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本论 走上知识经济必须跨越六道认识门槛——资本论、源本论、知本论、



有人说现在已跨上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笔者以为,看“知识经济”是否已经到来,不在于人们怎么说,而主要是要看人们怎么做。不能由于我们目前的经济拥有了较大的知识含量,就说我们已经跨上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应该承认,上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么,如何来认定“知识经济”是否已经到来?有没有个依据?当然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1·资本论

 

“资本论”是关于资本究竟到底是怎么产生、增殖、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理论。谈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的。可是,如果把它的书名号拿掉,而换成“资本论”,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不是说世界上再没有除了《资本论》之外的“资本论”,而是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部“资本论”不是从“劳动”、“投入”、或“扩大再生产”的角度来讨论资本的增殖问题。

关于“资本来源”,之前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说“资本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一种是说“资本是投入的产物”。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版本,后者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版本;关于“资本增殖”,无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它们认为是“扩大再生产”的产物和认为是“投入与产出关系”的产物。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者的区别仅仅体现在“资本来源”之不同,还不能说它们是关于“资本论”的两个版本,因为它们两者都试图揭示“资本增殖的奥秘”。

无疑,上述两者都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资本来源”,也似乎解释清楚了“资本增殖的奥秘”。笔者却以为,它们都不全面,或者说他们都片面。这是因为,他们均忘记了,无论是离开了人类劳动还是离开了投入,资本都不能实现其增殖。也就是说,他们都不了解,无论是“劳动”还是“投入”都不能成为“价值的唯一源泉”。那么,价值究竟有没有“唯一源泉”呢?有,下面一起来讨论一下。

 

 

2·源本论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基本相同而并不对立?因为它们仅仅是由于立场不同,研究对象相同,表现为一个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看问题,一个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看问题。价值或资本究竟有没有“唯一源泉”?笔者以为,有,但它不是别的,正是包括“劳动”和“投入”在内的各种资源。什么意思?就是说只有“资源”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说只有“资源”是“资本”的“唯一源泉”当然是有根据的,表现在无论是“劳动”还是“投入”它们都一定是也应该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剩余价值”或者说是“剩余劳动”的转化,或者说只有当上述产生了“剩余”的时候,它们才有可能转化为资本或者说才能实现“资本的增殖”。关于这一点,可以说马克思并没有说错,只是马克思没有认识到,“剩余价值”是属于“资源”的性质。

一、没有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剩余”,就没有将这些“剩余”转化为“资本”或“投入”的可能,当然包括“劳动”在内;二、无论是什么,只要处于“剩余”状态,都属于“资源”,而“资源”是一种发现“有用”而未“被利用”的东西——资本正是“被利用”并能实现“增殖”的东西;四、资本并非是客观固有的而一定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然由“资源”转化而来。

凡是认为“资源是资本之源”者属于“资源论”者。但考虑到该观点与资本的关系,称为“源本论”。其意思是说“资本是由各种资源转化而来”,而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剩余”都属于资源之范畴,而作为资源,当然具有形成资本和暂时不能形成资本的问题。如果形不成呢?那我们还能把它当作资本来看待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为此,为了把上述问题搞清楚,还需要导入“知本论”。

 

 

3·知本论

 

“知本”即“知识资本”之范畴已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产生了许多年。我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我知道它应该是一种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资本论”,也不同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资本论”,而且是产生于之后的,而又主要体现在“知识作用”与意义上,是“知识资本论”的简称。德鲁克认为,在20世纪要产生“知本论”压根根本就“不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根据:

一、传统经济学家的基本假定之一是,“完全竞争”既是资源分配模式,也是收益分配模式。然而“不完全竞争”在现实世界、和知识经济中里却是一种固有的常态。而传统经济学往往将垄断、专利保护、政府管制等称为“经济的外部干预”。二、另一个基本的传统假定就是,经济取决于消费或投资。前者有(新)凯恩斯主义的支持,后者有(新)古典主义的支持。但在知识经济中,从短期看,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明,经济中的投资或消费的增长能够促进知识的更多产出。而且,传统经济学所谓的要素投入,通常在数量上讲的。(摘自林永青《知识、知识资本、和知识经济》)

笔者以为,知识作为非物质形式,成为资本是可能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因为知识一旦被经济人、资本人所掌握,就会获得资本性质,并能够使固有资本实现迅速增殖。关于这一点,可以说毫无疑问。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知识人都能把自己拥有的知识转化为资本,也就是说知识要想转化为资本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知识必须能出现相对意义上的“短缺”——拥有资本性。换言之,如果人们可用货币购买到知识,那样,无论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有多少,它都不能转化成资本。

4·规本论

 

大家知道,知识是一种有用的东西,而有用的东西一般是具有两面性,表现在可能有“用错”或“错用”的时候。比如,当把知识用于一个“亏损的投入”或把它用于破坏生产力发展时,“知识”不但不能传话为“资本”,还有转化为“反资本”的可能。为此,为了解决好上述问题,人们就需要首先把“知识在什么状态下可以转化为资本”的问题搞清楚,否则“知识资本”之称谓,不成立也。

是啊!“知识”这种东西,在什么状态下才具有资本性质呢?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只有被用于可实现资本增殖的商品生产时。如果能作到这一点,“知识”不仅具有资本性,而且还存在着一个“加速度”问题,而这个功能又是其他所谓资本形式所不能比的。那么,怎么理解“只有被用于可实现资本增殖的商品生产时”的问题?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当能按资本规律办事的时候。

也就是说,只有人们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应运于“能够按资本规律办事”的时候,知识才具有资本性质。反之,资本便具有“反资本”性质了。所谓“规本论”,就是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资本等物质形式和非物质形式都用在“能够按资本规律办事”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人类所掌握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资本”。诚然,它是一种经济观、方法论,体现为人类能够得按资本规律办事。

 

 

5·理本论

 

这里讲的“理本论”是比“规本论”还要高一层次的经济观和方法论,它是建立在“规本论”基础上的。这是由于,如果能认识到要实现资本增殖需要“按资本规律办事”,是人们必须得具备的一个充分而必要的条件,但还不能说是最高层次与意义上的经济观、方法论。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作到完全“按经济规律办事”。如在社会主义时期搞计划经济,实践证明就是行不通的理论。

为此,为了解决好上述“假如不能按经济社会规律办事”的问题,笔者就需要再导入一个经济学范畴“理本论”。诚然,它已不像“资本论”、“源本论”、“知本论”、“规本论”之等经济论那么简单,因为它不仅要说明“经济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物质形式”,还要说明“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规律均产生于场”的问题,而且还要向人们阐明“理在事先”和“理亦在事后”的道理。

 气本论 走上知识经济必须跨越六道认识门槛——资本论、源本论、知本论、

何谓“理在事先”和“理亦在事后”?就是无论它是什么事物、物质,只要是事物、物质,其产生与存在,运动与转化都必须得符合一定形式与意义上的客观原理,当然包括客观事物、物质和客观经济事物、物质在内,可以说是任何事物、物质、物质的运动规律都比得违反的和能够改变的。包括哲学上、物理学上讲的空间和时间吗?当然包括,所以有“理在事先”和“理亦在事后”之说。

简单地说,“理本论”就是包括宇宙万物在内的相对事物、物质,无论其怎么产生、存在、运动、转化都必须得符合客观原理。惟有“原理”是一种可以跨越时空、历史的东西,因此,人类要想避免犯错误,就得尽可能多地“事先”掌握各种客观原理,因为只有原理是“独立不改”的东西!

 

 

6·亏本论

 

当然,即便是掌握了以上各种理论还不够,还需要掌握、拥有一定的方法论,而上述仅仅是一种世界观、经济观,还不是方法论,还没有把上述理论应用社会实践中去,因为只有把上述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去的时候,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为理论的意义在于能够应用于社会实践,并能够为社会实践服务。那么,笔者的这个“方法论”又是什么?当然是“亏本论”。

什么叫“亏本论”?之所以要阐述上述理论、原理难道是为了让人“亏本”?是的,因为在已经走过来的历史中,人类已经犯下了许多不可饶恕的“罪恶”,比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正在持续的破坏,虽然不能说已经“没有救”了,但如果不能“改弦更张”,再走出一条能够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可以肯定,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甚至有“自生自灭”的危险。

诚然,人类的“过错”不仅表现在与自然、与自然生态、与社会、与人的关系上,也势必会在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怎么办呢?怎么办才能把上述“过错”改正过来?笔者根据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原理和根据社会科学原理,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后发现,人类要想真正走上“知识经济”的征途,须学会及时地实施“亏损传略”,以实现“负负为正”的千古绝唱。

如由笔者研制、生产的“亏损疫苗”就是具有上述功能的产品、方法,如果能提前、及时地为我们的经济体接种“广义亏损疫苗”、为我们的国家、机关接种“广义腐败疫苗”、为我们的金融部门接种“金融危机疫苗”、为我们的生产与销售企业接种“企业亏损疫苗”,那样,对于接种上述“疫苗”的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学校好象是“亏损”了,但却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结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100.html

更多阅读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之本:我要学习16

21世纪,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如果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动力的经济,教育和学习就是名副其实的发动机。因为无论何种类型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新,都离不开

毕淑敏是怎么走上百家讲坛的? 百家讲坛走近朱熹

毕淑敏有生活的磨砺和积累,有文学的素养和作品,有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是我很心仪的一位女作家,近日连着收看她在百家讲坛上,亲切和蔼地为我们《破解幸福密码》普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很有收获与共鸣。那么,她是怎么走上百家讲坛的呢?还是看

会计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经济体系成为时代发展的主体内容,传统的经济形态逐步被知识经济所取代。知识经济相较于传统经济具有很大的优势,其结构体系适用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其经济信息化、全球化、创新理念等都符合现如

煤炭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煤炭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

     自人类进入新的世纪之后,世界经济已经完成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性转变。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经济已经成型。在当今时代,市场不但是企业的出发点,也是企业的落脚点[1]。为此,企业需要寻求新的

声明:《气本论 走上知识经济必须跨越六道认识门槛——资本论、源本论、知本论、》为网友未了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