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其核心是“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该观点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思想的基础上,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完善于《资本论》中的。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形成后就遭到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恶毒攻击,他们试图以“价格论”来代替“价值论”。二战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又受到了形形色色的“生产要素价值论”的变相否定,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认为资本、土地、知识、科技和管理等要素也和劳动一样是价值的源泉,其实质是想用“生产要素多元论”来否定“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前者是由于庸俗经济学家立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充当了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后者是由于生产要素价值论的倡导者没有正确认识价值和财富(使用价值)之间的区别。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首先是一个经济学的命题,但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历史批判维度和人学意蕴。笔者以为,对该论断的理解应该从劳动、活劳动和价值概念的分析入手,指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中的劳动实际上是指生产劳动;而活劳动是相对于物化劳动而言的;这里的价值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它事实上是指商品中所包含的、由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力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所构成的新价值而言的。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作为一个整体论断,体现了人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丰富了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强调指出了只有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物化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它突出了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地位,说明了一切价值都是劳动者创造的,彰显了人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和意义。这对今天我们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氛围,重新发现劳动的价值,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