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2007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一)



在跨入2008年新年之际,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农村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媒体技术装备农村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逐步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

  信息产业部提出十一五”村通工程”目标,2010年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2020年基本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降低农村通信价格,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业务都要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如期实现农村信息化和电信小康的目标。

  2007年,是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的一年,农村网民数量突破3700万人,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成为农民创造收益的有效手段。

  2007年度是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伟大历史任务,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决定和战略部署,以及由此展开的波澜壮阔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农村信息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年,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理论逐步深入,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推动力不断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继续完善……总之,在这一年里,中国农村信息化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并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以良好的发展势头迈向2008年。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就2007年度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年度发展情况做一概括和论述。

  农业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分析

  21世纪世界必将普遍地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我国正在为信息化奠定基础,全方位地发展信息产业,以迎接未来的挑战。那么在2008年,中国农业将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呢?

  信息化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围绕着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和到广泛应用,并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方式,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从而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促使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进而引发信息革命的过程。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

 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2007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一)

  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包括农业科技信息化、农业产品经营信息化、农业环境信息化、农业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农业耕种信息化和农村家庭生活信息化等。

  其次,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经济以手工操作为基础到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农业信息化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农业信息技术在其它技术序列中优先发展;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民更注重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据预测,当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在其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认为此国家的农业实现了信息化。

  政府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部门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承担的是主导性的作用,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协会组织和农民参与农村信息化。

  当前,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的步伐,实现由过去的行政指令型向规范服务型转变,强化政府在信息服务中的主导、协调、组织以及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

  高校科研机构是农业信息化的研发基地的技术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既担负着科技创新的重任,更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要担负着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业教育提供高级创新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农业信息化的推广过程中,高校还发挥生力军的作用,积极参与到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和建设中。

  农民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农业信息化”企业+农户”、”村社集体组织+协会+农户”、”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协会+农户”等等各种模式中,农户都是其中的参与者,并且农户都是信息化过程中的终端执行者。

  信息服务模式是信息流动的表现形式。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是指农业信息服务的标准样式,合理的服务模式能够实现农业信息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从提供方到接受方的顺畅流动,能为其他地区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提供借鉴,得到当地农民认可。它是由组织模式、服务内容、传播渠道、利益分配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等五部分通过一定的内在运作关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选择适合当地农村发展信息服务模式,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第一步。

  商业化市场机制是以商业组织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开展的有偿服务为基本特征的。信息的供体主要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和信息企业两大类,信息的受体依然是广大农民。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的商品化、市场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信息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易还不能完全遵循商品价值规律,企业从事的有偿信息服务仍然具有很大的风险性。长远来看,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必须广泛引入市场机制,才能实现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开展。

  构建政府、企业、社团与基层农户”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主客体在信息服务中共同投资、协同服务、共同获益,是解决利益分配中的各种矛盾,实现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的可持续运作的有效途径。对于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建议前期采取政府输血的运作机制,中期建立政府补贴与企业让利相结合的运营机制,后期逐步建立农民的消费转移机制,引导农民进行信息消费,才能实现农业信息化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农业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和用户信息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农村信息化也会经历一个从传统到先进的演变过程。信息技术进步、经济水平发展、农民文化水平提高、市场化程度推进和政策法律健全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根本动因,随着上述因素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将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参与型演变,再向完全由市场支配演变。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组织模式将向多元化服务主体模式演变,传播渠道将趋向于现代媒介和多线并行,服务内容将趋向于全面化、专业化、实时化,利益分配机制将由公益性向半公益性和商业性机制演变,政策与法律保障趋向完善和规范发展。

  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分析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我们信息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我们深刻领会与落实十七大精神,应该是当前作为信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信息管理者,要以十七大报告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农网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切实将十七大精神与单位工作结合起来,爱岗敬业,率先垂范,使农网事业更上新台阶。

  1.十七大的召开是良机:中央各部委全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央各部委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政策规划、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提供保障。

  2.政府推动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一是建立部际协作联合推进机制。信息产业部拟联合国信办、农业部等相关部委,尽快出台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信息产业部成立领导小组,并建立部省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强统筹规划。四是完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电信资费向农村倾斜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出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五是加大引导性资金投入。加快推动建立电信、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积极争取设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专项基金。六是加强分类指导,抓好试点示范。七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2007年4月,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大篷车”在河南拉开了序幕,伴随着”大篷车”的全国之旅,农村信息化应用全国巡展整合中国通信运营业务、通信终端、增值业务、应用软件及相关信息内容服务,将适农产品、通信业务及便民信息服务深入农村,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生动展示农村信息化丰富应用。大篷车以及农村信息化应用巡展,波及多个省市,受训农民过千万,惠及农民过亿。

  此外,各相关部委还积极采取措施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今年9月,信息产业部与文化部举行合作协议书签字仪式,就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工程的合作共建,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成了协议。

  3.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变动。基本框架主要由作用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才队伍、服务与应用系统,以及与之发展相适应的规则体系、运行机制等构成。

  3.1信息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和信息安全设施、信息交换体系等部分。信息网络主要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栏等信息传播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主要指信息技术研发储备和推广应用所必需的设施设备。信息安全设施指为保障网络运行安全的设施设备和系统。信息交换体系指为满足各层级实时信息汇集、传递、交换与共享、服务的体系。

  3.2信息资源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形态上分,涉农信息资源有初始信息和经过整理、分析的信息。从来源上分,有政务活动、商务活动、市场运行和其他社会活动信息。从内容上分,有科技、市场、政策法规、文教卫生等信息。

  3.3人才队伍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支柱。要培养一支理念先进的管理队伍,推进管理方式创新,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有序进展。要打造一支理念先进、善于攻关的科研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更要建设一支实用高效的服务队伍,加强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并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提高面向农村信息服务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3.4服务与应用系统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服务必须要依托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结合,与现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经济、社团组织的需要相结合。应用系统必须做好顶层疏理和统筹规划,防止重复开发建设,讲求科学、实用,注重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需求。

  3.5规则体系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规则体系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主要包括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应涵盖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网络(站)建设管理、网络运营管理、网络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网络安全防护、网络投入保障等内容。标准体系主要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标准、管理服务标准等组成。

  3.6运行机制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和措施。运行机制的构建要与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要与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合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推进农村信息化,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整理、利用是一个重要环节。电信企业应发挥自身的信息平台优势,与涉农部门、增值服务商共同开发农民需要的及时、准确、实用信息,形成社会服务到位、各方共担的信息资源开发格局。

  农业信息化发展瓶颈分析

  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使农民受益匪浅,但目前,我国要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还有许多“瓶颈”亟待突破:

  首先是许多基层干部对农村信息化缺乏足够的认识。据了解,不少乡镇政府的微机尽管与农业信息网实现了链接,但农业信息服务并未很好地开展起来。据调查,乡镇基层部分人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浏览信息,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形成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单一化的片面认识,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对网络功能,也普遍只停留在利用网络进行收发信息,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有些人对网络的作用和效果有怀疑,认为网络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户还没意识到网络信息化的作用,认为有无网络信息都一个样,甚至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

  其次,在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村,既通晓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又具备农业技术的基层服务人员太少。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要会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区区、乡两级农业部门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也有一些,但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却很少,适应不了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业务人员技术素质的低下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

  再次,上网成本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信息化进程,一台电脑的费用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员一年的收入,一般农户轻易购置不起。要加快实现农业信息化,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内容全面、客观、真实、收集及时有效、信息深层次开发,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服务不仅包括宏观政策、统计信息、技术信息,还包括微观市场信息;不仅包含国内农业信息,还负责收集和提供世界各地的农业信息。大量调查直接来自农业生产者,或者通过电话访问、实际观察等方式,部分信息来源于卫星和遥感信息系统。

  信息服务无偿和有偿多形式并存是农村信息服务运行机制发展的趋势。在发达国家,从信息服务的主体角度来看,官方信息服务是财政支持,通常是免费的,主要提供政策(法规)、统计数据、市场动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各类农产品的行业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的信息服务,属于其成员的自助、自我服务性质,根据各组织本身的一些特点及其运营方式,有收费和免费之分,收费的行业组织或协会一般只收取成本费,通常不以盈利为目的;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主要进行农业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科研成果的推广、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根据其提供内容的不同,也有收费与免费之分,如出版书籍等就是有偿的,一些基于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国家农业信息中心网站、图书资料等就是无偿的;大部分提供信息服务的私人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通过一些信息媒体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技术支持,通常是在生产者价格和社会平均利润的范围内收费。

  经济落后的国家是农业国,发达国家是工业国。其实不然,现代化的农业建立在生物学、土壤学、病理遗传工程学、气象学,乃至经济学、经营学等基础之上,是研究开发型的、技术进步速度很高的产业(如战后美国的技术进步率,家业方面为年2%,工业方面为1%)。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调了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机制,推进农业各商品化、家业化、现代化转变。我国21世纪的农业必将成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同时,致力于”信息搜集”、”人力积累”、”种苗培育”等等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生物本身潜力的”软件”技术。

  未来农业将随着社会发展自然信息化,信息的拥有量将成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农民将从广播、电视、报刊或互联多上获得市场信息,从而决定生产经营的品种、项目和数量。例如菜农能从手机或网络上查询到市场上各品种蔬菜的销量、价格及积压库存情况,从而合理地安排次日上市品种。粮农也能根据全国各大粮油交易市场的需求信息制定正确的经营抉择。

  信息对于粮食生产经营者就显得至关重要。人们除了坐摊候买以外,会更多地去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季节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和国际国内的及时信息。信息在未来农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依旧采取传统的耕种方式。比如在河北省张家口坝上一带农民至今仍然只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施肥、种田,不顾土壤养分的变化和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养分需求,农技推广较优的地区至多也是测一下PH值而已。但未来的农民将亲自取样到土地管理站作土壤分析,按需分期施肥,即通过购入土壤分析的信息获得很大利润,还会免去因土壤某种养分过多引起的植物不正常生长。

  畜牧业近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基本上还是以”平均”来考虑问题,如根据乳牛的平均体重决定使用多少饲料。但未来畜牧户会根据乳牛产乳性能的高低和泌乳前后期所需营养量不同来分配饲料,并通过饲料的配方来控制牛的疾病,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减少了医药费用。

  当农业的各个领域都处于过剩状态,产地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农民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最重要的是如何得到农科技术和市场信息。因此,农业必须加入市场竞争行列,信息和脑力劳动最终决定农户的竞争能力。

  未来的农村除农副产品市场、商品市场外,还有兴旺的信息市场、农业科技市场和农业人才市场。到下世纪中叶,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应该达到大专以上,他们有能力成为该市场的经营者和消费者。信息市场包括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及农业信息咨询业。人才市场包括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交流以及劳动力的经营与消费。

  农户作为农村市场的主体将有新的自身组织──农民协会。其性质是民间社才,主要作用是开发和组织经营农村市场,同时能更好地搭起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下情上达,反映农民呼声。政府依托协会加强农村市场自我管理,协助推广农技,接收传递信息,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有农村市场管理功能, 农技推广和情报服务功能,只要得到健全的信息化农业有关法律的保护,对农村市场的规范将有重要意义。可见,完善的农村市场和自我管理的农民协会是信息化农业的又一条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314.html

更多阅读

2007年中国GDP增幅上调 美国gdp增幅

2007年中国GDP增幅上调至13% 经济总量已超德国中国经济跻身全球三甲时间前推一年记者14日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经过最终核实,2007年GDP数据再度大幅度上调。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GDP现价总量为257306亿元,按不变价格

南通报关员培训 报关十年,一个老报关员的自述(一)

我在贸易网站上看到的这篇文章,感动.也许是有他,更使我坚定了做报关的信念.---------------    报关十年(代序)    从1995年初到现在,我进入货运代理行业已经快十年了。十年间,从事空运代理及报关又占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十年的

动物中的中国文化 中国企业文化的动物世界(一)

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战略和运营总在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世界,但始终是相对稳定的核心理念在决定其命运。这犹如动物长期形成的秉性——决定了它将怎样直面自然界的挑战。 在自然界,各物种所具有的活动习性是在长期的生存遭遇中形成的,

中国农业银行:赶超路上(一)

  作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改革的“收官”之作,中国农业银行在2009年实现了赶超式增长,顺利进入本轮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最新数据显示,9月末,农行资产总额比年初增长22.6%,所有者权益比年初增长12.3%;前三季度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

创业四川七大行动 当今中国富豪创业的七大类型(一)

               如今这个创业的好时代里,中国也出现了不少创业成功的新富豪。他们光鲜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奋斗史,本文就对中国当前的七大富豪类型做一总结。    (图为广东七喜电脑有限公司董事长易贤忠)

声明:《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2007年中国农业信息化调查与分析(一)》为网友迩倾城如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