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出路 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



(作者的话:何谓天意,民心也。古人所谓治国要顺天意,既顺民心。民心系治国之枢机也。宇宙往来,阴阳交替,世事兴衰,莫不以民心为枢机,莫不以枢机为治国之要领。)

这个题目很容易引起人们这样的联想:中国的经济发展没路了。这要基于两个前提: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是不是出问题了?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出的问题是不是影响到中国的发展,或者说,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我想,事实比理论探讨重要,因为,所有的理论,不论好坏,都必须基于现实。而中国的现实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不用我说了。

 中国经济的出路 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

但是,现实是现实,但对现实的认识,却会因价值观念的不同,目标不同,就会最出相反的结论。比如,我如果基于占有就是合理的价值观念,以获取占有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为个人的目标,我会认为,我会认为,中国的改革还不彻底,还应该继续彻底清除毛泽东建构的价值观念、价值秩序和制度秩序,但如果我持人民大众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是党和共和国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必须完成的角色转变,就会得出与前一个结论完全不同的结论:中国的发展走到了尽头。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从政治上说,中国人民失去了基本的民主权利,这就使我国失去了纠错机制。大家知道,任何国家或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也就是说,没有错误,也就没有一个国家或个人的成长。但是,要想从错误中成长起来,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纠错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成长是对错误的否定相对而言的,没有对错误的否定,就没有成长,也就是说没有正确。没有正确,何谈成长?对于个人而言,纠错机制是建构在对自我认识、社会认识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没有对自我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可能构建思想上的自我纠错机制。大而言之,个人的成长是这样,一个国家的成长也是如此。

但关键问题是,要想构建纠错机制,就必须构建认识问题的认识机制。而构建认识自我机制的先决条件,是建构系统而又完善的价值观念。因为,价值观念是认识自我、认识事物的标准、方向,没有标准和方向,何谈自我认识?

因此,我个人认为:认识机制、价值观念和纠错机制,是三位一体的纠错系统。但是,自四大自由被取消,认识机制随之丧失,随着自由经济价值观念取代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价值判断标准系统轰然倒塌,代之而起的是美国的价值标准成为中国的主流标准,随着人民民主权利被取消,纠错机制荡然无存。

这三大机制的丧失,必定意味着,中国一旦发生错误,就无从纠正。

也就是说,一个丧失了纠错机制的国家,其未来是可怕的,因为,这个国家不是从错误的纠正中成长起来,而是被错误推进毁灭的深渊。

二、政治机制决定经济发展机制。一般而言,纠错机制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文化,也既价值观念的纠错,其中,有纠错,也必定有创新,因为,社会的动态发展,没有思想文化的动态创新是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的。但是,思想文化的创新,有一个大道不能丢,不能变,那就是人民群众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为天不能变,因为,这就是治国的大道。大道变,一切都会往坏的方向变。二是政治纠错机制。三是经济发展模式的纠错机制。思想文化也既价值观念,决定政治机制,也就是说,政体机制是价值观念的具体架构。价值观念,一个政体架构自然就倒塌了。而政治机制,又决定了经济发展模式。

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是个投资模式的问题,其实,经济发展模式取决了分配模式,而不是投资模式,分配模式反过来又直接改造人们的投资观念。因为,投资模式是为分配模式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由此可知,一个国家的主体价值观、认识机制、纠错机制是不能允许挑战的,更不能允许破坏。但是,我们最大的教训是,自己破坏自己的价值系统、认识机制和纠错机制,把弗里德曼请过来,用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经济观念解构我们的价值观念、经济观念。

在经济发展上,我们采取了失衡式经济发展模式,在对外开放上,我们又采取了用经济主权换占有率的措施。殊不知,失衡式经济发展模式,会因为占有率膨胀式涌堵给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打击,而用经济主权换占有率,也只能是失去原有的占有率。

三、中国最大的灾难源是哪里?

一般认为,中国的贪污腐败和贫富差距是两大灾难之源,因为,中国的发展成果,70%以上被这两者占居了,如果从根本上得不到彻底改变,中国必会掀起暴力冲突潮。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只是个时间发展的问题了。其实,我认为,中国的灾难之源不在这里,而在人民民主制度,也既社会纠错机制的缺失,这才是中国灾难的根本之源。找到了灾难的源头,就可以从构建人民民主的制度机制上解决了。

从目前看,中国实行的是网络民主,但网络民主还受很大的局限,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国必须开辟法律民主的渠道,也就是人民法院陪审团制。法官只有对案件的审清权,没有审判权,陪审团拥有最高的审判权,这是一。第二,构建民众问责机制,而不能仅仅是政府问责机制。民众问责机制,是确保党不变色、国不败亡的唯一途径。第三,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人大代表可以有计划的推出公开竞争名额,逐渐扩大。并可以采取任命制和罢免制相结合的办法。也就是说,各级政府官员由各级党委任命,但实行人大动态罢免制,也就是说,经过从政实践,被证明不合格的官员,人大随时都可以罢免。同时,还要构建民众罢免制,也就是说,民众可以通过联名的方式,罢免官员,但经过同级人大审核通过方可生效。我个人认为,中国拥有了这三大民主机制,党和共和国就步上了光明灿烂的前途。

四、应对经济危机的制度选择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搞得世界各国政府政要都手忙脚乱,应对不遐。当然,各国的国情不同,开出的药方也不一样。如果用美国的药方治中国,或者接受美国人开出的药方,比如说美国媒体开出的药方,除了不治,一治中国经济必死。因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穷国,宜扶、宜养,而美国是个富国,且人口数量过少(三亿多,且有很多移民,美国粮食充足,只要在实体经济上下点功夫,照现在实行消费卡的方式,经济危机带给美国的负面影响就解决了)。中国不同于美国。中国一是粮食人均保有量很低,二是人口众多,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根本没建立起来(我怀疑,那些不能建构社保体系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官员,不是不美国奸蝶,因为,他们的那些主张,就是使中国失去应对危机能力的办法)。

这些实际情况的不同,决定了应对方案也不能相同。

但中国选择什么样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案呢?一,从毛泽东思想里吸取精神力量、发展方向和发展方法。二,从制度上确保相对动态均衡式经济发展模式,杜绝占有率膨胀式涌堵。如果不从制度上确保相对动态均衡式经济发展模式,而是相反,采取自由主义失衡式经济发展模式,占有率膨胀式涌堵现象,也就是经济危机,必然反复出现,使中国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三,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占有率膨胀式涌堵导致的,也就是说,作为主要消费群体的人民群众,失去了基本的消费能力。要激活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一是尽快的平均补贴弱势群体,提高生活最低保障线。二是强制性降低房价,把房奴的消费能力解放出来。三是采取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人民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政府补贴的钱他们才敢花。

有人在“联合早报”上发文批评我,说中国居民存款多了去了,他们就是不敢花。说这话的人简直是放屁,因为,那些存款并非是一般民众的,而是暴发群体、国企管理人员和各级官员的,普通民众根本就没有存款,有的有存款的,也不够下个学期为孩子交学费的。

温总理在和美国人座谈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也说到中国居民巨量存款的问题(十八万亿人民币),但温总理一定想不到,那些存款中,普通急需要消费的群体,所占比率是很少很少的。普通民众忙于存款,但也是交完学费就空了,再接着存孩子的下学期学费。温总理肯定也想不到,国企职工的工资是两份,上报的是一份,实际的是一份,而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在所有企业中都叫档案工资,那是老百姓拿不到的钱。

教育投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关系到他们一家的未来,但仅仅是一个家庭。对于国家来说,就不是一个家庭几个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十三亿人的荣辱贫富问题,这是从远的说。从近的说,人们从孩子的教育经费中解放出来,把交学费和看病的钱用到生活消费上,就会给中国经济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我个人认为,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大潮再肆虐,中国照样在危机中求得大发展。所以,我一直说,大危机其实是中国的大机遇,就看中国怎么处理了。

五、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

政治优先(人民民主制度,依靠人民群众)、制度突破、综合治理、动态均衡,我以为这十六字方针,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还有,中国有难多问张宏良、廖子光、张文木、韩德强、仲大军等,算是送给国人的肺腑之言。

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027.html

更多阅读

不要被社会淘汰:中国未来2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未来二十年,城市化仍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到2030年,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中国改革的主轴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化仍将扮演核心角色,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农转非,更意味着在中华大地上,以人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

——在“中美经济学家上海圆桌会议”上的演讲童之伟【按语:2013年4月8日,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与彼得森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中美经济学家上海对话: 中国新时期的新改革”,中美双方有40位学者与会,中方出席的有吴晓灵、吴敬琏、许小年、季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辩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两会”前,《人民日报》有篇署名任仲平的重要文章,称我们的问题出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还把转变发展方式说成是“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可是,在我们见到听到的“两会”上,房子的声音、低碳的声音高过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声

声明:《中国经济的出路 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为网友栖止你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