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甄嬛传》早在去年底就在各地面频道进行了第一轮播出,如今在全国几大卫视的第二轮播出将近尾声,居然再次掀起收视热潮,使得各卫视收视率屡破纪录。《甄嬛传》几乎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曾经看“后宫剧”看“伤”了的观众也开始重拾遥控器,追看这部长达76集的古装电视剧。
甄嬛这个单纯烂漫的小姑娘因为偶然的机遇,进入深似海的后宫,如果穿越到现代社会,那就是一个比杜拉拉还杜拉拉的职场故事。用现代职场的眼光,我们看看甄嬛是如何从众多嫔妃中脱颖而出,成功从一个职场新人、初级专员,晋升成为位高权重的CEO。
能够进入到大型企业的人,不是名校毕业,就是背景深厚,个个能力强态度好,即使本身条件很好的新人,也未必能够从基层开始,打破每一个职级的晋升天花板,成功登上CEO的宝座。要知道每年新人要进几千,而CEO若干年才会出一个。每一层的晋升天花板都会挡住大多数,只容个别人通过,所以,在职场得不到晋升是必然,能够晋升到高位,绝非偶然。
后宫的嫔妃也是一样,各有各的优势,要么风华绝代;要么冷艳逼人;要么身怀绝技;要么乖巧伶俐;要么巧舌如簧;要么心机似海,每个人后面还有家族力量的支持,而这些人的背后,是一个更加娴熟老辣、阴晴不定的皇上,和一群事故圆滑的太监宫女,这里面故事还真少不了。
国内权威支持研究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新人都会引起老员工的嫉恨与打压,这是职场的蘑菇定律。蘑菇定律是指初入世者常常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就象蘑菇培育一样还要被浇上大粪,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处于自生自灭过程中。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蘑菇定律,或叫萌发定律。
蘑菇定律的说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的一批年轻电脑程序员总结出来的。它的原意是:长在阴暗蘑菇定律的发现角落的蘑菇因为得不到阳光又没有肥料,常面临着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长到足够高、足够壮的时候,才被人们关注,可事实上,此时它们已经能够独自接受阳光雨露了。就是新人被打入阴暗角落,再浇上一头大粪,无端地遭受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由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此时的新人只有低调才能生存,但低调久了,就容易被消磨掉意志,没有了追求,停留在这一层。怎么才能引起重视呢?
甄嬛进宫的时候,属于职场小清新,带着天真与梦想,希望能有一个共度一生的伴侣。她容貌清丽,与皇上已故宠妃容貌接近是她最大的优势,而性情温和宽厚,与人为善是她能够生存的秘诀。职场新人要单纯清新才能得到认可,皇上与其他资深的嫔妃都精明着呢,如果在这个阶段有什么心机,早早就会被发现并清理。
甄嬛就是用清新得到认可的。但仅有清新,过于单纯,阅人无数的皇上不久也会厌倦,一个花瓶而已嘛。甄嬛很快就开始展露自己的深度了,她不仅才华横溢,能与皇上有共同语言,成为皇上的解语花,还会诗词调情,还舞艺超群。这就是专业的力量。初入职场,专业性通常是新人的制胜法宝。大家本来对新人的期望不高,你突然使出一招,解决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会引起重视,评个优秀员工什么的,还是不难。其实,能够将优秀员工的状态保持一到三年,就有机会晋升为主管。如果企业的发展速度够快,有机会晋升为主管的新人数量还是比较大的。
管理学中的“蘑菇定律”(MushroomLaw)是指非常适用于组织对待职场新人的一种管理方法。职场新人被分配到不受重视的部门,或被安排做打杂跑腿的工作,像他们自己所说的“吃的是杂粮、干的是杂活、做的是杂人”,而且经常代人受过,受到无端的批评、指责,缺少对他们必要的重视、指导和提携。
著名职场研究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在西方的那些世界级大公司里,管理人员都要从基层小事做起,就连老板自己的儿子要接班也得从基层做起,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从基层干起,才能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体运作,日后工作中方能更得心应手;从基层干起有利于积累经验、诚信和人气,这是成功相当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从基层干起,可让员工经受艰苦的磨砺和考验,体验不同岗位乃至于人生奋斗的艰辛,更加懂得珍惜,企业也便于从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视人才,所以说“蘑菇”的经历对年轻人来说是成长必经的一步。如何快速高效地走出职业生涯中的最初那段“蘑菇期”,为日后积累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是每个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而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凡有组织,就离不开人际关系。尽管现在是一个“契约社会”,但是,如果把各种关系都建立在白纸黑字的契约上,毫无通融余地,则会被认为是冷酷无情。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信赖关系,工作是一步也没办法进行的。我们常会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而这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则是不分组织内外的。
在组织内,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办公室的人际关系搞好。办公室的工作方式是以团体主义为主的。每个人不但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更要互助合作,互补长短。如果办公室的向心力很强,大家就会愿意为所有的同伴努力。如果小团体的每个成员都有深厚的凝聚力,那么温馨的人际关系就形成了。
人类是一种群居的动物,自然要有群体归属感。如果和群体相同时,我们本能上就会觉得放心,万一和群体不同时,就会产生不安的感觉。有人认为对通过穿制服来强调“团体性”不以为然,但实际上,外在的融合可能会影响到内在的心情而产生效果。所以,即使你还不能习惯组织内的穿着风格,也请把自己喜欢的服装保留在假日穿。到公司上班时,还是穿着适合组织环境的服饰,由外表给自己一些规范比较好。
礼貌是同样重要的。无论哪一个公司都会对新进人员实施商业礼貌的讲习课程。在刚进公司时,要注意学习对待顾客的方式、交换名片、自我介绍的方法,接电话、打电话和交谈的方式等应对的礼貌。这些都是基本的企业规范,触犯它们不但会让你成为众人侧目的异类,也可能给组织造成损失。在我们被看成“蘑菇”时,一味强调自己是“灵芝”并没有用,利用环境尽快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当你真的从“蘑菇堆”里脱颖而出时,人们就会认可你的价值。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老师总结了一下六点需要注意:
一、消除不切实际的幻象。
很多年轻人走出校园时,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但他们缺乏工作经验,也缺乏担当重任的能力,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消除不现实的幻想,才能慢慢成长起来。
二、消除对成绩的沾沾自喜。
对于初出茅庐者来说,在做完工作、取得成绩之后,总是希望上司和同事会注意自己,最好还能加上一两句赞赏;如果遇到挫折或做错某事,总以为别人时刻在盯着自己、随时准备责备自己。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繁重的工作、生活的烦恼,没有人有时间刻意去注意别人。
三、加快适应社会的进程。
要想在商场上游刃有余,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有各种社交能力。那些办事能力强、工作积极的人,都有某些共同的行为标准和思考模式。我们把这种成功的模式,称为商界适应行为。人们是否能够适应商场中的行为模式和游戏规则,决定于在最初一段时间的成长进程。做脱颖而出的蘑菇
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段“蘑菇”的经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事业中的很多机会都是在每一次单调的工作实践中挣得的,如果你一开始就不想从事单调的工作,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得到提升的机会!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汲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四、别欣赏那个坑。
人有可能在不经意中摔跤,也有可能遭受意料不到的损失。大作家沈从文曾给大画家黄永玉几条人生忠告,第一条就是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
为何要赶紧往前走呢?因为既然已经摔倒了,记住这次的教训就行了,再继续欣赏这个坑,顾影自怜,自怨自艾,于是无补,还把心情搞坏了;另个,这种欣赏会耽误以后的路程,而且由于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再摔跟头的概率反而会更大。勇于“从头再来”的人,才具备做大事业的胸襟和气魄啊!
五、生气不如争气。
在我们没有成功前,常常遭遇到歧视、侮辱等不公对待,使我们既伤心又愤怒。但是,伤心也好,愤怒也好,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真正的做法,是自强自立,以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不可轻视。
六、让痛苦掘出生命的新水源。
面对“蘑菇经历”,单单痛苦无济于事。唯有将痛苦升华,把自己的生命能量,转移到更有创造性的地方去,才会有生命的另一重天地。
“蘑菇经历”,虽然给当事人带来压力和痛苦,甚至还有可能促使一些人走上职业的歧途,但也有人走出了这个艰难时期,迎来了成功。英国有一位中年女性,在事业最黯淡时,拿起了笔开始写作,结果成为当今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J·K·罗琳——享誉世界的《哈里·波特》的作者。
如果你当“蘑菇”的时间过长,你就可能成为众人眼中的无能者。所以在公司里,一定要善于表现自己,才有机会脱颖而出。要充分利用公司会议发表意见;主动亮出你的成绩;坦然面对变化;敢于冒险;尽量避免承担那些你不能直接控制的工作,养成及时汇报的习惯等等。
如果一个人当了太长时间的“蘑菇”,就应该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进行重新定位了。世界上没有全能奇才,你充其量只能在一两个方面取得成功。你只能聚集全身的能量,朝着最适合你的方向,专注地投入,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你。人们知道必须把不同个性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经历的蘑菇期缩短呢?这就要求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口若悬河、狂妄自傲、目中无人,也不要自我膨胀、心高气傲,你要准确地定位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善于表现自己,寻找脱颖而出的机会。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初次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有蘑菇般的经历。不同的是经历的时间不一样。经历时间长的人,可能暂时性的会被人认为是无能者,经历时间短的人,则往往会被冠以成功者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