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美元的巨大外汇储备和5850亿美元的对美国债,昭示着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严重程度。
中美经济之间是一种共生性关系。然而,各自的主权特性不可能允许这种关系的长期存在,而且,其存在也缺乏合理的基础,因此,这种关系是一种畸形的经济关系。
(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低廉的资源要素价格及巨大的潜在的市场为条件换取西方的投资、技术、管理等,不断地发展、壮大本国经济。
中国的发展最初以加工贸易为主,逐渐过渡到作为投资目的地而吸引和承接外来产业转移。
西方国家产业转移是从夕阳产业开始的,如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技术含量低等产业的转移。这种类型产业的转移对于发达的西方国家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对就业有一点影响,但是,发展中、高端产业和服务业弥补了就业的不足。我们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失业率的显著增大,同时,中国出口的廉价商品从很大程度上增进了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的福利。当然,中国也因此显著地增大了就业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改善。因此,这种良性的经济关系不仅使中国受益,也使世界受益。
但是,外国的产业转移不可能只停留在夕阳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的潜在的巨大的消费能力逐步显现出来。外国的中端产业、甚至高端产业既看重中国低廉的资源要素价格所带来的产品成本的显著降低而具有的价格竞争优势,又看中中国十三亿人口大国所具有的巨大市场,纷纷转移到中国也是必然选择。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正如连通的水池一样,最终会达到各水池水位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必然会带来全球经济的调整和动荡。
经济全球化从整体上讲,是有利的,可以改善和增进人类的福利。但是,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实体经济的转移,一方面,使其国内实体经济竞争力消退,失业将增加,经济形势暗淡;另一方面,增加了他国的就业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了经济条件。这一过程的持续,将带来发达国家的停滞和衰退,除非其在高科技领域的进步能弥补其衰退的进程。而发展中国家将逐步振兴,直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同一水平,方可以齐头并进。而同一水平的标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价格等同。
从局部看,中美的经济关系正处于这一调整期。
由于发达国家的大量实体经济转移至中国而具有强劲的竞争能力,美国国内的实体经济受此冲击而摇摇欲坠。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已陷入财务危机,正游说政府支援,这是最好的证明。这样的实体经济已达到了不能破产的规模,却风雨飘摇中。可以想见,那些没有规模或规模不大的企业,有多少已经破产或即将破产。可以预见的是,即使政府救助,三大汽车巨头也不可能重振雄风,而是最终难逃破产的命运。
(二)
许多人一直认为,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只是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导致的,而次贷危机是由于格林斯潘的低利率政策、金融领域的过度创新及金融监管缺失造成的。其实,这样的观点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即使没有次贷危机,西方经济的衰退也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应对I T泡沫的破灭、“9.11”恐怖袭击等带来的美国经济可能下滑的不利影响,格林斯潘采取了低利率政策,成功避免了美国经济的衰退。而低利率政策也确实导致金融领域的过度创新,造成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领域的巨大泡沫。而房地产市场和金融领域的虚假繁荣带来了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包括就业的稳定、消费的强劲、经济前景的乐观。格林斯潘在其任期内,保持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确非易事。他没有刺穿泡沫,因为刺穿泡沫,他没法收拾,任何人都没法收拾!
由经济的内在规律决定的整体经济向下时,格林斯潘是无法力挽狂澜的。他能保持其任内美国经济的稳定已经相当有成就。试想,如果格老不实行低利率政策或刺穿经济泡沫,可以预见,美国的经济早就应该陷入衰退。只不过,格老延迟了美国和世界经济衰退的起点,同时,积累起更大的泡沫而已。当衰退来临时,危害性更大了,破坏性更强了。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商品、资本、技术、管理等的全球流动,然而,土地资源是无法流动的,劳动力资源受主权国家限制是很难在国际间流动的。于是,国际资本、技术、管理等自然流向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洼地,以追求更大的利润。一方面,促使西方高福利国家劳动力、土地价格降低,民众福利下降,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土地等价格上升,民众福利增加。除非发达国家依靠其高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利益高于产业转移的利益消失,才能保持民众的生活水平不至于降低。而科学技术进步是缓慢的,所以,发达国家经济的衰退是无法避免的。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在于其劳动生产率高。但是,劳动生产率高并不是其劳动力生产率高,而主要在于改良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导致的劳动生产率高。而经济的全球化,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是流动的,也可以通过学习和科技创新获得,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等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
由此可见,西方发达国家必然衰退是合符经济的内在规律的,而作为发展中国家,从理论上讲,中国的经济会一直处于强劲的增长阶段。
美国经济早就应该衰退了。
格林斯潘的低利率政策导致金融领域的过度创新维系着一个虚假的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一局面的维系从本质上来说,是维持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形势。而高就业率对于美国来讲,并不是仅仅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维持一个公平的分配机制。这一令人惊骇的分配机制是建立在美元特权的基础上。中国对美贸易的巨大顺差是这种分配机制得以正常运转的有力支撑。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赚取大量美元,然后中国政府用积累的美元购买美国的国债,使美元又流回美国,美国又用流回的美元进口中国的商品,然后,中国政府。。。。。。如此不断的循环,其相当于:中国商品不断供给美国,美国不断向中国打欠条,如此而已。
美国不断进口中国产品,而金融过度创新维持的高就业有效而公平地分配这些产品,这是美国经济得以虚拟繁荣的根本原因。没有中国产品的大量供给,则虚拟繁荣的景象是难以为继的。
有人会反驳说,难道美国给中国的欠条是白条吗?
虽然政府负债累累,但是,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不会为此忧心忡忡,因为他们知道,如此巨大的债负,美国政府是还不起的,所以,就根本没有打算过要还的。而中国政府拥有巨大的美元顺差,如果大量用来购买美国的产品,必然会导致美国的通货膨胀,造成美元的贬值而损失,而且,给美国的经济造成重大伤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出口依赖型国家无疑是重大打击,更何况,中国百姓目前还缺乏消费美国产品的能力。如果中国政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因美元的减少出现通货紧缩,中国政府又不得不担心美国大肆发行钞票,从而使美元贬值,造成自己的损失。我们无奈地看到,这么多美元不去买美国的国债,又能干什么呢?
如此种种,中国政府和中国经济已被美元绑架,不是白条胜似白条。
(三)
反观中国,由于分配的不公正性,消费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中国政府提倡按劳分配原则,而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按劳分配。
1、政府规模过大,占有资源过多,使财富的分配不是向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倾斜,而是向政府倾斜。
2、政府侵占百姓利益严重,特别是在土地出让金方面。土地属于政府垄断就很不合理。土地是一国之资源,应属于全体国民,而事实上却属于政府所有。政府低价获得土地,高价出让给开发商而获得巨大价差,这一差价本应回归社会和民众,却成了政府可以独立支配的财富。
3、政府部门及个人的权利寻租滋生的腐败使民众利益受到掠夺。
4、国有垄断企业以垄断高价侵占民众利益以维持垄断行业内部的高生活水准。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所造成的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公正,使广大百姓生活水平很低,而一部分人却富足而优越。
近来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公务员加薪话题是令人难过的。沿海地区的企业纷纷裁员和倒闭,使许多农民工背着行囊踏上了心酸的回乡之旅。可是,谁给他们进行补偿呢?农民工返乡带来农村隐性失业的增加,农副产品的供给会增大,但价格的回落也是必然的。可以预见,农民的收入将大幅下降。在这个时候,政府还说给公务员加工资,美其名曰:拉动内需。那不是人为的拉大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吗?为什么要公务员来拉动内需呢?让农民来拉动内需不是更加有效吗? 1.7个公务员名额引来一百人竞争,而且,还不包括很多想来却条件不够或能力不足而没有参与竞争的人,难道还能说公务员待遇不够高,还需要涨工资吗?
当大部分人贫困,消费力低下,而少部分富有阶层消费有限,因此,中国的内需是无论如何提振不起来的。
中国政府应该意识到,只有改变目前的分配结构,才能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中国经济才能形成良好的富有活力的内循环,经济才可能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对外的严重依赖,而欧美经济处于金融危机之中,经济不振、消费乏力,使中国经济失去支撑。可以预见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将是痛苦而漫长的。中国政府唯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外向型经济过渡到以内需为主,方可以与西方经济切割,免于同步衰退的境地。
目前,中国经济是令人尴尬的。由于分配的不公正性,中国经济必须依赖出口。我们出口的目的表面看是为了增加GDP,然而,主要的作用却是改善分配结构,因为只有就业方可参与分配。就如同我们做了一个很大的蛋糕,做蛋糕时,增加了我们的就业,分蛋糕时,我们把很大一部分给了美国,美国政府给了我们一张欠条,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打算偿还以收回欠条,或者,直到未来某天偿还时,这张欠条早就大幅贬值了。因此,我们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是免费赠与,而我们所得是小部分蛋糕和统计数据上的垃圾GDP。从利益角度看,出口意义不大,但是,由于能增加就业,使一部分底层失业人员可以有一份工作,从而可以参与整个社会的分配,改善了分配结构,这才是出口的关键意义所在。
结束语
我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2万个亿,购买美国国债规模已居世界首位,却还在增长当中。如此巨大的顺差,已经昭示,中国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减少外贸顺差,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