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写 《数理情感学》第一章价值与情感1



第一章 情感与价值

人经常会因他人损害自己的利益而感到气愤,有时会因他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受到感动,有时会因某些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而感到同情,有时会因另一些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而感到快慰。人们虽然早已朦胧地意识到情感与价值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关系,但很少认真地思考这种关系的真实内涵。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价值属于哲学、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范畴,习惯于把价值理论的研究责任自然而然地交给了哲学家或经济学家,而情感属于心理学范畴,习惯于把情感理论的研究责任理所当然地交给心理学家,而哲学家、经济学家又与心理学家往往彼此不通来往、各自为战,理论体系之间往往互不相容,正因为这样,情感理论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价值理论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越来越朝着商品化的方向发展,人类的情感反映也越来越朝着商品化的方向发展,情感与价值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直接地、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表现出来,人的情感目标越来越明确地而直接地指向商品或利益。

第一节情感的哲学思考

情感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尚的人追求着精神信仰,有人为之而不惜流血牺牲;正义之士惩恶扬善,有人为之而舍生忘死;青年男女追求着爱情,有人为之而发痴发狂;朋友之间追求友谊,有人为之而两肋插刀;做人要图个面子,有人为了争个面子而倾家荡产;家庭生活离不开亲情,有人为了亲情而倾注毕生心血;等等,人们无一不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生活和工作。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情感的客观本质是什么,却大谈特谈情感的理论问题;许多人终身为某种情感目的而奔波忙碌着,却从来不思考是否值得;许多人为满足某种情感的需要而不惜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却从来不知道这种情感的真实内涵。

一、哲学的遗憾 

对事物最一般、最普遍意义上的抽象认识就是哲学,站在哲学的高度对情感进行高度的抽象可以得出情感最一般、最普遍的哲学本质。 哲学家们时刻在思考着时代的一切,尤其思考着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哲学本质,然而,情感这东西太深奥、太神秘莫测,多少年的苦苦探索过去了,至今没有人能够得出满意的答案。人们只能在幽灵般的情感面前感到困惑和迷茫,一切行为和思想都只能盲目被动地接受着这个怪物的驱使。

许多人认为,情感本身是主观心理的东西,没有客观内涵,不需要或者不必要下一个明确的哲学定义。有人认为情感属于心理学范畴,只需要有一个心理概念就足够了。

事实上,情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管理学、美学、伦理学等众多社会学科,对于情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心理学范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对情感做一个高度抽象、高度简单的理论概括,这是情感理论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取得新发展的关键。

二、情感的哲学定义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不难发现,“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价值判断问题,“符合人的需要”就是事物的价值特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态度”和“体验”均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认识方式或反映方式,这样,心理学的情感定义又可表述为:“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情感所对应的客观存在应该是事物的价值特性。由此可得

情感的哲学定义: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理解情感这个全新的哲学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类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还可以是整个社会,它们分别形成个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

2、事物的价值关系并不是指事物的价值量(或使用价值量),情感的强度也并不与事物的价值量成正比,而是与事物的价值量有着特定的函数关系(以后再阐述)。

3、事物的价值大小不仅与客观事物的品质特性有关,而且还与主体及环境的品质特性有关,因此人的情感强度不仅与客观事物的品质特性有关,而且还与主体及环境的品质特性有关。 

三、情感哲学定义的理论意义

显然,情感的这种哲学定义已经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真正地衔接起来了,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顺利地推广应用到了人的情感领域。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推广应用到了人类的社会历史领域,从而把唯心主义从这个重要的避难所(但不是最后的避难所)赶了出去。由于人的精神现象(特别是情感现象)要比社会历史现象具有更大的主观随意性和偶然性,更容易受各种主观因素的制约,更难以发现其客观规定性和必然性,因此目前的这个研究领域仍然存在着大量唯心主义思想,成为唯心主义真正的最后避难所。显然,只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认识情感的客观本质,才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真正贯彻到人类精神领域的所有方面,才能真正彻底清算唯心主义的最后残余。

由于情感哲学定义的新发现,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那么,以价值为研究主线,对各种复杂的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进行客观地、精确地、全面地分析就成为必然的趋势了,这就为“数理情感学”的产生提供了哲学依据。

四、情感的三要素

统一价值论认为,任何价值物对于主体的价值量大小,不仅取决于该事物的品质特性(即客体的品质特性),还取决于使用者的品质特性(即主体的品质特性),还与环境条件及周围相关事物的品质特性(即介体的品质特性)有关。也就是说,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主体、客体和介体三者的品质特性,这就是“价值的三要素”。

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由于价值关系的大小取决于主体、客体和介体三者的品质特性,那么情感的大小也必然取决于主体、客体和介体三者的品质特性,这就是“情感的三要素”。也就是说,当客体和介体的品质特性不变,而主体的品质特性发生了变化,则人的情感必然会发生变化;当客体和主体的品质特性不变,而介体的品质特性发生了变化,则人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当主体和介体的品质特性不变,而客体的品质特性发生了变化,则人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主导变量的不同,人的情感可分为欲望、情绪与感情三种类型。

欲望:当主导变量是人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欲望。例如,当儿童成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自发地产生对于“独立”的欲望;当机体缺乏食物时,人就会产生饥饿的心理体验,并形成对于食物的欲望。

情绪:当主导变量是环境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情绪。例如,脏、乱、差的工作环境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感情:当主导变量是事物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感情。例如,那些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工作的领导干部会引发人的尊敬与爱戴的感情,那些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领导干部会引发人的仇视与嘲笑的感情。

五、情感的四大功能

情感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功能。

1、识别价值。情感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帮助人如何来识别价值的大小,具体而言就是识别事物的价值率大小:价值率越大的事物,就越能引起人的正向情感;价值率越小的事物,就越能引起人的负向情感。

2、消费价值。情感的第二个功能就是帮助人如何来消费价值。一般来说,具有正向价值的事物能够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从而可以加强人对于该事物的消费规模或消费速度;具有负向价值的事物能够使人产生痛苦的情感,从而可以削弱人对于该事物的消费规模或消费速度。

3、创造价值。情感的第三个功能就是帮助人如何来创造价值。一般来说,具有较大价值率的事物能够使人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来发展该事物的生产规模;事物的价值率越小,人对于创造该事物的积极性就越低。

四、表达价值。情感的第四个功能就是帮助人如何来表达价值的大小。人与人之间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工与合作,一方面必须及时准确地识别他人的价值状态,另一方面必须及时准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价值状态,包括个人的价值需要、价值观、健康、能力、素质、地位、职业、学识等,这就需要借助语言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仪表服饰等具体的价值表达方式。

第二节  情感的理论误区

当今的情感理论存在诸多的误区,要实现情感的客观化、数学化和自然科学化就必须首先在理论上走出这些误区。概括起来,当今的情感理论存在五大误区:

(一)认为情感是一种纯主观性的东西,没有任何客观基础

有人认为,情感完全是纯主观思维的产物,是一种超自然的、纯理性的东西,完全独立于客观物质世界之外,它的产生与发展遵循着自身特有的逻辑法则和理性概念,不存在任何客观基础。

事实上,任何主观的东西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有时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颠倒的,但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它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任何事物的价值大小虽然与人的品质特性有关,但毕竟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之中就形成了情感。

(二)认为情感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和纯偶然性的东西,没有任何客观规律性

有人认为,同一事物对于不同人可产生完全不同的情感,情感的运动与变化是随机的、不可捉摸的,不存在任何客观性、规律性和必然性。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运动与变化规律,价值特性作为一种特殊事物也有其特定的运动与变化规律,情感作为价值特性的主观反映,其运动与变化则应该以价值特性为基础,并围绕它上下波动。情感的波动情况虽然取决于各种随机扰动因素的作用,但波动的大致范围和总体方向则由价值特性来决定,因此情感具有与价值特性大致相同的规律性。当然,情感是一种主观意识,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价值特性,这种偏离并不意味着情感是随意发生的和不可捉摸的,而是意味着情感受到了更深刻、更复杂的客观规律的制约,有着更为深刻的、复杂的客观规律性和现实必然性。

(三)认为情感的产生是一个突变过程,只有人类才具有情感

有人认为,情感是人类的独立拥有物,离开了人类,情感就不可能存在,动物不可能拥有情感、机器人就更不可能拥有情感。

既然人类由动物进化而来,那么与之相伴的人类情感也必然由动物情感进化而来,绝不是一夜之间突然产生的。既然人的认识方式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情感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方式,也必然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类情感的发展过程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发展过程,由于人的价值关系的发展经历五个基本阶段,那么情感的进化也相应地经历五个基本阶段,人与其它低等生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拥有情感,而在于是否拥有高层次的情感。机器人能否拥有情感,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准确的情感的数学模型,实现情感的数字化和程序化。

(四)认为情感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有人认为,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模糊的、不确定的事物,只能进行定性分析,不可能进行定量分析,情感的产生与运行并不符合逻辑法则,因而不可能采用自然科学方法(特别是数学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任何社会事物都是自然事物的高级表现形式,任何社会规律都是自然规律的复杂体现,在本质上并不违背自然规律,恰恰相反,是对自然规律在更高意义上的肯定。社会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是自然科学化,任何社会科学最终都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充分发展基础之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最终将会融为一体。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任何复杂的社会事物最终都可以用一定的自然科学手段进行描述和分析,模糊的社会事物可采用模糊数学的手段进行描述,不确定的社会事物可采用概率论的手段进行描述,某些社会事物虽然不符合简单的逻辑法则,但它肯定符合复杂的逻辑法则(如概率逻辑法则、模糊逻辑法则或辩证逻辑法则),而任何复杂的逻辑法则最终都可以辩证地分解为若干简单的逻辑法则。

情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情感所认识和反映的是一种特殊事物——价值,而任何事物的价值大小不仅与事物本身的品质特性有关,还与人类主体的品质特性有关,还与事物的环境特性有关,取决于众多的变量因素,因此对于某一单纯的物理现象(如物质的大小、重量、颜色、味道、光线、速度等)的认识与反映通常是十分简单的、直接的、及时的、精细的、明确的和线性无关的,而对于事物价值大小的认识与反映则通常是复杂的、间接的、延时的、模糊的、随机的和线性相关的,从而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关联性,因此情感作为人类一种对于特殊事物的特殊感觉形式,相对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而言,具有更多复杂的逻辑法则。尽管如此,情感终归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具体形式,总可以辩证地(而不是机械地)分解为若干简单的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最终都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描述和分析。

情感是人类主体对于事物价值的主观反映,情感在根本上是由价值来决定的,“统一价值论”实现了对于价值的数学分析与统一计算,“数理情感学”就是为了实现对于情感的数学分析和精确计算。

(五)认为情感只与人的品质特性或事物的品质特性有关

关于情感的决定因素,目前的理论界存在着三种典型的错误观点:

1、“主体情感论”。它认为,情感只与主体因素如主观感觉、兴趣、欲望、意志等有关,其理论根源是主体价值论,它把价值看作是情感、意志的产物,是主观的东西。培里说:“抽掉意志与情感,就不会有价值这个东西”;“凡是兴趣所在的对象,事实上便是有价值”;价值是“欲望的函数”;“事物是由它们被意愿着而产生价值的,而且它们愈被意愿着就愈具有价值”。

2、“客体情感论”。它认为,情感只与客体因素有关,其理论根源是客体价值论,它把价值看作是“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属性”,看作是客体单方面的一种属性,而没有认识到价值产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看不到主体在形成价值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两因素情感论”。它认为,情感只与主体和客体两个因素有关,其理论根源是两因素价值论,它只看到了价值与主体因素及客体因素有关,而忽略了介体因素的重要作用,认为价值中介只是价值产生的外部条件而不是内部根据。

由于事物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主体、客体和介体(即环境)三大要素,因此情感也相应地具有主体、客体和介体(即环境)三大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情感就不能成立。只有当主体、客体与介体的状态都已经完全确定时,事物的价值特性才能确定下来,它所对应的情感才能确定下来。客体情感论、主体情感论和两因素情感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把主体、客体与介体割裂开来,不知道价值存在于主体、客体和介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中。介体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概念,当社会处于低级阶段时,事物的价值关系比较简单,且主要取决于主体及客体的品质特性,介体的品质特性在其中只起“配角”的作用,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只有当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时,介体在事物的价值关系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人的情感关系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数理情感学的理论基石:统一价值论

由于情感是价值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情感理论是价值理论在人的精神领域的扩展形式,那么情感理论的现实状态和发展方向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理论的现实状态和发展方向。目前的情感理论长期停留在心理学层次,既没有“走出去”,以突破心理学范畴的局限走向社会科学其它领域,也没有“沉下去”,以基本公理为理论前提,与自然科学衔接起来。这种情感理论对于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的分析和描述都是零散的、定性的和模糊的,不能系统地、清晰地、定量地对情感进行分析和描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日趋复杂,情感现象和情感规律也日趋复杂,如果只是片面地、模糊地和定性地把握情感现象和情感规律,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危害,这就对情感理论的系统地、清晰性和精确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社会需要。

(一)情感研究的范畴和对象应该是全方位的,要求情感理论实现广泛的统一化

目前的情感理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零散性和孤立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从研究的学科范畴来看,基本上只局限于心理学范畴,很少涉及社会科学其它领域,把情感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完全隔离开来,把情感规律与其它社会规律完全隔离开来;二是从研究的客体对象来看,主要只是孤立地研究人类机体自身的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很少研究情感现象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即价值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少研究情感规律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即“价值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从研究的主体对象来看,它所得出的情感规律往往只是个体的情感规律,很少研究人的集体情感规律和社会情感规律,以及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四是从研究的价值层次来看,它主要只是研究人的温饱类情感、安全与健康类情感等低层次的情感,很少研究人的人尊与自尊类情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类情感等高层次的情感,几乎没有研究各层次情感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五是从研究的发生时序来看,主要只是研究现实的人类情感,很少研究情感的进化过程,很少认识和比较人类情感与动物情感的真实差异。

事实上,情感是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而价值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关系,因此情感理论应该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客观决定主观,价值决定情感,要深入研究情感理论,就必须首先研究价值理论,只有充分了解价值的运动与变化规律,才能充分了解情感的运动与变化规律;集体情感是众多的个体情感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社会情感又是众多的集体情感综合作用的结果;情感的层次划分取决于价值的层次划分,不同情感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取决于不同价值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人类情感是从低等生物的情感,依次地分五个阶段逐渐进化过来的。因此对于情感的理论研究应该是从全方位、多层次、大系统、连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

统一价值论认为,劳动价值是由生活资料的使用价值转化而来,它是一种特殊的、能够发生增值的使用价值,而价值工程学中的“价值”概念,实际上只是一种(没有考虑时间因素的)价值率,从而在基本概念上把目前的哲学价值论、经济学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人文价值论、工程价值论等统一在一个全新的价值理论体系之中,即“概念体系的统一”;统一价值论从能量角度来定义价值(即广义有序化能量),度量单位就是能量单位——焦耳,并从食物能量角度来解析所有层次的价值内涵,从而实现了所有价值的尺度统一性,即“度量尺度的统一”;统一价值论认为,价值的根本作用在于提高主体的本质力量,因此价值判断的客观标准就是主体的本质力量(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个体劳动能力,对于集体来说就是集体生产力,对于社会来说就是社会生产力),即“判断标准的统一”;统一价值论认为,知、情、意分别是人脑对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其中,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行为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从而实现了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逻辑统一,即“主客观的统一”;统一价值论认为,“广义价值规律”可由自然科学的“最大有序化原理”推导出来,并由此可以推导出几乎所有社会规律,它是所有社会规律的母规律,既实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也实现了社会科学内部的统一,即“科学体系的统一”。总之,统一价值论实现了价值理论广泛的统一化,从而为情感理论实现广泛的统一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情感研究的理论前提与分析手段应该是客观的,要求情感理论实现充分的自然科学化

目前的情感理论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情感理论的假设前提基本上都是一种主观想象,情感现象的分析、解释与归纳(如情感的层次划分与形式分类等)没有从其价值动因或价值根源上着手,情感规律的推理论证没有遵循严格的逻辑程序来进行。

由于情感的哲学本质就是人类主体对于价值的主观反映,因此对于情感的研究就可以转化为对于价值的研究;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于价值的研究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自然科学的方法是最客观公正的方法,它排除了一切主观意志和思想动机的影响,避免了任何阶级倾向和民族情绪的干扰,消除了任何先入为主的感情因素,因此要使情感理论实现高度的客观化,就必须实现情感理论的自然科学化。

统一价值论整个体系只有一个假设前提,即“最大有序化原理”,而这一原理是物理学中的“耗散结构论”所提出来的,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基本公理,即实现了“理论前提的公理化”; 统一价值论以这一基本公理为基础,经过严格的逻辑程序,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进而推导出经济规律、人际交往规律和社会历史规律等,即实现了“推理论证的程序化”;统一价值论认为,任何一种情感现象后面必然可以找到一种价值现象与之相对应,任何一种情感规律后面必然可以找到一种价值规律与之相对应,即实现了“主观情感的朔源化”;情感的层次划分取决于价值的层次划分,情感的形式分类取决于价值变化的时态、方向及主体之间的利益相关性等,即实现了“客观价值的主导化”。

(三)情感研究的分析手段应该是精确的,要求情感理论实现高度的数学化

目前的情感理论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对于情感的客观本质和真实内涵不能精确定义,无法发现真正决定着情感强度的客观动因;对于情感的所有动力特性(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效能性等)的分析都是定性分析,几乎没有定量分析;对于情感规律的所有描述都是叙述性的,没有任何计算公式和定理定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设想让机器人或计算机也具有“情感”,能够通过一定的传感器提取和感知人的某些情感动力特征,并分析人的情感与各种感知信号之间的具体关联,使机器人或计算机具有识别、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并能针对用户的情感做出智能、灵敏、友好的反应,以缩短人机之间的距离,营造真正和谐的人机环境,这就是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兴起的研究方向——“情感计算”。不难发现,“情感计算”系统主要包含三个基本系统:情感识别系统、情感表达系统和情感内部逻辑系统,目前,情感识别系统和情感表达系统已经开始建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是,情感内部逻辑系统还远远没有涉及,这才是“情感计算”中真正最关键的技术难题。由于情感的客观本质就是价值,情感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人的情感强度在根本上取决于其价值关系的变化强度,人的情感动力特性可以大致地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情感规律可以大致地描述为价值关系的变化规律,因此神秘莫测的“情感计算”就迅速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价值计算”。

统一价值论首先实现了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又建立了劳动价值与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劳动熟练度、劳动复杂度等各变量之间地函数关系,进而实现了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然后以“最大有序化原理”为基础,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由此顺利完成了“价值计算”的重要使命。

数理情感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具体而言,就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值,根据“情感强度第一定律”(即情感的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指数正比关系),确定出情感强度的数学定义或数学表达式,建立了情感和价值观的数学分析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情感其它动力特性的数学定义,并且大致地掌握了情感内部逻辑系统与意志内部逻辑系统的基本结构,从而基本上完成了“情感计算”的重要使命。

总之,数理情感学的基本特征是统一化、自然科学化和数学化,它必须建立在一个统一化的、自然科学化的和数学化价值理论(即统一价值论)基础之上。显然,没有统一价值论,就没有数理情感学,就不可能建立情感的数学模型,就不可能进行科学意义的“情感计算”,就不可能研制出真正意义的情感机器人。

第四节  情感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不能唯物地、辩证地处理好其它相关的理论问题,就不能透过变幻莫测的情感现象发现其内在规律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写 《数理情感学》第一章价值与情感1

价值与情感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情感以价值为基础

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像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一样。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对于商人来说,互利互惠的经济往来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惠性,商人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政治家而言,政治上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助性,政治家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青年男女而言,工作和生活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维持和加深爱情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与配合,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能持久的;朋友之间的友情主要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不断加深彼此的利益联系,其友情才会越来越深厚,如果仅局限于庸俗的礼品交换、空洞的书信来往或虚伪的礼节礼貌,而没有具体的利益联系内容,则友情是不能持久的,迟早要消退的;朋友之间即使原来有着很深的感情,如果彼此产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则其感情迟早会衰减下来,并最终会转化为仇恨。

二、情感对价值的反作用

情感对于价值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人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压抑自己对于某种价值的情欲,时间一长,这种情欲可能真的基本上消失了,人对这种价值的客观需要也确实发生了改变或转移;人通常愿意主动帮助那些主观感觉良好的人,并主动与之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同时回避那些主观感觉不好的人,甚至有意中断已经存在的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人有时在某一个地方工作或生活得不开心,就主动辞职或搬家,并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是,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当然,这种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无限地施加,只能有条件地和相对有限度地施加,它在整体上受制于或服从于价值对情感的决定作用。人在情感驱动下所进行的价值创造活动必须严格地遵循基本的价值规律,并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三、情感的相对独立性

人的情感产生并运行于大脑,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脑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它所反映的价值,情感的这种偏离现象就是情感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上的异步性。如果价值形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新情感需要迟滞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新情感的产生、发展与消失并不能与新价值的产生、发展和消失保持同步,需要迟滞一段时间。例如,当一个陌生人突然成为你的妹夫或连襟时,你对他的亲情通常不会马上建立起来;人通常会留恋或怀念那些已经离别或逝世的老朋友。

2.量度上的差异性。如果价值量发生了变动,情感的强度难以与之保持同步变化。例如,有些女性在遭到自己所钟爱男性的伤害或遗弃后,竟然不怎么恨他;相反,有些人仅仅因为几句话不投机,就大动肝火,事后又会悔恨不已。

3.方式上的局限性。价值关系的变化方式是无限的,而情感的反映方式却是有限的。人有时对于某些复杂的、隐含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产生不了情感,表现出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例如,当受到某些有毒物质的伤害时,人往往感觉不到;当受到指桑骂槐的攻击时,人有时还蒙在鼓里;当购买商品受到他人“温柔”地宰一刀时,人或许还感谢他的“优惠”价格;当面临灭顶之灾时,人或许还在寻欢作乐。

4.机制上的异化性。某些特殊情感完全脱离了价值关系的客观基础,甚至与之背道而驰,这是由于人的情感机制产生了某种异化。例如,畸形宗教培养出否定自我、否定社会的宗教情感,精神类毒品产生怪癖、虚幻和不能自控的情感,过度的生理与精神刺激导致变态的情感,过度的肉体痛苦引发病人对于死亡的向往,民族仇视容易引发人对战争狂人的崇拜,极端的阶级斗争引发极端的阶级仇恨,等等。不过,情感的这种异化现象在总体上讲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情感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了人对于复杂价值关系的应变能力,限制了人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这将有利于排除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对情感运行过程的干扰,有利于保持价值消费活动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情感与价值的复杂对应性

情感与价值存在着复杂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一种多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一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情感的大小不仅与事物的使用价值有关,而且与事物的劳动价值、劳动时间以及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有关。事实上,情感的强度是以事物的价值率高差为基础而上下波动的,只有当事物投入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时间不变,且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不变时,情感才完全取决于事物的使用价值。

2、它是一种统计概率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个体动力学的对应关系。绿色之所以能够使人产生和平与宁静的情感,并不是所有绿色的事物都具有这方面的价值作用,而是在大多数场合,人所接触的绿色事物是草木,而草木在大多数场合下能够给人带来和平与宁静。

3、它是一种时间上的同向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时间上的同步对应关系。价值的变化与情感的变化通常存在一个时间差,情感的建立需要时间,情感的消失同样需要时间,只有具有高度预见性的高级情感才能在价值建立之前主动地建立,才能在价值消失之前主动地消失。

4、它是一种联系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孤立的对应关系。人一旦与某事物建立了直接价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直接情感,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与该事物相关联的其他事物建立了间接价值关系,并产生相应的关联情感或间接情感。所谓“爱屋及乌”、“恨屋及乌”等情感现象就是这样产生的。

5、它是一种多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同一事物的价值关系可能是多内容的,人对事物的情感也经常会表现出多样性。例如,同一种食物可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对身体产生多种治疗作用或营养保健作用,也可能产生多种副作用,人对它的情感可能会喜忧参半。

6、它是一种多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事物的价值关系可能是多层次的,人对事物的情感也经常会表现出多层次性。例如,衣服除了具有御寒、挡风、避署等价值外,还具有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价值,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并能体现个人身份、能力、特征和社会地位,这样,人对于衣服的情感通常具有多层性。

7、它是针对事物的价值特征,而不是针对事物的其它特征。人对于事物的情感完全取决于它的价值特征,而不是取决于它的其它特征,只要该事物的价值特征不变,无论其它特征发生什么变化,人的情感就不会变化。相反,如果事物的价值特征发生了变化,无论其它特征如何稳定,人的情感都会发生变化。例如,一张照片尽管已经变黄变烂,但他的主人仍然百倍珍惜;一件时装尽管没有任何破损,但它的主人可能已经不再感兴趣。

8、它是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对应关系。任何事物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任何事物的价值也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任何事物的情感也必然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人不可能以永恒不变的情感对待任何事物,永恒的爱只是人的一种理想与祝愿,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9、它是一种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对应关系。爱中有恨,如父母对于子女经常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恨中有爱,如人经常会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有一种“钦佩”的恨。

10、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情感的强度通常并不与事物的价值量成正比,通常只与事物价值量的对数成正比,在特殊情况下,价值与情感还存在更为复杂的函数关系。

11、它是一种三因素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因素的对应关系。价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事物的品质特性,还取决于主体及周围环境的品质特性,因此主体的情感由主体、客体及环境三个因素来决定,而不由其中一个因素来单独决定。例如,一般情况下的老虎可使人产生恐惧感,但关在动物园笼子里的老虎不会使人产生恐惧感,相反还能产生审美感。

第五节价值观的数学分析

在一般人看来,价值观问题和情感问题都是非常神秘而复杂的理论问题,涉及广泛而深入的精神领域,价值观的运行程序具有很多的变量因素,价值观的发生过程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价值观的功能结构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因此对价值观进行数学分析看起来是不可能的。然而,价值观只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不要被价值观神秘而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所吓倒,不要被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所束缚,要确信,世界上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只要采用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抓住了问题的中心线索,非常复杂的问题就可能变成了非常简单的问题。

一、价值观的本质与客观目的

观念是人类主体(个人、集体或社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或主观意识,人类主体通过观念来认识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并掌握各种事物运动与变化的客观规律,客观目的在于指导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以减少实践活动的无效性和盲目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

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观念,它是以事物的价值特性为主观反映的对象,人类主体通过价值观来认识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价值联系与价值作用,并掌握各种事物价值特性的运动与变化的客观规律,客观目的在于指导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使之按照自己的客观需要而对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以达到最大的价值效应。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任何人都必须对所拥有的价值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就需要以“价值观”的形式来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人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价值资源的浪费,提高价值资源的利用率,使价值资源实现最大的增长率。

总之,价值观的本质就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识别和分析事物的价值特性,以引导和控制人对有限的价值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其最大的增长率。

二、价值率是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价值特性

事物的价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使用价值、劳动价值、价值层次性、价值多样性、价值稳定性、价值率等,对于人类主体来说,“价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价值特性。

价值率:是指人与事物发生价值作用时在单位时间内该事物产出的价值量与投入的价值量之比。

根据“统一价值论”所提出的“价值取向性法则”(或“选择倾向性法则”),事物的价值率决定着该事物的价值收益率或价值增值速度的变化情况:事物的价值率越高,该事物的价值收益率就越大,价值增值速度就越高,人就会越多地向该事物追加投入价值资源,从而越多地扩大其存在规模;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人就会越多地把向该事物所投入的价值资源抽调出来,从而越多地缩小其存在规模。也就是说,事物的价值率越高,人对它的肯定态度就会越坚决,对它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就会越多地向该事物追加投入价值资源,从而加速了它的发展;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人对它的否定态度就会越强烈,对它的反对力度就越大,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有些事物虽然具有很多的使用价值量,但人如果要得到它或生产它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价值量,其价值率可能很低,则人决不会向它追加投入价值资源;相反,有些事物虽然具有很少的使用价值量,但人如果要得到它或生产它只需付出极少的劳动价值量,其价值率可能很高,则人照样会向它追加投入价值资源。

对于思维性价值事物(主要包括知识与思维方式)来说,其价值率越大,就会越易于学习它、接受它、牢记它,更优先地想起它、激发它和运用它;对于行为性价值事物(主要包括行为与行为规范)来说,其价值率越大,就会越易于练习它,熟练掌握它,越频繁地激发它和运用它;对于生理性价值事物(主要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来说,其价值率越大,就会越易于生产它,越喜欢消费它。

三、价值观的基本构成要素

事物的价值率作为一种重要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从而形成了“主观价值率”,即

主观价值率:事物的客观价值率P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用ω来表示。

由于价值率是事物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特性,那么,主观价值率必然是价值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决定和制约着价值观中的其它要素,它是价值观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有些人之所以重视某一事物,就是因为他相对于别人对该事物具有较高的主观价值率,即他认为向该事物投入价值资源将会得到较高的价值收益率;有些人之所以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反映长远利益关系的事物的主观价值率较低,从而较少地向反映长远利益的事物投入价值资源,而对于反映眼前利益关系的事物的主观价值率较高,从而较多地向反映眼前利益的事物投入价值资源;有些人之所以能够为了理想和事业可以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他们对于理念和事业的主观价值率要大于其人生的主观价值率,从而给予理念和事业更多的价值资源和发展机会,而给予自己的生命更少的价值资源和发展机会;等等。总之,人们的价值观情况(即对于所有事物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情况),均可采用主观价值率的形式来描述。

当然,有些观念是人对价值事物的价值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从其表现形式来看,属于价值观念的范畴,但实际上属于认知观念的范畴。例如,有些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另一些人却认为理性思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实际上只是一个价值理论的认识论问题。价值观念与认知观念的根本区别是:价值观念通常是以情感的方式(如喜、乐、哀、怒等)来反映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各种价值关系;认知观念通常是以认知的方式(如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各种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价值观念与认知观念共同构成人的认识观念系统。

四、价值观的数学定义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人对于所有事物价值率都会有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个观念,即形成一个主观价值率,用以指导自己的生理、行为和思维活动。这样,由许多的主观价值率就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的价值观念体系。由此给出价值观的数学表达式。

价值观矢量:主体对于所有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即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数学矢量,称为该主体的价值观矢量,用W来表示,即:

 W={ω1,ω2,…,ωn}              (1-1)

人对于单一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元素所组成的价值观矢量。

由于价值形式是多层次的,因此价值观念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观念体系,可用“价值观矩阵”来描述。某一抽象事物往往由若干具体事物所组成,如水果是由苹果、梨子、桔子、西瓜、桃子等组成,则该抽象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可用各个具体事物的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价值观矢量来描述。如果各个具体事物又是由若干更具体的事物所组成,即它相对于更具体的事物来说属于抽象事物,则各个具体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可分别用若干更具体事物的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价值观矢量来描述,这时,该抽象事物的价值观矢量可用一个二维的价值观矢量矩阵来描述。

       W={ωi×j}m×n                     (1-2)

同理,可以定义n维价值观矢量矩阵。由此可见,事物的价值形式是多层次的,人类的价值观念体系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观念体系,可用“价值观矩阵”来进行数学描述。

价值观:价值观矢量或价值观矢量矩阵统称为价值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305.html

更多阅读

《象棋白皮书-2013》第一章象棋影响力四角度直观 几何直观

象棋白皮书-2013关于象棋现状的调查报告本白皮书仅供参阅,如因个人非法使用引起法律追究问题,责任自负,欢迎传阅!点此下载《象棋白皮书-2013》完整版《象棋白皮书》课题组前言象棋是什么?象棋是一种智力游戏,古今中外不少人痴迷,有

《逆龙传说》第一章穿越 玉桂夫人书包网第一章

穿越的游戏少年,梦飞扬这是本人的《逆龙大陆》系列第一章。有什么不足之处请点评。———————————————————————————————————————————————梦飞扬,今年14岁,是X市高中公认的游戏之王。他

异术 《金融异术》第一章

系列专题:《金融异术》第一章拉尔夫·阿卡姆波拉(Ralph JAcampora)在从事技术分析时,你必须要学会兼收并蓄,因为你的方法总会有无效的时候,如果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你就是在自取灭亡。在40年的从业实践中,拉尔夫·阿卡姆波拉始终在当代技

声明:《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写 《数理情感学》第一章价值与情感1》为网友孤天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