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市场经济三形态论》第二章 收入最大化和生产者均衡3



  从上面分析可知,在生产一种产品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中,除一种生产要素外,其余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情况下,随着可变要素逐渐增加,由于边际产品变化要经历递增、递减,最后变为负数并由此规定了平均产量递增、递减和总产量递增、递减过程,因此就可以把劳动量投入分为三个区域:Ⅰ.投入劳动从零增到平均产量达极大前止;Ⅱ.投入劳动从平均产量达极大增到总产量极大.Ⅲ.投入劳动在总产量已达极大以后,总产量已开始绝对减少.

  显然,Ⅰ区域和Ⅲ区域都不是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范围,因为在Ⅰ区域,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增加这种可变要素,不仅可增加总产量,还可以提高平均产量。而在Ⅲ区域,边际产量小于零,增加这种可变要素,会使总产量绝对减少。

  所以,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只能在Ⅱ区域内进行选择。至于应选择该区域的哪一点,则要视生产者的目标而定。如果生产者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可变要素增加到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点B’相对应量就可以了(图上为F2)。如果生产者的目标是使总产量达到最大,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也就是总收入最大(图上为C),那么,可变要素量就可以增加到边际产量等于零(图上为F3)。如果生产者是以纯收入最大化为目标,那就还要考虑成本因素。总产量为最大时,纯收入也不一定最大。劳动量增加到哪一点所达到的产量能实现纯收入最大化,还必须结合成本和产品价格来分析。在产品价格和和单位产品成本不变时,可以说总产量为最大时,也就是纯收入最大(例图上为C)。

  2.在技术系数可以变动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现在进一步研究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多种要素投入。在技术系数可以变动,即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可以变动的情况下,这各种生产要素按什么比例配合才能达到收益最大化呢呢?

  为了进行再生产,就要把收入再用作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设生产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S、资本K和劳动L的价格或者费用分别是PS、PK和PL。由于收入是一定的,由此用于支付某种要素的数量越多相应地能够用于支付其他要素的数量就越少。而随着数量的增加,该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与此同时,相应地递减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使其际收益递增。为了使得他花费一定的费用所换得的各种生产要素收益之和即总收入达于极大值,他将调整其买进的各种要素的数量,将用于边际收入较低的那一单位的货币转过来用于边际收入较高的那一种要素,直到他用于各种商品的边际收入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换一种说法:他花费的每一元钱所取得的的每种要素之边际收入都相等。

  MRS/PS=MRK/PK=MRL/PL

  =单位货币的边际收入

  在这个时候,他花费一定量收入于S、K和L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已达到极大值。如果再改变这一组合,将移用于某种生产要素的钱去增加用于另一种生产要素,就会使得因少用于前一种要素所损失的收入,超过他多用于一种要素所增加的收入(因为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因此在这时,他不会再改变其购入的S、K和L的数量,亦即生产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行为已达到均衡状态。所购各种要素的边际收入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或单位费用之比,这就是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如果科学技技术发生变化,比如说,由于机器设备的改进,使资本边际收益MRK提高,而土地的边际收益MRS和劳动的边际收益MRL不变,于是(MRK/PK)>MRL/PL和MRS/PS,即花费同样的钱用于机器设备比用于劳动和土地所得的收入要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就会将原来用于土地和劳动上的一部分钱转到用于购置机器设备上来。这样转移的结果,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MRK下降,而MRL和MRS上升,最后又达到花费的每一元钱所取得的的每种要素之边际收入相等,达到生产者新的均衡。

  生产者均衡的这个条件也可以通过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分析来得出。所谓等产量线(isoquantacurve)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

  根据等产量线的含义,从等产量线上一点向下作一定数量的移动,如从A点到B点,产量不变,这就是说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所增加的产量恰恰弥补了因另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投入的一些减少而损失的产量,即MPL·△L=MPK·△K,一个增加,另一个必须减少,这种一种生产要素可以由另一种生产要素所代替而保持产量不变,经济学上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上述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K/△L=MPL/MPK。因此,也可以简单地说,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是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等产量线上任一点的边际替代率,从几何学意义上看,是过该点作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因一个增大,一个减少,因此是负值。(图4-4)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并且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因为每一条等产量线代表一种产量水平。而且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如果说有两条等产量线相交于某一点,那么在这一点上就有相等的产量,显然这与不同等产量线代表不同产出水平相矛盾。

  等成本线(isocostcurve)也称企业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投入的费用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等成本线表明了厂商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即它所购买生产要素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或小于所拥有的货币成本。大于货币成本是无法实现的,小于货币成本则无法实现产量最大化。

  等成本线可以写为:

  M=PL·QL+PK·QK

  上式也可写为:

 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市场经济三形态论》第二章 收入最大化和生产者均衡3
  QK=M/PK-PL/PK·QL

  这是一条直线方程式,其斜率为-PL/PK。

  在要素价格给定时,每个总成本都有一条等成本线。

  在图4-5中,连接AB两点的直线就是等成本线。在等成本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在货币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能购买到的劳动与资本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图4-5中的等成本线是在厂商的货币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条件下作出的,如果厂商的货币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改变了,则等成本线就会变动。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变动(或者生产要素价格都变动),则等成本线会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增加,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如图4-6所示。

  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如图4-7所示。

  在图4-7中,三条等产量线,产量大小的顺序为Q1<Q2<Q3。等成本线AB与Q1相切于E,这时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这就是说,在生产者货币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OM的劳动与ON的资本结合,能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即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

  为什么只有在这个切点时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呢?从图4-7上可以看出,只有在这一点上所表示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才达到在货币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产量最大。在比它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Q3所代表的产量水平大于Q2,但等成本线AB同它既不相交又不相切,这说明达到Q3产量水平的劳动与资本的数量组合在货币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而在比它离原点近的等产量线Q1,,虽然AB线同它有两个交点C和D,说明在C和D点上所购买的劳动与资本的数量也是货币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最大的组合,但Q1<Q2。C和D时劳动与资本的组合并不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此外,Q2除E之外的其它各点也在AB线之外,即所要求的劳动与劳动资本的数量组合也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发生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之点上,即要求等腰三角形产量线曲线斜率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由于等产量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且为负数,等成本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的负数,因此PL/PK=MRL/MPL,即:MRK/PK=MRL/PL,同前一种分析方法所得结论相同。

未完,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694.html

更多阅读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纪录片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邓云惠08教育技术(2)班为了响应学习型团支部—读书月活动的开展,我从我们08二支部读书月第三期活动推荐书单中选中了这本扣人心弦的书——《激荡三十年》。

对《失恋三十三天》电影的营销策略的解剖 失恋三十三天

提到《失恋三十三天》这部电影恐怕当代的大学生和白领所有85,90后的人很少没有看过的,即使没看过也一定听过,一个制作成本一千五百万的电影为何会有将近六亿的票房那?这个数字胜过好多好莱坞电影的票房,电影本身的好是不能排除的,但成功更

巫师1第二章攻略 《职场章鱼哥》第二章(1)

第二章  如何得到老板的赏识第一节  初入职场的困惑前不久,我将之前网友发来的问题整理了一下,发现很大一部分是工作时间不长的网友发给我的。其中,问题最集中的是自己在办公室里不受重视或者老板不懂得欣赏自己的“美”,进而感觉

炒股就是炒心理pdf 《炒股就是炒心理》第二章

系列专题:《炒股就是炒心理》第二章第二章成就财富:从矫正投资心理开始第一节从了解自己入手——学会个性心理分析人各有个性,各只股票也有自己的“股性”。投资者应通过了解自己的个体心理特征,来决定选择何种股票进行投资,使“个性

生活中沟通成功的案例 《要成功 先沟通》第二章

系列专题:《要成功 先沟通》第二章向上沟通:汇报真相、解决问题才是最大的本事引言:在职场,向上和领导沟通,往往是职场人士的心结,存在很多矛盾心理,以下是我们调查的关于和上级领导沟通的十大问题;1领导高高在上,很难走近,即使走近也怕

声明:《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市场经济三形态论》第二章 收入最大化和生产者均衡3》为网友冷酷的帅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