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对商品价格与劳动价值关系的创新认识



       商品的价格是凝结在其中的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按照这个观点,凝结在某件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应该是固定的,那么商品的价格也应不变。而在现实的商品社会中,某件商品既能以50元的价格卖给购买者A,也能以100元的价格卖给购买者B。商品价格的这种不确定性是否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呢?

在供求平衡状态时,商品是按照自然平均价格进行交换的,这时的价格是商品劳动价值的真实表现。所以,马克思为研究之便,是在商品处于供求平衡状态下来研究和揭示价格与劳动价值之间的关系,未将价格的波动因素,即商品的供求不平衡状态考虑在内。这并不等于说马克思否认商品价格波动现象的存在。而正是由于马克思未对价格波动现象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就使人们产生了这样的误解:商品价格与劳动价值之间应是绝对的数值对应关系,商品中有多少劳动价值量,就必然有与之绝对相对应的价格。这种误解与商品价格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使很多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而那些历来就反对和否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人更是以此作为重点攻击对象。因此,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我们就必须对商品价格与其劳动价值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我们知道,商品的劳动价值由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由于劳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得到社会实现,而供求关系则影响着劳动价值的社会实现,所以,商品价格与其劳动价值之间并非是绝对的数值对应关系,而是种特殊的数值对应关系。我们可以用公式的形式来描述这种数值对应关系:商品价格=劳动力价值+(1+ a)剩余价值。a为供求矛盾系数,当商品的供应小于需求时,a>0;当商品的供应等于需求时,a=0;当商品的供应大于需求时,a<0。通过计算可知: 当商品的供应小于需求时,商品的市场价格会高于其劳动价值量,也就是其劳动价值得到超额的社会实现;当商品的供应等于需求时,商品的市场价格与其劳动价值量相等,此时的商品价格,即自然平均价格是其劳动价值量的真实表现;当商品的供应大于需求时,商品的市场价格会低于其劳动价值量,其劳动价值只是得到部分的社会实现。由此来看: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着其价格波动,影响着其劳动价值的社会实现。

商品价格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是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与劳动价值的社会实现所决定,这还只能说是我们在表面的形式上的理解和解释。因为从更为深入的本质来看,商品价格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最终是由商品自身的劳动价值量的不确定性引起。

某类商品整体的劳动价值量是历史的恒定量,它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而某类商品单体的劳动价值量则是历史的可变量,它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成反比关系。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凝结于某类商品单体的劳动价值量就少;反之,劳动生产率降低,凝结于某类商品单体的劳动价值量就多。假设某国去年彩电的年总产量是80万台,这80万台彩电的总价值量为240万元或240万个劳动价值单位,则每台彩电的价值量应为3000元或3000个劳动价值单位;如果今年彩电的劳动生产率由于工艺和设备的改进而得到提高,年总产量增长为160万台,由于商品整体的劳动价值量是历史的恒定量,这160万台彩电的总价值量仍然是240万元或240万个劳动价值单位,但每台彩电的价值量则降至1500元或1500个劳动价值单位。非常明确: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影响着商品单体的劳动价值量的变化。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对商品价格与劳动价值关系的创新认识

在人类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劳动生产率很高;而有的地方,劳动生产率却很低。劳动生产率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凝结在商品单体中的劳动价值量也不相同。而正是因为不同生产区域商品单体劳动价值量的不同,也就导致相同商品市场价格的不同。在劳动生产率低的地方,凝结在商品单体中的劳动价值量就多,其价格就昂贵;在劳动生产率高的地方,凝结在商品单体中的劳动价值量就少,其价格就便宜。因此,从生产的局部来看,在商品供应小于需求的地方,我们可以将其等效视为劳动生产率低下,这里商品单体中凝结的劳动价值量多,价格相对昂贵;而在商品供应大于需求的地方,我们可以将其等效视为劳动生产率较高,这里商品单体中凝结的劳动价值量少,价格就相对便宜;在商品供应等于需求的地方,我们可以将其等效视为劳动生产率处于社会平均状态,这里商品单体中凝结的劳动价值量等于社会平均劳动价值量,其价格也就相对居中。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不平衡,导致相同的商品(也能够等效视为同一商品)可以凝结不同的劳动价值量,从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市场价格。所以,从商品生产的整体范围来看,同一商品之所以能够具有不同的市场价格,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自身(等效而言)可以凝结不同的劳动价值量。

此外,有观点认为,没有市场需求的商品没有价格或价格为零,那么,这种商品的劳动价值量也应为零或没有劳动价值量的存在。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任何由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商品都有劳动价值的凝结或存在,只是有些商品由于没有市场需求或使用价值,而无法通过市场交换来得到社会实现或社会表现。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价值形成与价值实现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还有人提出:有些商品完全不是人类的劳动产品,因而肯定没有劳动价值的存在,但这种商品可以却具有价格,没有劳动价值的商品却有价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此应做如何解释?从劳动性质的角度来看,商品分为劳动产品性商品和非劳动产品性商品。劳动产品性商品是在人类劳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非劳动产品性商品是那些不需要通过人类劳动作用而天然存在的商品,如天然的森林,天然的矿藏等。非劳动产品性商品中的确没有劳动价值的凝结,而其之所以有市场价格,主要因为非劳动产品性商品大多是稀缺资源,市场需求远远大于供应,这就导致绝对的供求失衡。由于这种不平衡的供求矛盾关系,使劳动产品性商品中的部分剩余价值向非劳动产品性商品转移,从而产生出非劳动产品性商品的价格。所以,非劳动产品性商品的价格是从劳动产品性商品转移过来的部分剩余价值,其本质依然是劳动价值。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郭成安

                                    邮编  06600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661.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公式

关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一、要知道的公式:①价值总量(价格总额)=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使用价值量);②价格总量(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使用价值量);③商品数量(使用价值量)与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商品基本因素佳 具长线投资价值

  商品价格经过上涨,虽然亦非便宜,但其基本因素甚佳,值得逢低买入作长线投资。  高通胀下的受惠者——贵金属  黄金、白银及白金是广受投资者认识的贵金属。当中,以黄金最具抗通胀特性。这次环球经济衰退,各主要国家央行均采取量

声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对商品价格与劳动价值关系的创新认识》为网友青桥细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