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理论区分开来



  提要:马克思主义是要关怀弱势群体,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错误,但是马克思的理论有错误。这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目录:

  (一)“主义”是人们用来指导思维和实践的最根本的原则

  (二)理论是成体系的思想

  (三)混淆“主义”和“理论”会造成三种不良后果

  (一)“主义”是人们用来指导思维和实践的最根本的原则

  “主义”一词在汉语里是“最重要的思想”或“最根本的主张”的意思。“主义”有两种:一是作为人们行动目的的“主义”;二是作为人们思维和行动的指导原则的“主义”。在处理人与人以外的物的关系的时候,人们把人当成目的,把人以外的物当成手段,这样的思想被称为“人道主义”;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时候,有一种意见把集体当成目的,把个人当成手段,这样的思想被称为“集体主义”,与此相反的意见则被称为“个人主义”;“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都是第一种“主义”。哲学上的唯心主义是把“人们的意识是惟一的存在者”这一论断作为思维活动的指导原则的;唯物主义则相反,把“意识是依存于物质的”作为思维的指导原则。这是第二种“主义”。由于行动不能离开思维,目的一旦选定,思维也必须为这个目的服务,所以第一种“主义”决定第二种“主义”是不是被采用。第二种主义再正确,如果不能为第一种主义服务,也不会被采用。

  第一种“主义”来自于人们对实践活动规律的认识。有的人在研究人们的经济实践活动的时候发现,资本对人有用,于是就把获得资本当成行动的目的,这就是“资本主义”。有的人对人们的经济实践活动作了更仔细的研究,发现把全社会的福祉作为人们行动的目的,更符合人性的要求,于是把这一规律当成思维和行动的指导原则,这就是“社会主义”。

  第二种“主义”来自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的认识。人们的认识对象是从具体到抽象发展的。当人们把最一般最抽象的事物当成认识对象的时候,就从中取得了对于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的认识。这种对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的认识就成了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原则。例如,在研究认识现象的时候,人们发现,任何认识现象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不仅有其主体和本原,而且有其客体和对象。当人们把这种认识当成研究人类认识现象的一般原则的时候,这个原则就成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

  不管哪种“主义”,当它们被作为思维原则来使用的时候,都是不成体系的思想。人们不能等思想成了体系以后才进行思维,而是只有进行思维然后才能使思想成体系。思维原则必须在思维开始的时候就存在,所以它不可能成体系。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思想作为对于具体事物的认识却是极其抽象的。我们说一块石头是认识以外的存在,一座房子也是认识以外的存在,这都是不错的,但是,这样对于石头和房子的认识,是极其空洞的。

  “主义”离开理论,不能直接付诸实践,只有在“主义”指导下制定出来的理论以及方案和计划,才能付诸实践。我们想盖一座大楼,如果只有目的,只有指导原则,那是没法进行施工的。要想进行施工,必须有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和计划,图纸、方案和计划是根据理论制定的。

  即使“主义”正确,如果理论或方案、计划错误,实践照样不会成功。即使“主义”是错误的,只要理论以及方案、计划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仍然能成功。人们之所以赞成“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一说法,是因为人们认识到成功或失败不足以证明人的“主义”是不是正确。马克思的“主义”是要关怀弱势群体,这无疑是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错误。但是,马克思的理论却有错误。因而,后来的人们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理论。列宁的理论、毛泽东的理论、邓小平的理论等等,都是根据马克思的主义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与马克思的理论有区别的理论。正因为有区别,才在实践中取得了胜利。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实际上都是不按马克思的理论去做才取得的。

  “主义”是人类实践活动成败的实际尺度。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只有与所要实现的目的相一致,才被认为是成功的,否则就被认为是失败的。人们种地的目的是收获粮食,这种活动只有收获了粮食,才是成功的;如果忙了一年,结果没有收到粮食,没有得到所想得到的满足,种粮食的活动就是失败的。人们的思维活动也是以“主义”为尺度的。思维活动只有将作为思维原则的“主义”贯彻始终,才被认为是成功的,否则就被认为是失败的。人们对思维活动的评价是由人们的认识进行的。人们事实上只能把自己的认识作为成败的尺度。作为人们活动的目的的“主义”正是人们对自己的最根本的需要的认识。古代就有人因为能够将某种思想原则贯穿于一切事物而高兴得半夜爬起来手舞足蹈,爱因斯坦也说过将一种思维原则贯穿到对于一切事物的思维中去是一种壮丽的感觉。这表明,他们认为自己的思维活动成功了。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思维的结果与他的思维的基本原则相符合。我们把“唯物主义”当成思维原则,如果某人的思维符合这个原则,我们就说他的思维是正确的,反之就说它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理论区分开来
  “主义”是与人们的立场有关的。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以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为大多数人谋福利,这样的思想是高尚的。反之,站在少数人或一己的立场上,以少数人或一己的利益为目的,这样的思想就是卑鄙的。高尚的目的即使在实践中失败,仍然是高尚的;卑鄙的目的即使在实践中获得成功,仍然是卑鄙的。在任何社会中,正直的人总是把以高尚的目的为指导的思想和行动看成是应当的,把以卑鄙思想为指导的行动看成是不应当的。在阶级社会中,“主义”有阶级性。

  人们对某种“主义”的信念,只有经过长期反复实践才能确立起来。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得知,在处理人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时候,人应该站在人的立场上,而不应该站在其他事物——例如,神或某种理论体系——的立场上。只有如此,人类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利益。这样的信念不是理论能够说明的。如果非要说明不可,那就只能说,人之所以站在人的立场上,而不站在其他事物的立场上,其原因就在于人是人,不是别的事物,人自己把自己当成目的,把其他事物当成手段。“人是人”这是同语反复,是永远不可能被推翻的公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主义”是建立在这样的公理上的,因而也是不可能被推翻的。

  并不是所有的“主义”都是正确的,有些主义是错误的。错误的主义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违背了更加普遍的原则或公理,并不是因为在实践中失败。

  (二)理论是成体系的思想

  理论是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的成体系的认识。这种成体系的认识是在认识发展的“第二条道路”上形成的,也就是在“主义”的指导下形成的。当人们把握了事物的一般规律以后,回过头来研究具体事物的时候,离不开“主义”的指导。由于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众多属性的,并且其属性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只有成体系才能与它相符合。

  近代以来,形成了一套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研究的有效方法,这就是科学的方法。科学就是分类研究的意思。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起来的理论,称为科学理论。

  客观事物是理论的真理性的理想尺度。人们的认识只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才是真理,不然就是谬误。可是在实际上,人们不可能拿客观事物与人们的认识直接相比较,只能拿在实践中取得的新的认识与人们原先的认识相比较。这种新的认识是理论真理性的实际标准。所以,实践是人们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方法。理论究竟在哪些方面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又包含了哪些错误,只有经过实践以后才能知道。

 科学理论一方面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指导人们制定行动方案和计划,另一方面又受实践的检验。每一次检验都使理论前进一步。理论就是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不断往复中发展的,在它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比它的前一阶段更正确。由于客观事物是无限复杂的,所以,无论理论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达到与客观事物完全一致。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局限性或片面性,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范围内才能使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任何被称为科学的理论,其实都包含着错误。

  所以,在“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论,也不一定与“主义”相符合。当理论中的错误使人们的目的得不到实现的时候,理论就是与“主义”相违背的。实行这样的理论就只能得到与人们的目的不一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否定的只是理论,不是“主义”。各种人道主义理论,在实践中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又没有哪一种后来不走向了反面,成为违反人道的理论。但是,不论历史上的人道主义理论有多少错误,人道主义原则——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却是不容否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怀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这种主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错的。但是在这种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论却不一定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实现。即使是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理论也是如此。列宁的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是根据马克思的主义对马克的思理论进行的修改和发展。如果理论一定与主义相符合,就用不着创造后来的理论了。后来的理论也不一定与主义相符合,还得在实践中修改。所以,理论与主义是不能混淆的。

  (三)混淆“主义”和“理论”会造成三种不良后果

  将理论与主义混淆所造成的第一种不良后果是,错误的理论会打着正确的“主义”的旗号而流行。由于“主义”可以用口号来表达,容易在大众中传播,而理论是成体系的思想,不能用口号来表达,不容易在大众中传播,所以,不少理论为了赢得群众,都喜欢用某种在大众中较有影响的“主义”标榜自己。甚至把这种“主义”当成大棒,用来打击压制不同意见。看不到理论与“主义”的区别,就会以为“主义”正确,理论就一定正确,就会盲目接受或盲目屈服于这样的打着“主义”旗号的错误理论。

  第二种不良后果是,正确的理论会因可以被某种错误的主义利用而遭排斥。抱着个人主义而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有的是,但这样取得的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并不一定错误。“资本主义”无疑是错误的,但是以这种“主义”为目的建立起来的理论并不一定错误。把理论与“主义”等同,就会盲目地排斥正确的理论。

  第三种不良后果是,错误的理论在实践中失败后,正确的“主义”会因受牵连而遭排斥。例如,一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空想理论在一些国家实行了一段时间后,那些国家的人没有富起来,于是就有人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其实,错误的只是理论,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永远不会错的。

  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理论”混淆起来,也会造成上述不良后果。一切“极左”的或右的思潮都不过是以上三种不良后果的不同表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848.html

更多阅读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从文艺思潮到艺术方法——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摘要]五四新文学全面开放的姿态为我们迎来了象征主义等西方文艺思潮,时至今日余威犹存。着眼于二者的复杂勾连,理清象征主义的概念,无疑有利于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家对其偏爱的多方考虑

完整未删改版 后天物理主义与解释鸿沟 素食主义者完整版下载

本博按:拙作“后天物理主义与解释鸿沟:B.劳尔版现象概念策略的拓展分析”的一个删改版本(主要是因为版面原因而被删改),即将刊发在《世界哲学》2013年第4期。从2011年1月初着手开始写这篇文章,4月初完成初稿,然后就是参加各种讨论,再断断续

新传统主义与现代化 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

新传统主义与现代化[2005-03-24 21:29:37] 何爱国 燕园评论内容摘要:以色列学者S.N.艾森斯塔德反对“一个社会传统越少,也就越是现代化”的极端观点,他主张重新考察传统与变迁的关系,以便对“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以

结构主义文艺理论略说 结构主义理论 论文

结构主义文艺理论略说 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 两幅照片来自百度致谢!从广义上讲,结构主义可以看作是20世纪发生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思潮,它兴起于五六十年代的法国,然

浅学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浅学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论基础之后,创立了系统的、严谨的、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也

声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理论区分开来》为网友陳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