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央行行長特里謝最近在法蘭克福表示,由於全球主要成熟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將更多地依賴來自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的動能,特別是在目前這個困難的時刻。早在2007年11月特里謝就表示,新興市場是世界經濟福音,在市場調整期,新興市場表現出了非凡的彈性,新興市場經濟將扮演全球經濟「份量更重」的角色。現在特里謝又將希望寄托於亞洲經濟體上,暗示歐盟經濟在此期間內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呢,亞洲經濟體的表現為何值得歐盟如此依賴呢?
據德國官方2月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07年德國出口產品總額為9690億歐元,約合1.4萬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了8.5%,其外貿盈餘大幅增加,達到創紀錄的1990億歐元。其中德國向歐盟以外地區出口增長12.9%,出口商品總額為3415億歐元,這其中對新興市場的出口增長十分強勁,可以說在2007年全球市場動盪調整期間,對新興市場進口大幅增長不僅使德國經濟增長維持樂觀,而且很大程度上幫助歐盟穩定了良性的經濟基本面,所以在2007年特里謝十分強調新興市場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在不斷加強,至少新興市場在幫助歐盟避免美國式的短暫經濟衰退方面功不可沒,這是由當時歐盟經濟情況基本面所決定的。
2007年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不僅幫助德國保住了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而且對美國經濟也多有裨益。次級貸款危機以後美元急劇貶值,同時美國出口開始大幅增長,從擺脫次級貸款危機第一階段的作用來看,新興市場對於美國也十分重要,美國財長鮑爾森更是表示「全球經濟增長愈發取決於新興經濟體的強勁表現」,由此可見,在次貸危機爆發後的最初動盪混亂階段,新興市場對於歐美發達國家延緩危機和經濟衰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進入2008年以後,全球股市劇烈動盪大幅下跌,拖累了新興市場股市和經濟增長,總體上看,不僅美國出現了短暫的衰退危機,歐盟經濟也一度放緩,但是歐盟之所以仍然維持樂觀經濟前景,仍然是建立在新興市場經濟持續增長的前提下的。不過受危機蔓延的拖累,新興市場也出現了經濟放緩的跡象,但是2007年12月中歐峰會、中日高層對話、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等重大事件中,歐盟從中國獲得了大量的貿易實利,作為中歐峰會前站的法國與中國簽署了200多億歐元的合作協議,在法國企業國際發展署的2008年海外市場拓展計劃中,於中國相關的對口洽談會數量最多達59個,比去年增長了10個,遠遠超過與其他如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國。
不僅法國等歐盟國家拿與中國的貿易逆差說事,而且美國也緊隨其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之後,美國對華出口同樣大幅增長,因此就2008年來看,將是一個全球普遍對中國需求施加壓力的年份。2月下旬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訪華,與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商討建立中歐高端經貿機制的問題,由於中歐貿易逆差持續擴大,歐盟是對中國發起反傾銷最多的世貿組織成員,僅去年下半年歐盟對華發起9起反傾銷,所以曼德爾森此行備受關注,預計中國必然會承受相應的壓力。如果2008年在這種形勢下,中國貿易順差能夠得以放緩增長速度,那麼可以肯定的事,歐美等國對華出口將會大幅增長,這樣就為歐美在次級貸款危機爆發後的第二階段中擺脫經濟衰退影響提供了動力,所以目前特里謝強調全球經濟增長依賴亞洲經濟體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是將維護經濟增長的著眼點轉向了中國等亞洲經濟體,這也是在新興市場受到全球動盪影響下,歐美國家正迫不及待尋找新的支撐點的真實寫照。
在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下行風險增加之後,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將著眼點轉向亞洲經濟體,對亞洲經濟體在世界貿易方面施加的壓力也會不斷增加,這為世界貿易多哈談判增加了難度,同時亞洲經濟體將不得已承受歐美國家轉移過來的更多需求壓力,簡單點看,就是亞洲必須為歐美產品出口大幅增加買單,以幫助歐美快速擺脫經濟不利前景的影響,年初以來,歐美在貿易談判和貿易制裁領域已經加快節奏,準備對中國等亞洲國家施加更大的壓力,以獲得更實際的經濟利益。
這種全球經濟博弈的前景,為中國宏觀政策走向增加了阻力,一方面國內仍然處於通脹壓力上升階段,需要相應的適度的緊縮調控,另一方面國際壓力也在增加,在支持中國快速增長的前提下提出了更多的貿易訴求。如果2008年中國貿易順差下降幅度過大,很可能是進口大幅增長或出口嚴重減緩的雙重結果,這對中國經濟將是雙重打擊,所以從宏觀政策層面來看不宜過度緊縮,尤其要避免出現出口減緩、進口劇增的雙重不利後果,而仍應以維持適度快速增長為目標,實現「又好又快」的目標。(文匯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