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生排名 培训经济学研究杂谈



 

 摘要:培训不同于学校教育,可以完全市场化。培训作为一种市场化产业,具备产业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培训经济学是研究培训产业中的培训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济学。建立培训经济学是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内涵式拓展。

    培训的重要性从杰克·韦尔奇到松下幸之助得到了比制造产品更重要的地位。牛根生更是认同“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自培训以来未必就有培训市场,但是培训市场的确促进了培训产业的竞争、繁荣与发展。培训产业催生了培训经济,培训经济实践必然引导理论工作者探讨其中的培训经济学理论问题。我国产业战略的核心是新型工业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种战略包括五个战略产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文化产业、高等教育与培训产业。五大战略产业中,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等教育和培训产业等需要文化资源和先进科技为支撑,简称为文化资源依赖型战略产业。培训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产业。国外发达国家培训产业发展的成熟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培训产业发展也和其他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经济的发展为培训提供市场需求,培训产业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我国培训产业开始兴起也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条件密切相连。

   培训经济学属于产业经济学,如果细分可以归为知识传播经济学或者第三产业经济学。从终身教育理论来看,培训经济学也可以属于教育经济学。我们现在讨论的教育经济学属于学校教育经济学,没有包括培训,尤其没有包括市场培训经济学。所以李湘萍称之为内涵(扩展)式教育经济学是有见地的。“关于在职培训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在Becker(1964)、Mincer(1962)等人开创性的研究中得以首先发挥,在接下来几十年的人力资本研究中,无论从研究的质与量来看,对于在职培训的研究要比正规教育的研究逊色不少。”李湘萍把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可能的重要因素是很多国家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放在正规教育而非培训上,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培训的度量以及研究数据的获取较难”。[1]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成熟规范的培训市场,培训多是以计划调训的形式存在于企业,培训没有形成为一种产业。贝克尔、明瑟等人在讲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时提到的培训是除学校教育之外的,这第二大投资渠道指的也是企业计划调训式的培训。因此贝克尔、明瑟等只可能讨论在职培训。统计数据的缺失、培训成本与绩效难以度量是造成培训研究困难的原因,真正研究市场培训的经济学,尤其培训市场提供的培训系统研究,只会在培训市场出现以后。本文所讨论的培训除特别说明之外均指培训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供求关系进行市场调节的市场培训。

    市场培训存在于培训市场,而培训市场的存在已经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在我国如果以新东方为代表至少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过去学者把培训和国家制度化教育笼统在一起提教育市场化、教育产业化。很多情况下都是指培训市场化,或者说市场化培训(区别于组织计划调训)。我们研究市场培训可以不用在广义与狭义的教育环境下“关公战秦琼”式争论教育市场化、教育产业化问题;市场培训与制度化学校教育相区别也不会与国家教育政策(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相冲突,因为国家对培训产业还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不能用教育政策法规来代替培训产业的规制。把教育交给政府、把培训交给市场,这是教育公益性的要求也是市场对培训产业的诉求。

   市场培训是一种服务产业,是一种提供知识、文化传播的产业。和一般的劳务市场不同的是,市场培训提供的不是体力型的服务,而是智力型服务。体力型劳务通常以提供物质产品为主,智力型服务通常提供精神产品。

培训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有培训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培训与劳动力就业、培训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训的需求(包括组织培训外包、教育补偿、个人职业教育、休闲娱乐)、培训供给(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学院、教师第二职业、高校学生兼职)、培训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培训政策设计、培训与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形成的关系。

    培训成本由于没有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来自主办机构的投资,最终以购买者的培训消费费用的形式回收。

    培训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经济效益来看,至少有组织培训外包提高组织职业技能含量,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教育补偿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出现优等生的马太效应和薄弱生的补齐短板的效益。个人职业教育提高职业竞争的稀缺度、增加职业竞争的动能。休闲娱乐培训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从社会效益来看,培训减少了国家财政支付,当教育交给政府、培训回归市场时,财政有限的蛋糕就不需要多头支付,可以集中财力办世界一流的教育。培训同时提高了就业能力、增强了社会安定、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生活质量形成资本替代。由于知识资源的增加、人力资本增量可以替代部分物质等其他资本的投资。

   培训与劳动力就业是个经典课题。劳动经济学讨论培训离不开就业问题,培训经济学讨论培训与就业也是应有之义。培训促进就业,培训整合结构性就业,培训提高就业率。高技能就业需求增长会导致培训市场的繁荣。培训市场的竞争与繁荣会导致技能的升级换代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培训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明瑟收益率增加内生变量,细分并估算出培训收益率。

    市场培训的需求包括组织培训外包、教育补偿、个人职业教育、休闲娱乐等形式。需求主体有政府、企业和家庭以及个人。组织培训外包以高技能、高级管理能力等职业培训为主,当然政府为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的定单外包培训例外。教育补偿在中小学主要是对应试教育的 补偿。由于有家长的强烈预期、社会对高学历的消费偏好,优等生对学习的痴迷以及富裕家庭家长的教育投资偏好等原因都会助长中小学学校外教育补偿以家教的形式海量增长。在幼儿教育补偿阶段会以特长培训班的形式存在。大量的特长班对于幼儿是残酷无情的摧残,无数的花蕊都是在特长班凋谢的。特长班通常满足的是家长的虚荣和偏好。家长过早的为孩子选择了特长。休闲娱乐培训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物质生活繁荣的产物。当忽视人的因素,把人看作是只关心自己利益的“经济人”时,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而言,只是满足了人的基本的物质需要,忽视了人的其他精神需要。当满足了物质需要时,人们就会追求精神需要。

   市场培训供给在我国重要有培训机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群团组织、教师第二职业、高校学生兼职等形式。一项调查显示以下7类培训机构占培训市场份额比例。在北京高校和民办培训机构比例稍高,分别为27.3和38.7。[2]

表1   7类培训机构占培训市场份额比例(%)

资料来源:李春苗、林泽炎. 我国培训市场现状调查[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5页表1

   培训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可以从教育培训资源、培训时间、替代性与互补性加以解释。从培训主体而言,培训机构会占用一些学校教育资源,特别是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例如请一些优秀的老师做兼职的培训师,租用一些学校场地和教学设备。从受训者而言,如果是教育补偿型培训会挤占一些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家教大多是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补习的。培训与学校教育的替代性表现在,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会替代一部分基础性知识技能培训,反之,较多的基础培训可以替代部分学校基础教育。许多有志青年在工作时利用节假日“充电”弥补以前学历教育的不足就具有这种替代性。培训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表现在培训过程中以前有过良好教育的个体接受培训时会以比较少的成本达到较多的收益。根据皮亚杰的学习认知理论,即有的良好教育基础图式对培训技能的获得具有同化、适应与迁移作用。当然具有反向技能的教育会对后续的培训具有干扰作用。已经习惯了的右利手再训练成左利手,以前的技能不利于后来的训练,右边驾驶的司机不利于左边驾驶的技能训练。

市场总会有问题的,培训市场通常分为应然市场和实然市场,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是应然市场和实然市场的差异问题。应然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理想市场、制度设计市场;实然市场是现实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市场。所以政府在市场失灵时,“看得见的手”制衡“看不见的手”是有必要的。政府干预调节市场是所有经济学面对市场时不能回避的问题,培训经济学也不例外。

培训政策设计即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符合培育人的基本规律。凡是在市场中发生的事,市场都应该有归制其行为的政策法规设计,培训政策设计至少要遵循自愿原则、信息透明原则、完全竞争原则。培训政策设计要符合人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

培训与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形成的关系。除教育之外,培训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又一大途径。培训可以通过几种途径形成人力资本。培训通过增加的知识与技能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增量。

培训还可以通过建立社会资本放大人力资本容量。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人际关系,只有百分之十五取决于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因而与各利益主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促成交易与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风险。社会资本理论正是吸收了组织行为形成社会资本的观点,通过各利益主体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增长。这种社会资本的形成与以往人力资本形成的不同之处在于:人际关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个人的人力资本。人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人生观、个性心理、文化背景、道德观念、认知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所谓“物以类聚”,说明人际关系网中的各个成员具有某些共性,他们所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中有一些不成文的规范,制约着每一位成员。良好的规范能引导其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提高工作绩效。人际关系影响着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向和投资效果,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际关系还会导致人际关系网中各成员人力资本差异的缩小。人际关系可以减少迁移、流动成本,促使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培训正好为学员搭建一个交往的平台,使本来不是同学的陌生人成为了人际关系中比较坚固的同学关系,加上各自既有的社会关系,这种新人际网络接点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资本。和学习的人交往使自己变得聪明,新朋友纯净的人际关系有更多的真诚与互信。所以培训可以通过形成社会资本的形式增加人脉、提高个人的社会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湘萍. 在职培训经典研究文献评述———基于在职培训研究视角、方法与发现的评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5):13.

 经济学研究生排名 培训经济学研究杂谈

[2] 李春苗、林泽炎. 我国培训市场现状调查[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252.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学研究生排名 经济学为什么要研究产品?

      ——平衡经济学系列谈  经济学家喜欢谈供给与需求,但供给与需求是什么的供给与需求呢,当然是产品,经济学必须研究产品,这样再研究供给与需求才有了坚实的基础。而现在的经济学界往往将“人性假设”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这是

经济学研究方法 企业竞争力的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打造与法律政策制度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研究,试图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创造来源于全面创新,而全面创新的基础是制度创新。因而,法律政策制度和政府执法行为应以效率最

声明:《经济学研究生排名 培训经济学研究杂谈》为网友雨后彩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