风俗等,难以表达、传播、沟通、难以共享。 隐性知识的转移要求组织柔性,要求组织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进行自我超越,克服心智模式,培养共同愿望,强化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是对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与传统科层组织相比,学习型组织结构扁平,柔性,呈现网络状。 一般认为,企业联盟有助于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促进知识分工的形成和深化。联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是为了获取对方的知识, 联盟成为获取隐性知识的最佳途径。

二、 跨国公司促使国际分工的深化

1. 技术层面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作用趋于减弱,而技术、信息、人才和创新机制等知识性要素的作用趋于增强,而这些要素具有高度的国际流动性。这些要素在不同产业、同一产业不同产品和同一产品不同工序间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形成了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和工序。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含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不同产业之间、同一产业不同产品之间以及同一产品不同工序之间分工的多层次国际分工体系。其中,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上的同一产品不同工序之间的分工是当代国际分工深化的崭新成果。

在当代国际分工中,传统分工的国家边界已经明显弱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成为分工的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活动,如研发、采购、制造、分销、服务等,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更加专业化,导致国际分工从最终产品的分工进一步向价值链中不同活动之间的分工发展,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各分支机构分别从事其中一项或几项活动。通过价值链的解构,跨国公司可以只控制那些技术含量高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创造利润多的环节,并在这些环节上保持垄断优势,而把其他不具战略意义的、低技术含量的、创造利润不多的环节分解出去,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灵活性。国际分工的实现方式也从单纯依赖外部市场的国际贸易转向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并重。在内部市场上,国际分工既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非股权的分包方式进行,选择何种方式更多地由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决定。“相对于某一‘群组’或某一‘网络’的生产活动和贸易往来而言,跨国公司现在越来越像是乐队指挥,指挥着公司内部和外部的跨国关系。”

2.市场层面

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交换关系,形式上表现为物与物的交换,实质上体现着交换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因而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市场上商品交换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市场的社会性质。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决定了市场的实现首先是为资本家实现其剩余价值,商品运动受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的驱使,因而决定了市场的资本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市场上所发生的交换关系是作为公有制主人的广大劳动者之间的平等互助的关系,市场的实现首先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因而决定了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市场经济理论早已揭示了社会化分工是企业优于一般手工生产和家庭作坊的全部意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推动着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的全球化特征越来越来明显,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市场全球化扩张,而市场全球化的扩张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全球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这过程中,跨国公司是其中基本的微观行为主体。正是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生产资本的触角逐渐深入世界各国,同时资本生产关系也扩张到世界各国。跨国公司的这种全球化扩张,造就了世界市场的日益统一和完善,从而建立在世界市场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也就更具有世界性质。

 

三、对我国的启示

由上可知,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演进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是处于分工体系的基层,即在全球产业价值链条上,我国是处于较低技术含量、利润较低的产业链环节。我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需要突破这种状况,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高端。为此,大力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我国能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与国际分工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在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正是我国跨国公司走向全球的大好时机),促使我国积极融入世界,实现我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相互促进,进而有效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去,逐步成为国际分工游戏规则制定的主导者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609.html

更多阅读

大卫霍金斯《激发你的潜在力量:意念力》在线阅读推荐

作者:大卫·R·霍金斯译者:李楠分类:心理学诺贝尔奖得主合作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精神治疗师大卫·R·霍金斯历经30年深入研究成就了这部继《梦的解析》之后,心理史上又一划时代力作《意念力——激发你的潜在力量》。第一次真正以科

转 历史学家的全球共同体:关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历史学家的全球共同体:关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2015-04-16 本刊编辑部 中国历史评论《中国历史评论》编委会主任为张海鹏先生,主编为王育济先生。2013年12月创办,每年6期。·注重主流史学与权威著述。·注重史学对文理医工等知识群体,以及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四代国际空港城市的“多维思考”

     临空新引擎 助推陕西梦  纵观全球,经济领域风云跌宕,异军突起,临空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决战场。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回答振聋发聩:在黄土地上建设一座绿色的空港城市,为陕西经济发展装上临空经济“新引

第三方力量:市场化的结果

     名酒60年,商业与资本力量的推动作用已日益显现,他们是过去名酒变阵的无形力量,是当前名酒变阵的重要市场力量,也是未来决定名酒变阵的核心力量。两股力量加快了产业整合的步伐,是未来名酒变阵的重要推手。  商业:名酒变阵的市

编者的话:青岛啤酒:健康的商业力量

编者的话:青岛啤酒:健康的商业力量文/本刊主编 孙全胜有时,没事了,瞎想:人类,到底希望什么样的力量主导世界?商鞅变法后,秦国从暴政走向暴政,生成了消灭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刘邦、朱元璋,是市井

声明:《国际分工演进的组织性力量:跨国公司》为网友努力奮戰中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