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城市理念 《中国城市经营学》(第一部分第七章)6



1.核心城市经营主体-----政府

2.从属城市经营主体-----企业及其它投资机构。

(三)城市经营过程概述

1.城市概况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人口658万(未包括金门)。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最大的侨胞故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达600多万人,港澳同胞68万多人。泉州市是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最多的地级城市,长期以来,泉州的广大海外乡亲和台胞爱国、爱乡,为泉州市的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经营城市理念 《中国城市经营学》(第一部分第七章)6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在依托“中国最大侨乡”这一特殊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泉州经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亲情回归”的城市经营之路。泉州市经济总量占福建省的四分之一强,在全国212个地级市中名列第三,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125亿元,经济总量跃居福建省九地市前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额约占福建省的四分之一。199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1.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0元,所辖县(市)全部进入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行列。全市形成了纺织服装鞋帽、石油化工、建材陶瓷、食品饮料、建筑房地产、旅游服务等六大支柱产业和机械、电子两个重点发展产业,涌现出许多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企业,创出“安尔乐”卫生巾、“七匹狼”服装、“匹克”运动鞋、“富贵鸟”皮鞋、“金鹿”蚊香等一批名牌产品。泉州先后被评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2003年《福建信息网》)

2.制定城市经营战略

虽然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泉州市城市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但是,有几个人知道在改革开放以前泉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却是相当落后的,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泉州市今天的繁荣正是那些凭借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城市经营先驱们,在无数次的苦思冥想和反复实践之后,终于从本市-----中国最大的侨乡这一特殊的人文资源优势和环海的地理优势出发,走出了“依托海外亲情投资----发展地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发展本市经济”的具有泉州市地方特色的城市经营模式之路。

3.具体经营步骤

第一步,充分利用祖国改革开放鼓励海外侨胞回国投资和探亲的大政策,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海外侨胞联谊会、寻根活动、亲友座谈会、家族聚会等活动,唤起亲情友情。

第二步,主动把地方的人文优势和自然及地理优势充分介绍给自己的海外亲人和友人,通过各种减免和优惠措施鼓励他们回泉州老家投资办厂。比如晋江市的石材加工、糖果食品业、体育运动产业、布匹印染、服装出口加工等。

第三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八五”以来,泉州共筹集近200亿元资金投入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被评为全国首批“城市投资硬环境四十优”之一。“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006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82.9公里。泉州晋江机场开通包括至香港、菲律宾、马尼拉包机航线在内的十几条航线,跨入全国50个吞吐量最大的空港之列。泉州港后渚港区为国家一类口岸,现有万吨杂货码头和10万吨油码头各一座,5万吨煤炭多用途码头正在建设,25万吨原油码头和5万吨集装箱码头正在筹建。全市年供电能力达95亿千瓦时,全市自来水供应基本满足需要。市区现有水厂日供水能力16.5万吨,各县(市、区、管委会)和不少乡镇均有自来水厂。邮电通信建成全国第一家市、县、乡三级联网的配套程控电话本地网,至1999年底,全市城乡电话用户达181.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70.62万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15.63部/百人(城乡电话主线普及率达15.57户/百人)。

第四步,扩大城市规模,强化城市功能。至1999年底,泉州中心城市控制性覆盖面积达41.79平方公里,建成区比1978年扩大3倍。目前泉州市已基本形成了具有现代化积聚和辐射功能的半小时城市群。以泉州市区为中心,以晋江、石狮、南安三市区和惠安县城为次中心,以港口为依托,以沿海、沿江、沿路的重点城镇为支撑的大城市体系和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大泉州发展模式正在发挥其巨大魅力。

三、亲情回归经营模式的启示

1.巧妙“借钱”实现“三赢”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认为借钱是一项不体面的事,更遑论是向亲人借钱。但泉州市人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把城市建设、同胞需要、亲情回归和自我需要捆绑在一起,牢牢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大好时机,把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向海外亲人宣传介绍,积极主动地为地方建设牵线搭桥。开辟了人文资源经营模式的历史先河,是中国城市经营的典范之作。

2.亲情也是城市经营客体

前面我们说过人文资源也是城市经营客体,因为,在常人的概念里人文资源就是旅游景点、历史古迹、人文精神、个性特色等这些人所共知的常规层面的基本元素。但是,没有人会想到亲情也能在城市经营中发挥作用,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人知道亲情本身就是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市的成功就在于能够科学的认识到亲情也是城市经营客体所在。

 

第八节  城市重组经营模式

此节以西安市高新科技产业区为例介绍城市重组经营模式。

一、经营模式结构

重组产业园区板块------强化产业园区功能-------发展园区经济------推动城市整体发展。 

二、城市经营三要素概况

(一)市经营客体

 产业园区功能。

(二)城市经营主体

1.授权型核心城市经营主体----西安高科集团。

2.从属城市经营主体------企业及其它经营机构。

(三)城市经营过程概述

1.园区概况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1991年3月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位于西安市科研文教单位相对集中的南郊,已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自1994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的综合指标一直居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前列,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率先加入了APEC科技工业园组织,是国家 “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五个示范高新区之一。2002年,西安高新区又被联合国工业组织考察认定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区域之一。2003年在中国31省市区中新经济实力排名第八位。

在新的发展机遇下,西安高新区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园区开发建设、市场机制营造、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建成了新型工业区、国际软件园、研发创业园、中心商务区、中央居住区等五大功能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三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如大唐电信、庆安制冷、兄弟标准、开米股份、协同软件、通视数据、康鸿电子等国内外知名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高新区通过自主创新和招商引资,已成立科技企业4991家,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等五大支柱产业及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骨干企业。目前,区内有上市公司14家,2002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有5家,过10亿元的有10家,过1亿元的有70家,过1000万元的有295家,是西安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02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据快报统计,2002年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481.17亿元,较上年增长24.4%;完成工业总产值318.43亿元,较上年增长25.67%;完成GDP120.53亿元,同比增长22.45%。出口创汇2.1亿美元,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620.html

更多阅读

日本经济腾飞时间 《当中国统治世界》第一部分第3章经济腾飞

中国与西方列强和日本,大约是同一时期踏上工业化道路的,但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最后以失败而告终,19世纪的中国为此遭到严重的打击。大约从1860年开始,中国就出现许多工业发展水平与日本相当的显著例子,尤其是上海地区。但是,考虑到中国的

城市经营游戏 《中国城市经营学》(第一部分第七章)9

长沙是连接华中、华南的交通枢纽。铁路有京广复线贯穿南北,浙赣、湘黔线连接东西,公路四通八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设施完善,可日夜使用,现已开通国内航线55条,国际航线2条。长沙市是全国第一个开通无线寻呼台的

声明:《经营城市理念 《中国城市经营学》(第一部分第七章)6》为网友儚途旅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