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能种田奔小康txt 做大做强奔小康2



    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2002年,邵阳市城市化率占全省倒数第3位,人均GDP占全省倒数第2位,GDP增长率为7%,也是全省倒数第二。

(二)每千人的执业医生数

    医疗卫生状况是人民生活安康的基本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晚清时期,我市境内缺医少药。府县虽设惠药局,但僧多粥少,无济于事。穷乡僻壤的贫苦百姓,小病靠偏方单方草药,大病则往往卧以待毙,九死一生。疫病流行,特别是痢疫、麻疹、伤寒、天花等急性传染病,几乎连年不断,病死的很多。解放后,1951年消灭了霍乱,1953年又消灭了天花。

    目前,邵阳市中心医院、市一人民医院,有60多项外科手术达到全省地市级医院先进水平,新邵中医院骨伤科是全省十二大流派之一,新宁县中医院成为全省儿麻矫治中心之一。

    邵阳市每千人执业医生数,1978、1980、1985、1990、1995、1998、2002年,依次为0.84人、0.86人、0.82人、1.03人、0.93人、0.88人、0.89人。每千人中没有1个医生,与小康标准要求的3人相比十分遥远。尽管医疗卫生事业与旧社会相比确是突飞猛进,但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要达到人人享受医疗保健的目标,还任重道远。

    三、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提高状况,可以通过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和居住面积等指标反映。

(一)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

    近几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市场繁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支撑小康生活的是鼓起来的“钱包”,琳琅满目的商品诉说着市场的兴旺。消费品档次升级换代加快。从70年代的“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80年代千元级的“新三件”(电话机、洗衣机、电冰箱),再到90年代万元级(电脑、汽车、住房),无一不说明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追求。2001年每百户城市居民有电脑17台,2002年为19台,离小康标准50台尚有距离。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比重越低,说明生活档次、生活质量越高。国际粮农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就认为:恩格尔系数在50%—60%为温饱型,40%—50%为小康型,20%—40%为宽裕型。

   以上3项指标小康标准值为1.8万元、0.8万元及小于40%。除恩格尔系数基本达到外,另外两项相差2-3倍。在全省的排位,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例,全市2002年为1922元,居全省第12位,比最高的长沙3462元少很多,最低的自治州为1325元。

(二)居住面积

    安居才能乐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建设部作出的我国居民住房的小康标准:到2002年,我国居民住房要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施齐全。“功能配套”,指的是在小康社会中,人们应该生活在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空间中,单独的饭厅、会客厅、书房等具有各自独立功能的生活空间将被越来越多的住户所需要。“设备齐全”,主要是针对以往有些住宅没有供暖、煤气设备甚至上下水系统也不具备的情况而提出的。居住改善不光是住房面积的增加,还包括居住条件的改善,如交通、绿化、水电等方面。

    人均居住面积的基本小康标准: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m2,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为15 m2。到达全面小康标准时,二者均为30 m2。

 异能种田奔小康txt 做大做强奔小康2

    从上表可知,若仅从住房面积,不考虑住房质量而言,城镇居民已过基本小康,农村居民接近全面小康。

    四、生态环境

(一)森林覆盖率

    邵阳位于南岭山脉,雪峰山脉与云贵高原余脉三大植物区系交会地带,是湖南四大林区之一,高等植物有245科、792属、2826种。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60种,一级保护的银杉,二级保护的资源冷杉、银杏、钟萼木、连香树、鹅掌楸等,为国内特有的孑遗树种。森林覆盖率1985、1990、1995、1998、2002年分别为:40%、42.7%、48%、54%、58.5%,已超过全面小康55%的标准,也高于全省53%的平均水平。

(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建设近年来明显加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85、1990、1995、1998、2002年依次为2.56、3.42、4.8、4.83、5.07平方米,接近全省平均5.1平方米的水平,但比全面小康标准15平方米尚差2/3。

   新中国成立前,邵阳城区公共绿地甚少。街道基本没有绿化,偶见于街头巷尾的林木花草,多系自然长成。庭院绿化仅有府、县、衙署和几处私家花园。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有意识地开展城区绿化,划定园林绿化之地,改善生活环境。目前,垂直绿化、立体绿化、配套绿化全面展开,涌现出一批省级花园式单位。

根据上述几个方面的全面分析,我市相对2020年全面小康标准实现程度为47%,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邵阳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2002年)为27.76/59=47%,上述10个指标中,只有恩格尔系数、农村人均居住面积、森林覆盖率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其余7个指数均未达到,特别是人均GDP相距太远。按2002年GDP增长7%计算,达到小康标准需要28年,即到2030年才能小康;若要到2020年达到24810元的标准,则每年增长速度为11.4%。

    我们认为:邵阳要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做大做强三次产业。

(一)农业:农民充分就业、农民增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农业是难点、农民是关键。要点是就业与增收。

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流动中就业的发展过程:第一,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大量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第二,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迈出了第一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促进了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第三,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引发了波澜壮阔的民工潮。民工潮的兴起意义重大:一是为发达地区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二是缓解了欠发达地区就业的压力,三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欠发达地区积累了资金,积累了技术,四是推动了用工、工资、教育、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邵阳市2003年上半年外出过的农村劳动力为115.4万人(创造劳务收入2003年可达65.55亿元),其中出省81.7万,出县13.19万,出乡9.83万人,乡内9.69万,返乡8.39万人。分县来看,隆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数达20万人,邵东15万,邵阳县19万,洞口12万。

    增收方面,一是要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要搞好扶贫开发,三是要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984.html

更多阅读

做大做强,不如做长 做大做强国企

做大做强,不如做长——写在“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出版之际“做大做强”是中国近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以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判断一个集团、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但是,对于自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1

做强做大国有企业 经销商如何做强做大

随着市场的白日化竞争,产品同质化趋于严重、产品利润越来越低,人员、配送、维护费用越来越高的境况,经销商面临空前的窘迫。但是经销商这个环节又不可能被淘汰,记得2010年,马云与王石曾打赌,互联网有可能代替实体店,但是笔者认为这是永远

经销商运营能力 经销商做强做大必备的能力与方向

随着市场的白日化竞争,产品同质化趋于严重、产品利润越来越低,人员、配送、维护费用越来越高的境况,经销商面临空前的窘迫。但是经销商这个环节又不可能被淘汰,记得2010年,马云与王石曾打赌,互联网有可能代替实体店,但是笔者认为这是永远

约会大作战第二季11 我与管理的约会(11)——做强与做大

     做强与做大是一个永远的辩证的话题,如果作为辩论的,永远的不出结果,可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更复杂。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强与大之论。笔者在2008年曾作《赵梅阳: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提到万科与实达。一个是做强

声明:《异能种田奔小康txt 做大做强奔小康2》为网友浓墨纷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