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下的冷思考(1):善款的流动



当几天前走进公司附近的银行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地震灾区帐户上汇款的时候,脑海里便开始琢磨这件事情——我捐的这些钱都到那里去了。注意到这件事情的不单单是我。葛孚学先生已经写了一篇《货币本身并不能赈灾》的文章贴在网上了。

货币不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并不具有救灾功能,这件事情当然也不是葛孚学先生首先认识到的。记得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评说货币:它既不能吃也不能穿,也没有人因为其精湛的雕版工艺而将其悬挂在墙上当作工艺品欣赏。

自古以来,社会面对灾害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知道,那些自愿者的力的的确确无偿地出给了灾区难民的,但是,我们捐了钱,并没有人把钱收集起来送到灾区,即便是有人送钱过去,也是一堆纸,烧火取暖或许尚可派上用处,除此之外对灾民没有任何帮助。

当然,有人必定会说,灾民可以用这些钱买吃买穿雇人救灾买材料建房。但是谁都明白,如果太空站里出了灾难性事件,地球人是不会用一艘飞船载着钞票送过去的。压在倒塌楼板下的灾民需要别人伸手拉着他,不是需要你去给他手中塞一张钞票。

 

捐,价值流的单向流出。如果做为居民的我把钱捐出去了,就我个人这个私有者领域来说,我自己的财富少了一些,这是一个货币流和价值流的单向流动——流出。

受捐,对于价值流来说是单向流动,不过是流入。如果从货币流来看,就无所谓了,既然钱币不能吃也不能穿,也舍不得烧来取暖,那么最终还是要用之换回实物消费的。即最终还是落实在价值流的流入。

如果这些钱给了灾民,他们的确可以用这些钱去买吃买穿雇人救灾买材料建房,即便是这些钱在没有到达他们手中之前就已经换来了吃穿住和劳务,灾民也得到了救助——对灾民这个私有权领域来说,救灾也是价值流的单向流动——流入。而货币由于没有救灾的直接功能,充其量实在灾民手中走个过场,从名义上的流入到流出,最终实现的是价值流的单向流入。

 

在这个用货币经济机制的救灾过程当中,厂商不仅仅没有受到损失,而且还因祸得福。由于钱币不能吃穿,如果我们可以确认最后善款都用于灾民身上了,那么,有多少善款,就有多少市值的救灾货物销售额。之所以需要募捐,就是因为有人不愿意白白将物品和服务送给急需救助的灾民,而是要用钱去换。

厂商捐助的钱也是用来购买自己的总产品的,这部分的实质是厂商的物质支援,当然,最后售出产品的不见得是捐款的厂商自己,收益的是销售额利润超出捐款额的厂商。如果某厂商捐赠之后企业声誉上升而销售形式更好,这个捐赠也不过就是一笔广告费投入。

什么意思?就是说,在浩浩荡荡地开往灾区的车辆上,装载着大量灾民急需的物资和人员,但是没有一辆是装着善款的运钞车。

进去的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是劳务奉献的,没有一个是因为有报酬才去的,不论是军人还是志愿的平民。也就是说,劳务的价值流是单向的,只有向灾民的输入没有做为灾民支付的输出。

而进去的物资就难说了。为何需要善款?救灾的人是“白干”的,不需要钱来支付。但是进入的物资不是“白给的”,如果物资是白给的,善款就没有一点用处了。当然,我们这里不包括那部分捐赠的物资,如老农无偿送去的一车瓜菜。这些无偿捐赠的物资的价值量占救灾物资总价值量的很小部分。

那些灾民不需要货币,它不能吃不能穿,灾民需要物资(衣食住行医各种物资)。

那些奉命救灾的军人、警察不需要货币来支付报酬。

那些志愿者、国际救援队不需要货币支付报酬。

那么,庞大的捐款都到哪里去了?都是逆物资流流向厂商的腰包里了。“厂商”,是灾难当中唯一的货币流指向。广大民众捐献的越多,厂商的“灾害经济”就越是兴旺发达。如果厂商也是捐以物资,我们就真的不知道善款还有什么一丁点用途了。

 

下面是救灾过程中的价值流核算和货币流核算图解。其中假定善款的所有权是首先归集到灾民手中(尽管大部分捐款都不经过灾民之手,但是我们假定都是用于救灾的),由灾民来使用的。其中“居民”包括以个人居民身份捐助的厂商,而“捐赠厂商”指以企业名义的捐赠。

显而易见,灾害对于捐赠者和受捐者来说,其实不是一种交换经济现象,而是单向的价值流动(货币流是价值流的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提供救灾物资的厂商来说,却是一个典型的经济现象——在厂商和灾民之间是双向的价值流动,形成了交换现象。

灾难当中,损失的是灾民的价值e,这对灾民来说是一种纯粹的损失。最终物资d的价值能否抵消这种损失,理论上是不确定的,但大多数是抵消不了的,个别有商业保险的灾民或许有抵消可能。

 热血下的冷思考(1):善款的流动

之前的帖子提到过“价值流不可核算”这个观点。价值流的项目是不确定的,灾前灾后可能都不相同。有些东西灾前如垃圾一样,灾后凸显弥足珍贵。因此,价值流实际上是无法核算的,更不存在统一的核算问题。

灾难当中,也有货币实体损失,但是我们不必考虑这一点。因此,货币流的核算方面应该是:a+b-c=0,这就是货币守恒原理。

上式当中,我们是以灾民C当作核算标点的,流入C的货币流取正值,流出C的货币流取负值,所以,全部善款就是a+b,最终全部用来支付救灾物资d。

对厂商D核算价值流。如果c>d,即厂商从销货d当中获取了利润,利润量c-d。但是厂商不会这样说,他会说d=c,而且d=成本,甚至说c<d,自己是赔本销货,因此是确确实实捐了东西的。

 

一个国家在灾害当中的消费比平时大了很多。但是衣食方面并没有什么增加,如果灾害造成人口大量减少,衣食消费还会比平时有所减少。但是住房、道路等生活设施的需求、医疗需求会突然增加。

不知道一个国家有没有把这些突然增加的GDP算作增发货币的依据,还是会把当年的GDP减去一个当年灾害捐款总额。但是,不论怎么做,对于厂商来说,收益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厂商不怕灾难,灾难就是机遇——只要它不降在自己头上就是好事。

因为灾害之中厂商部门没有任何价值流的损失和货币流的损失,厂商不仅不惧怕灾难,还会在心底里欢迎灾难来临,灾难来临带来了剧增的商机。无良厂商甚至会参与制造灾难,就像军火商会挑起战争一样,灾害经济应运而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74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餐巾纸系列1:餐巾纸的背面

原文地址:餐巾纸系列1:餐巾纸的背面作者:Thinkbond从本书中获得一种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了解视觉化思考。Part1 导言1、什么问题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几乎所有,因为画图能以便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复杂的问题,总结大量的信息。2、视觉

李险峰:《喧嚣荒塬》问世十年后的冷思考

《喧嚣荒塬》问世十年后的冷思考渭南师范学院李险峰摘要:《喧嚣荒塬》是秦东籍军旅作家党益民的成名作,是继陈忠实《白鹿原》之后又一部颇具影响力的家族小说。它在艺术追求上主要收获了四方面成就,一是以宗族械斗为构思中心具有多

热潮下的新思考 王石 家纺秋冬新品发布会热潮之后的冷思考

浮华背后的苍凉——家纺秋冬新品发布会热潮之后的冷思考家纺行业因为产品结构、消费习俗和气候特点等因素的制约,存在着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海尔张瑞敏曾说过“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近几年来,众多家纺企业纷纷转变淡季

第14节:千亿美元救助下的全球经济(1)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第四章  千亿美元救助下的全球经济  ——访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怎样评价美国7000亿的救市方案?  这场经济危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经济危机给了

声明:《热血下的冷思考(1):善款的流动》为网友午夜唱嗨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