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奔小康 做大做强奔小康1



内容提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根据10个主要小康指标,利用解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邵阳市的统计数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提出了邵阳在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4项建议,认为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如期、顺利地步入小康社会。

2500年前,《诗经》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GDP要比2000年翻两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他为我们描绘了未来20年的宏观蓝图,非常令人振奋、令人鼓舞。邵阳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如何,弱势何在,怎样努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脱贫致富奔小康 做大做强奔小康1

    根据十六大精神,湖南省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初步提出了全面小康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在继续反映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强调经济、科技、社会、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进步,不但重视量的增长,更注重质的提高。新的评价体系及权重是:经济发展占20分,社会进步占29分,人民生活占36分,生态环境占15分。依据相关指标进行计算,我市2002年相对2020年全面小康标准,小康实现程度为47%。下面依据邵阳市的实际情况,对4个方面一一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换算为人民币为24810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解放以来,我市人均GDP有关数字是:1949年53元,1952年71元,1978元266元,1980年306元,1985年434元,1990年802元,1995年2213元,1998年3118元,2002年3574元。离全面小康标准相差21236元。2002年人均GDP在全省居第13位,仅比湘西自治州2861元高,比长沙13747元,相差10173元。

    造成人均GDP偏低的因素有4个: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三是工业化水平低;四是第三产业没有特色。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八成,200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56亿元,在全省排第4位,粮食产量271万吨,排全省第2位。2002年GDP总量中,第一、二、三产业依次为95亿、70亿、95亿元,依次在全省排第4、12、11位。三次产业的比重是36:28:36,全省为20:40:40,全国为15:51:34。要扩大国民经济总量,必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无农不稳、无工不活、无商不富。农业增长率每年在1%—5%之间徘徊,而工业及第三产业可以成倍增长。全面小康社会标准要求第一产业增加值小于10%。

(二)农业发展基础薄弱

    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主要农产品大幅度增产,消荒和绿化达标提前实现、养殖业撑起农业的“半壁江山”,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当前我市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供求关系失衡,粮食供大于求,造成粮价一再下跌。二是农产品品质结构不合理,优质米的比例低,大多数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三是生产条件差,许多耕地“靠天吃饭”,特别是一些高寒山区,一年耕耘下来,收获甚微。四是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以粗放型生产耕作方式为主,与现代化的要求极不适应。五是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商品率低。小农意识强,信息闭塞,农产品流动无序化。

(三)工业化水平低

    经过50多年的建设,邵阳工业由传统的手工业逐步向现代化迈进,工业门类比较齐全,41个工业行业中,我市在39个行业有企业分布。其中食品、机械、化工、纺织、建材、造纸、医药、煤炭等行业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据22种可比产品比较,较1950年增长100倍以上的有皮革、发电量、棉纱、棉布、医药、干电池、日用玻璃、自来水等。目前我市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效益差。2002年,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共390户,其中亏损的就达112户,390户企业利润总额为-1557万元,国有企业亏,大中型企业亏,重工业亏。2002年,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仅有69%,其中:产销率为99%,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25%,劳动生产率为23962元/人,总资产贡献率为5%,资产负债率为8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6次,资本保值增值率为82%,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结构不合理。大路产品多,劳动效益高的产品少。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规模小,造成出口产品少,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差。

    3、生产集中度低。2002年,我市工业企业中,大一型企业为0,大二型企业16户,中一型13户,中二型29户,大中型企业58户,仅占规模工业企业户数的15%,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12748万元,占规模工业的31%,大部分企业是“散”、“小”“差”,即使在大中型企业中,竞争力和经济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还不存在。

(四)第三产业没有特色

    2002年第三产业总产出,全市为185亿元,占10%以上的行业是:贸易业22.8%,交通运输邮电业16.8%,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业16.3%,国家政党机关与社会团体11.5%,金融保险业10.3%,其他如: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房地产、社会服务、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只占0.4%—8%。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市场研究、咨询、规划设计、中介、科技、法律、税收、管理、广告等新兴的工商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的推动力日益增加,而在我市第三产业构成中,这些行业的比重仍然偏低。从就业来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仍就集中在交通运输和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而金融保险、教育、医疗保健和科研服务等行业的就业比重近年反而呈下降趋势。

    二、社会进步

    城市人口比重和每千人的执业医生数,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指标。

(一)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的比重,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又称为城市化率。邵阳市有关年份的城市化率资料如下:

    2002年,邵阳市城市化率为23.6%,在全省排第12位,比最低的自治州仅高0.56个百分点,仅及最高的长沙的1/2,比60%的小康标准相距甚远。

    人口城市化是由多因素、多指标构成的系统,主要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口的数量与素质、城镇的分布、规模、建制及区划的影响。从1949年到2002年,邵阳市城市人口经历了缓慢、较快、再到显著发展的过程,特别是1992年、1993年,城市人口增加最多,这两年主要随着户籍制度的变化,城镇出售了一些蓝印户口,以致农转非人数增加较快,城市化水平分别增长2.6和2.01个百分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985.html

更多阅读

做大做强,不如做长 做大做强国企

做大做强,不如做长——写在“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出版之际“做大做强”是中国近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以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判断一个集团、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但是,对于自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1

做强做大国有企业 经销商如何做强做大

随着市场的白日化竞争,产品同质化趋于严重、产品利润越来越低,人员、配送、维护费用越来越高的境况,经销商面临空前的窘迫。但是经销商这个环节又不可能被淘汰,记得2010年,马云与王石曾打赌,互联网有可能代替实体店,但是笔者认为这是永远

经销商运营能力 经销商做强做大必备的能力与方向

随着市场的白日化竞争,产品同质化趋于严重、产品利润越来越低,人员、配送、维护费用越来越高的境况,经销商面临空前的窘迫。但是经销商这个环节又不可能被淘汰,记得2010年,马云与王石曾打赌,互联网有可能代替实体店,但是笔者认为这是永远

声明:《脱贫致富奔小康 做大做强奔小康1》为网友伴她余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