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说话: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非洲?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今天(二○○七年二月十日)结束非洲八国之行。在赞誉、猜忌、质疑和指责的氛围中,世界对中国的非洲战略认识又跨进一步,较前更为清晰。

  可以说,近年来尽管中国通过《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非合作论坛等各种渠道阐明中国的非洲战略,似乎不存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非洲」的问题。

  但是,中非关系也开始像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其它关系一样,举手投足间都会触及世界某些「敏感的神经」。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中非关系发展的转变及其中的矛盾,却似乎不愿相信中国非洲政策的宣示,更没有认识到这些转变和矛盾,或担心中国成为非洲的「新殖民主义者」,或抱怨中国「阻碍非洲的民主化进程」。更令人忧心的是,类似的质疑在非洲内部同样存在,甚至成为某些集团争取利益的「把柄」。

  这次胡锦涛出访非洲,通过强化各种积极的举措,进一步用行动向世界说明了「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非洲」。

  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非洲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非洲一些地区的和平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非洲整体的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则已走上「快车道」。

 站着说话: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非洲?
  应该看到,随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角色悄然转换,中非关系正不断走向多元、走向互利共赢。与时俱进是时代使然,也是双方共同发展的内在需求使然。

  其一,中非交流从强调政治交往走向全面合作。当前的中非合作不再集中于国与国合作、国际事务上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这些传统模式,而是不断走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全面合作。例如,多元化表现在政党、外交、经济、社会、军事、文教卫生和医疗等领域上。多层次表现在双方交往既有首脑,也有中央高层、省市地方;既有国企、也有民营;既有政界,也有商界。

  其二,政治意识淡化,经济影响力全面提升。尤其是在经贸领域,中非关系已从单一方式发展到承包、劳务、投资和合资等方式,从单一的政府层面贸易走向国家与民间贸易并举,从援助性经济合作走向追求共赢的经贸合作。中国目前已成为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二○○六年双边贸易额超过五百五十五亿美元,同时日益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其三,双方还要深刻认识到,中非合作的性质要从经济援助走向互利共赢,不仅局限在经援方式的变化,更要重视发展经验的交流和经济利益的互惠。

  如要跟上时代步伐,中非双方都要有积极的作为。可喜的是,中国愈来愈积极主动,非洲国家的使命感也愈来愈强烈。二○○六年底第十三届非洲各国常驻非洲联盟使节会议提出打造非洲与中国等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需要一个正视现实矛盾的非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非关系出现一些新的矛盾,这是历史发展的正常现象。特别是随着经济影响力的扩大,一些新的矛盾将会愈来愈突出。

  例如,中国企业与非洲企业的矛盾、中国国家利益与在非洲的中国企业的利益矛盾、中国在非洲的利益与其它大国既得利益的矛盾、中国能源开采与非洲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处理关系到中非关系的健康发展。

  从一九九○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非洲政策可以看到,中国在战略上高度重视非洲。不仅中国外长每年访问非洲,而且中国也积极处理这些矛盾。但是,总有某些批评者借这些矛盾攻击中国「支持独裁政权」、「漠视人权」、「对非洲进行掠夺性开发」等等。

  实际上,他们忽视了两个重要的基本事实﹕一是中非经贸合作的事实。特别是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商品以石油为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非洲在自主自愿基础上将能源出售给中国,是互利双赢的国际贸易;中国在非洲所获取的石油开采权或勘探权是通过国际竞争得来的。

  二是他们无视非洲长期有独立、无稳定、有增长、无发展、边缘化不断加深的历史,片面强调「民主」。一九九○年代初,非洲还有四分之一的国家内部有部族冲突。至今,世界上最贫穷的三十五个国家中还有三十一个在非洲。还无视了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影响刚刚起步的问题。

  笔者感到,非洲内部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现象。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非洲还需进一步正视这些问题。

  需要一个发展的非洲

  不可否认,中国的非洲政策同其它国家的外交政策一样,都各有战略意图,但其基本出发点是要帮助非洲共同发展。

  中国的非洲政策与实践表明,中非合作的目的之一是增强非洲的自我发展能力。中国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非洲,并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以调动合作的积极性,将本国利益与他国利益相结合以保证合作的公正性,将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以保证合作的持久性,通过增强对方自我发展能力以保持合作的可持续性。

  在投资上,为了使中国企业能达到中非共赢的目的,中国商务部适时发布指导性文件,如《在东南非洲地区开展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类投资国别指导目录》。

  在贸易上,中国一直力图改变中非贸易顺差问题,免除了非洲三十一国总额约一百零九亿人民币的一百五十六笔到期债务,给予非洲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一百九十种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等。

  在人力资源培养上,中国高度重视对非洲人才的培养。中国确立了中国之所长和非洲之所需两条原则。三年前,中国承诺为非洲培训一万名各类人才。截至二○○六年四月,中国共为非洲国家培训有关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医疗卫生、网络通信、农业技术、领事保护、教育、环保等领域人才约一万四千六百人次。

  中国也特别加强与非洲的农业合作,特别是在土地开发、农用耕地、饲养技术、食品安全、农用机械和农业加工等技术方面,提高非洲国家的技术水平。中国将在三年内向非洲派遣一百位农业专家,并帮助非洲建立十个农业示范基地。

  从根本上讲,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需要非洲的资源;另一方面,无论是从对中非关系转变的认识还是从中非现实问题的处理以及中国推动中非合作的行动看,中国都以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所需要的是一个和谐、持续发展的非洲,一个与中国共同发展的非洲。

  此文原载于《联合早报》二○○七年二月十二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367.html

更多阅读

卡塔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卡塔尔是发达国家吗

图片摄影:刘士哲文字编辑:卢新勤用米卢的话来说,“卡塔尔奇迹般地获得了2022年世界杯主办权”,这确实让人感到是一个奇迹,这么一个中东沙漠小国,居然就拿到了2022年世界杯主办权!这让不少中国球迷感到很失落,2022年世界杯在卡塔尔举办,意味

季羡林吃安眠药真实吗 中国需要一个真实的季羡林吗?

 毋庸讳言,季羡林在当代中国的特殊存在,是主流意识形态强力塑造的结果。  追根溯源,他并非一个被选择的角色,他对红色政权由衷的认可,是其成为种子选手的前提。长达半个世纪的共生关系,最后达到水乳交融。他的被认可,既是需要,也是被需

声明:《站着说话: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非洲?》为网友儚苡蘇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