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情感稳定性的生理机制
人的一切生理、行为和思维活动的调节与控制可通过两种手段来实现,一种是神经调节手段,另一种是体液调节手段。人的情感活动是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节与控制也可通过这两种手段来实现。
情感的兴奋程度和兴奋性质分别通过大脑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来调节与控制,情感的神经调节是大脑皮层或大脑其它神经组织把神经冲动传播到大脑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并对其功能状态产生影响,从而起到调节情感的作用;情感的体液调节是大脑和内脏的体液分泌组织把体液传播到大脑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并对其功能状态产生影响,从而起到调节情感的作用。
神经冲动的传播速度快,其消失速度也快,神经调节所控制的情感具有高灵活性和低稳定性的特点;体液腺体的分泌和传播的速度慢,其消失速度也慢,体液调节所控制的情感具有低灵活性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因此人的情感稳定性可以由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整个情感控制过程中所占的不同比重来决定:当神经调节占优势时,人的情感灵活性就较高;当体液调节占优势时,人的情感稳定性就较高。
六、情感个性的基本类型
情感个性是指情感活动的动力特点。由于气质类型是指人的所有活动的动力特点,情感活动的动力特点只是人的所有活动的动力特点的一种具体表现,因此情感个性与气质类型基本相同。
心理学关于气质的分类有“气质五行说”、“气质的体液说”、“气质的体型说”、“气质的血型说”、“气质的激素说”和“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等五种典型的理论与假说。其中,“气质的体液说”根据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的混合比例中哪一种占优势,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等四种类型。巴甫洛夫的“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性,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的不同组合,把人的气质划分为强而不平衡型、强而平衡且灵活型、强而平衡且不灵活型、弱型等四种基本类型。然而,这两种理论都是片面的:“气质的体液说”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体液分泌活动对气质的决定作用;“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则孤立地、片面地强调高级神经活动对气质的决定作用。
事实上,情感个性或气质类型是由情感强度性与情感稳定性两个基本参量来决定,情感强度性取决于大脑皮层各兴奋灶与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的神经联系的强弱,情感稳定性取决于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的优势情况。根据这两个基本参量的不同取值,人的情感个性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多血质情感。情感强度性较高但情感稳定性较低。有这种情感个性的人容易兴奋与激动,但又容易消退下去。
2、胆汁质情感。情感强度性较高且情感稳定性较高。有这种情感个性的人容易兴奋与激动,而且不容易消退下去。
3、抑郁质情感。情感强度性较低且情感稳定性较低。有这种情感个性的人容易抑制自己的情感,但这种抑制又容易消退下去。
4、粘液质情感。情感强度性较低但情感稳定性较高。有这种情感个性的人容易抑制自己的情感,而且这种抑制不容易消退下去。
具有多血质与抑郁质情感个性的人对于多变事物和多变环境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具有胆汁质与粘液质情感个性的人则善于继承传统事业,遵律守法,讲究伦理道德。具有胆汁质与多血质情感个性的人善于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容易抓住发展机遇,但他们的突击力有余而耐心力不足,容易疲劳而不善于做长久的工作;具有抑郁质与粘液质情感个性的人则善于抑制自己的感情,善于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利用自己的力量与财富,持之以恒地从事那些细致、重复、持久、枯澡无味的工作。
第三节 情感的细致性
人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当事物价值关系的变化十分微小时,人就无法进行感知和分辨,显然,人所能感知和分辨到的价值关系变化的最小值(即价值率的最小变化值)构成了情感的细致性。情感的细致性反映了人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细致性,它是情感的第三个重要的动力特性,与情感的粗犷性相对应。
一、情感细致性与价值细致性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价值关系变化的细致性在根本上决定着情感的细致性(或敏感性)。人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和反映事物的真实价值,就应该尽可能地对价值关系的细微变化进行关注并产生相应幅度的情感反映,即应该尽可能地使情感的细致性与价值关系变化的细致性相吻合。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部分人侧重于关注和识别事实关系的细微变化,并能做出准确而及时的情感反映和行为反映;另一部分人侧重于关注和识别价值关系的细微变化,并能做出准确而及时的情感反映和行为反映。如果人过分地关注事物的价值关系的细微变化,而忽略其事实关系的细微变化时,其情感细致性大于其价值细致性,就会表现为婆婆妈妈、大惊小怪等缺点;如果人过分地关注事物的事实关系的细微变化,而忽略其价值关系的细微变化时,其情感细致性小于其价值细致性,通常表现为粗心大意、不拘小节、麻木不仁等缺点。
情感细致性的这两种倾向都有一定的危害性,都会降低人的情感有效性和行为价值率。只有当人的情感细致性等于其价值细致性时,情感的变化幅度正好与价值关系的变化幅度相吻合,其行为活动才能达到最大的价值率。
通常情况下,当人的工作对象或生活环境主要是“物”时,人对事实关系的反映较为敏感,对价值关系的反映较为迟钝,从而表现出较好的认知细致性和较差的情感细致性;当人的工作对象或生活环境主要是“人”时,人对价值关系的反映较为敏感,对事实关系的反映较为迟钝,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情感细致性和较差的认知细致性。例如,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就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具有较好的认知细致性和较差的情感细致性;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就比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较好的认知细致性和较差的情感细致性;男人就比女人具有较好的认知细致性和较差的情感细致性。
二、情感的细致性与认知的细致性
任何事物的变化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实关系的变化,二是价值关系的变化,人为了正确地处理好与该事物的关系,就必须同时准确而及时地关注和识别事物的这两种变化,既要关注和识别事物的现实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也要关注和识别事物对于人的价值作用及其发展趁势。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这两种变化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一些事物的现实状态和变化趁势虽然很复杂、很模糊,但它对于人的价值关系的变化却相对稳定而简单;另一些事物的现实状态和变化趁势虽然很简单而明确,但它对于人的价值关系的变化却相对复杂而模糊。这就需要人们对于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性质的认识细致性态度:对于事实关系复杂而价值关系简单的事物,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识别其事实关系,即提高其事实关系的认识细致性;对于事实关系简单而价值关系复杂的事物,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识别其价值关系,即提高其价值关系的认识细致性。
情感的细致性与认知的细致性是一对矛盾,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细致性较高的人往往对于社会事务的办事能力强,且周到、细致和稳妥,容易与人相处,人际关系较好,但其认知的细致性通常较差,专业技术水平较差;认知细致性较高的人往往对于自然事务的办事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但其难以与人相处,人际交往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
2、情感细致性较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认知细致性较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