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改革的四大方向(1):序言——从经济改革走向社会改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回顾过去30年改革的主旋律,改革的主要焦点都是集中在经济改革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国有企业的改革、资本市场兴起,所有的这一切都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站在改革30年的门槛上,下一步的改革应该走向哪里?
改革一定要解决当下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过去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也产生了很多相伴随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环境资源破坏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忽视了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忽视了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限制。这些社会矛盾的产生在一些方面已经开始背离改革最初的意愿,成为了制约改革深入发展的障碍。因此,未来的改革应该逐步扭转“唯经济增长至上”的策略,更多的关注民众的生活质量,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平衡了经济、政治、社会多元利益的全面改革目标。
改革一定要树立更全面的改革目标。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改革需要确立更加全面的目标,将社会福利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为衡量改革成绩的标准。当然,全面目标的建立意味着一个新的考核体系和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结构。这对政府、社会和企业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政府考核需要超越GDP主义,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团体则需要在初级人际关系的小群体生活扎根。回想起过去30年改革的艰辛,未来的改革应该也充满了挑战,我们需要寻找到一个新的改革路径,通过更有效的方式才能实现上述的种种目标。
改革应该寻求新的路径和方式。中国改革史是一段由社会精英主导的宏大的社会变迁和转型的历史,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共同主导了改革的方向。在未来的改革中,需要更多的吸收大众的思想,发动社会大众参与引领改革的潮流。社会精英和社会大众的合作,将决定未来中国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改革的路径将从精英引导型转变为大众参与型。在参与的过程,创造改革的参与感和面对未来和历史的责任心。
中国改革站在新的起点,从经济改革深入到社会改革是必然的趋势。本文试图整理未来社会改革的四大关键领域,在这些领域内发生的故事将决定未来改革的成效。欢迎明天关注第一个大方向:劳工权利保护——社会财富分享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