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情感特性 《数理情感学》第二章 情感的动力特性1



第二章 情感的动力特性

仇德辉

情感的动力特性是指情感在其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变化特性,主要包括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等八个方面,其中,情感的强度性和稳定性是情感两个最重要的动力特性,集中体现了人的情感个性。

由于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因此情感的动力特性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通常情况下,有什么样的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的动力特性。具有不同职业、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同胞排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经济状态、文化程度、生理特性的人,其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往往不同,因此其情感的动力特性往往不同。不过,情感的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情感个性既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些人的情感个性一旦形成,终身都难以改变。

情感的每个动力特性都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同一动力特性在某一场合可能会产生负价值,在另一场合可能会产生正价值。

第一节 情感的强度性

情感的强度性是指人对事物所产生的选择倾向性,它是情感最重要的动力特性,决定着人的思维、行为和生理活动的驱动力大小,在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情感的其它动力特性。

一、情感的强度性与价值的强度性

前面已经指出,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值,在理论上,情感的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然而,由于人的情感能力的有限性,人的情感的实际强度并不完全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如果把“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确定为人对于该事物的 “理想情感强度”,它反映了事物价值关系的强度特性。一般情况下,情感的强度性应该与价值的强度性相对应,即情感的实际强度等于情感的理想强度,使情感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价值关系,只有在这种情感强度的驱动下所产生的行为才是准确的、有效的,才能获取最大的价值效益。如果人的实际情感强度大于理想情感强度时,就难以适度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力度,通常表现为态度粗暴、行为急躁、克制力差等个性缺点;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小于理想情感强度时,就难以有效地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施加影响,通常表现为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等个性缺点,这两种倾向都有一定的危害性,都会降低人的行为价值率。总之,只有当人的情感强度等于理想情感强度时,情感的强度正好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其行为活动才能达到最大的价值率。

通常情况下,当人处于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时,或处于快速发展或快速衰退的社会历史时期,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相对比较大,人的情感强度就应该高一些,反之就应该低一些。不同职业往往需要不同的情感强度性: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的情感强度较高,从事事务性工作的人的情感强度较低。

二、情感的偏好性及其价值根源

情感的偏好性是指人对于某些事物的特殊强烈的、相对稳定的选择倾向性,包括人对于事物的特殊态度、特殊原则、特殊看法、特殊欲望、特殊行为取向等,它是情感强度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反映了一个人相对于他人在某些方面特殊的价值强度性,即情感的偏好性根源于、取决于价值强度的偏好性。

根据所指事物的不同类型,情感的偏好性可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喜欢是指人对于生理性事物的特殊选择倾向性;爱好是指人对于行为性事物的特殊选择倾向性;兴趣是指人对于思维性事物的特殊选择倾向性。

人通常不会盲目地偏好某种事物,而是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偏好那些具有潜在的生存优势和发展前途或者符合自己内在需要的事物,这样的偏好才具有真正的客观价值,才不至于成为一种盲目的情感。不过,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这种偏好的客观价值,而是在一种模糊的或本能的情感的驱动下自发地建立、维护和发展这种偏好,并为之付出代价。

偏好的形成往往是一个逐渐强化的过程。例如,小孩在哭的时候,如果他的需要能够通过哭来得到满足,那么他将逐渐成为一个易哭的人;小孩在欺负其他小孩时,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训斥或惩罚,甚至还得到某种赞许,那么他将逐渐强化这种欺负行为;如果小孩在数字游戏过程中取得了成功,并赢得了赞许和羡慕,那么他对数学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浓。喜欢、爱好和兴趣如果得到极端的激发和强化,将会发展成为一种痴迷和狂热。

三、自我情感及其价值根源

人对自身的状态与素质的认知构成了自我意识,人对自身价值特性的评价就构成了自我情感。那么,人的自我情感强度由什么因素来决定呢?

人的自我评价虽然在其形式上是对某种具体特性(如相貌、身份、气质、特长、地位等)的自我评价,但在价值本质上是对自身劳动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自我评价。由于人的劳动能力越强,其所有活动的价值率就越高,他的中值价值率就越高,那么他对于自己的评价就较高,自我情感的强度就越高,就会形成“自我感觉良好”,因此人对于劳动能力的自我评价归根到底是对其中值价值率的自我评价。

人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必须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通常选定某个最亲近、最现实、具有最大利益相关性的他人或社会平均水平作为参照物,即把自身的中值价值率与他人(或社会一般人)的中值价值率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自我情感。两者的差值越大,自我情感的强度就越高,因此一个人的自我情感的强度性在根本上根源于、取决于自我价值的强度性。

自我情感分为自卑感和自豪感两种:当自己的中值价值率小于社会的中值价值率(或他人的中值价值率)时,人就会产生自卑感;当自己的中值价值率大于社会的中值价值率(或他人的中值价值率)时,人就会产生自豪感。自卑感的极端形式就是自暴自弃,自豪感的极端形式就是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些极端的自我情感容易使人产生极端的思想或极端的行为而走向毁灭。自卑感的客观作用在于引导人主动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并自觉地服从他人的管理,虚心地听从他人的建议或忠告,努力地学习他人的长处;自豪感的客观作用在于引导人被动地等待或消极地应付与他人的合作,尽可能地要求他人服从自己的管理,千方百计地说服他人听从自己的建议或忠告。

人只有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树立正确的自我情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利益关系,才能迅速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劳动能力。例如,人要想正确选择在什么样的生产领域或消费领域与什么样的他人进行合作,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是服从他人的管理,还是请求他人服从自己的管理,行为方式是以他人为楷模,还是以自己为楷模,等等,就必须充分正确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价值特性及劳动能力。由于自我情感是以他人或社会的中值价值率为参照物,人通常只有在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他人之后,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即认识自己往往比认识他人更为复杂和困难,所以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

 色彩的情感特性 《数理情感学》第二章 情感的动力特性1

适当的自卑感与自豪感将有助于引导人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利益关系,有利于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人应该善于以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与精神面貌正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所面临的困难,客观准确地看待他人的能力、地位及财富,既不能因自己一时的幸运而狂妄自大,也不因自己一时的失败而悲观失望;既不能因为他人一时的落魄而低眼瞧人,也不能因为他人一时的得意而低三下四,应该使自己时刻保持不亢不卑、不骄不躁、平衡而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真正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三、情感错觉及其价值机理

当人们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时,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这根筷子发生了弯曲。同样,人们对价值物所形成的主观评价或主观情感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即情感误差或情感错觉。因此,可以把人类的认识错觉分为认知错觉和评价错觉(或情感错觉)两大类。造成各种认识错觉的原因有三个方面:①环境条件的变化或周围其他事物的干扰;②认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③客体品质属性的转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302.html

更多阅读

《股票操作学》第二版在线阅读 股票操作学 pdf

《股票操作学》(台)张龄松 著猫否股票网 >> 股票书籍 >> 股票操作学第一章 股票是致富的捷径第一节 突破不平等的环境创造财富 第二节 香港股票市场 第三节 台湾股票市场第二章 股市常见名词、术语解释第一节 常用术语部分 第二节 技

《黄金之法》——第二章 财经法规第二章

第二章 驰骋大地1唯物论的咒缚本章将从思想方面深入探究真理。有一本名为《开放的社会与其敌人》(The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1945年)的著作,作者是二十世纪的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南邮信号与系统第二章 《用系统赚钱》第二章(1)

第二章人才系统:不选最好的只选最匹配的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有人才,而销售对人才也是有要求的,该如何招人?怎样才能招对人?有时候不妨换一种方式找对人,庸才会变成人才,人才就会变成天才!1.  工作分析表是最好的要求办法在企业中,

第二章金融资产 《金融异术》第二章

系列专题:《金融异术》第二章拉斯洛·比利伊(Laszlo Birinyi Jr)我的方法就是对市场进行解剖。我会问自己,“市场将会发生什么?市场的趋势和动态是什么?”然后,我会让市场回答这些问题。  小拉斯洛·比利伊,康涅狄格州比利伊联合资产

声明:《色彩的情感特性 《数理情感学》第二章 情感的动力特性1》为网友不腾不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