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贫困地区一揽子基本卫生服务规划项目
从初级卫生保健适宜技术发展为卫生部门世界银行贷款第八项目:一揽子基本卫生服务规划的设计和实施不仅在卫生政策和管理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卫生经济学研究领域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科学进展。初级卫生保健适宜技术在成本有效性经济评价上分析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初级卫生保健适宜技术的实施会遇到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和居民家庭承受能力的问题。政府有限的财政力量是用于雪中送炭还是用于锦上添花?居民家庭健康理财公平性如何?国际卫生经济学专家运用福利经济学帕累托优化配置资源的思想,把各种卫生保健技术按照其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排序,以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为界线选择政府财政能够承受的,居民迫切需要必需满足的一揽子基本卫生服务。政府必须为这些基本卫生服务承担筹资和支付责任。中国卫生部门世界银行贷款第八项目:一揽子基本卫生服务规划就是在这种国际国内情景下设计和实施的。项目涵盖了包括重庆等10个省97个国家级和省市级贫困县4678万人口。项目实施8年来,明显改善了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树立了卫生发展的新观念;大幅度提高了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了新农合制度和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设;取得十分良好的健康效果,为党和政府制定《医改》新思路和新框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中国卫生经济网络派出张振忠、王录生、吴明、吴群红、刘国祥、高广颖等中青年专家出任项目专家组技术指导从理论到方法取得重大进展,对学科进展作出巨大贡献。
第四 医疗保险和新农合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计划经济下的企业体制和事业体制必须改革,政府和企业事业的关系必须改革。与此相适应,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必须改革成为医疗保险制度。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合作医院是否也要改革?如何改革?卫生经济学界对医疗保险的研究从89年代初就已经开始,比较集中进展较大的研究是在九江镇江两江试验开始,主要关心如何筹资,在支付方式的研究上进展不大。一直延续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轻车熟路,改革的步伐迟缓,贡献不大。值得在国际上大书一笔的进展是80年代由世界银行贷款支持下开展的四川眉山简阳农村医疗保险试验性研究。该次研究是由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合作,委托美国兰德公司设计和组织进行的,项目首席指导顾问是世界首席卫生经济学权威,哈佛大学教授纽豪斯。纽豪斯在美国开展的健康保险现场试验和在中国开展的现场医疗保险现场试验为现代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方法奠定了科学基础。研究结论是:医疗健康保险不是为非风险医疗服务提供福利,而是为疾病风险提供保障。因此,在支付制度上要采取个人起付,然后保险和使用者共付最后实行金额封顶的支付策略。通过现场试验,可以进行医疗消费的需求弹性分析为上述支付策略提供技术基础,为保险精算提供难能可贵的依据。华西医科大学的卫生经济研究人员为此作出重大贡献。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和卫生经济培训和研究网络的经济学家在合作医疗改革特别是新农合的建设上作出重大贡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从1987年卫生部成立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起,顾杏元蔡仁华等就立项开展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改革研究;卫生经济培训和研究网络第一批项目就有中国卫生筹资课题。后来卫生经济培训和研究网络和国际儿童基金会合作在哈佛大学萧庆伦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中国贫困地区卫生筹资与组织的项目研究。胡善联、杜乐勋、罗五金等数十名《网络》经济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全国114个县进行预备性调查,对其中的三十个县进行现场调查,对农村贫困地区合作医疗的改革方向和策略提出政策和操作方法的建议。项目顾问哈佛大学萧庆伦教授在此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顾杏元蔡仁华等立项开展的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改革研究后来和英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取得成就也提出类似政策建议。归纳起来有四点:1,继承农村居民合作互助的历史传统;2,吸收医疗保险的基本思路,对大病提供风险保障;3,增加政府投入提高统筹规模;4,合作医疗和政府医疗救助相结合。上述研究为后来政府的新农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 卫生总费用核算和卫生筹资公平性
卫生总费用是提供卫生服务所消耗的卫生资源的货币表现,收集整理分析卫生总费用可以反映卫生资源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以及反映卫生费用实际使用的绩效。如果说,国民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发展的基本信息,那么,卫生总费用反映卫生发展的基本经济信息。卫生总费用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是英国卫生经济学家艾贝尔·史密斯(Abel·Smith)。他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从事卫生部门筹资与支出,即卫生费用研究。他对33个国家的卫生费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报告》1963年第17期和1967年第32期报道了他的研究结果。中国对卫生总费用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198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进行第一次卫生国情调查,英国籍俄罗斯经济学家N.Prischoter 代表世界银行专家组调查中国卫生费用。卫生部计划财务司宋连仲第一次测算了198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N.Prischoter利用宋连仲的方法调查测算了1981年中国卫生总费用。1987年,世界银行专家组对中国卫生部门进行第二次调查。他们在中国聘请临时顾问调查中国卫生总费用。中国卫生部推荐杜乐勋蔡仁华周彩铭王传鼎四人去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应聘。世界银行决定聘请杜乐勋蔡仁华二人为世界银行中国卫生部门第二次调查的临时顾问。杜乐勋负责调查中国卫生资源的动员和效率;蔡仁华调查上海市卫生资源的动员和效率。杜乐勋在卫生部计划财务司计划处刘新民的帮助下完成了中国卫生资源的动员和效率的研究报告,其中测算了中国1980和198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世界银行派N.Prischoter在中国贷款项目处刘培龙的帮助下评审并认可了调查结果。随后,世界银行专家组利用我们提供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初步测算了中国1962-1985年卫生总费用由世界银行专家彭加纳出面和中国政府代表杜乐勋刘培龙刘新民等谈判希望我们接受他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没有完全同意世界银行的调查结果,对1978年以前的数据持保留意见。对1978年以后的数据杜乐勋刘新民表示可以做进一步的复核。随后把复核结果提交世界银行专家组。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系统收集和整理的1978-198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数据。后来,世界银行中国卫生部门第三次贷款项目《区域卫生规划》启动。杜乐勋作为贷款项目中方专家组成员参加项目设计工作。世界银行专家组建议在中央项目中列入规划地区卫生总费用子项目,建议由杜乐勋牵头测算。中国政府同意上述建议,决定委托中国卫生部信息中心负责做具体测算的行政工作,杜乐勋担任项目总顾问。卫生经济培训和研究网络成立后,中国卫生总费用的研究立项成立杜乐勋牵头的课题组,并且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结果在世界银行的传播下有了世界规模的影响,促使世界银行专门派遣专家组到中国考察评估中国卫生总费用测算方法的科学性。经过一周的系统评估,世界银行专家组肯定了方法的科学性。卫生经济网络的工作重点转移后,卫生部规划财务司认为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仍然需要继续加强,成立包括杜乐勋孟建国赵郁馨为核心成员的卫生总费用核算小组。1996年全国卫生大会上国家领导人讲话和全国卫生大会决定都提到中国卫生总费用指标。第一届世界卫生经济学大会邀请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出席做报告。
第六 中国特色卫生改革与发展思路和框架
在十三亿人口的世界大国系统提出中国特色卫生改革与发展思路和框架在卫生经济学政策应用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贡献。胡锦涛十七大报告明确中国卫生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明确了健康事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说明了健康在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用。胡锦涛要求医改做到四个坚持: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四个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采取四项措施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四大体系:包括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出十大任务。包括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第七 中国卫生经济学对中国预防医学发展的贡献
卫生经济学和预防医学是研究领域互相交叉,研究方法互相利用的亲姐妹科学。前苏联社会卫生学专家杜米林说得好。他说,“预防和经济,这是两个相关的概念。是同一意义的两个经常互相交错的说法,只是在外表上有所区别。”他还说,“预防就其目的来说,就是经济,因为它保护生物珍品《指健康》免于糟踏。同时,这是用以提高人民群众生物能量的一种经济手段。另一方面,任何预防工作的创新均有经济意义,它对国民经济有影响,因为提高生物能量的结果可以扩大工作的物质效果”。
中国预防医学领域卫生经济研究的贡献情况归纳如下:
1,卫生经济评价方法在中国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
卫生经济评价方法在中国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涉及预防医学各领域的方案选择和评价。有重大影响的包括麻疹计划免疫的成本效果分析;流脑计划免疫的成本效果分析等。特别是结核病项目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益和成本效用分析。结核病项目方案选择上如何发现病人?如何治疗病人?如何筹集医疗费用?如何支付医疗费用?卫生经济评价的各种方法均发挥作用。卫生经济学专家龚幼龙杜乐勋及其团队作出重大贡献。龚幼龙杜乐勋受聘担任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项目中方专家;受聘担任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结核病项目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立项的经常性免费医疗项目。13亿人口的经常性免费医疗项目具有十分重大的国际意义。
2,疾病预防和控制支出对国民经济发展效益的乘数作用
美国卫生经济学家D·P·赖斯(D·P·Rice)在六十年代发表了两篇里程碑式的代表作。1966年发表的《计算疾病成本》,以后1967年与B·S·柯拍(B·S·Cooper)合写的《人类生命的经济价值》,这两篇著作系统地总结了计算疾病经济负担的人力资本计算方法。为卫生经济评价方法奠定基础。随后,卫生经济评价方法形成包括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等不同形式。在非典暴发流行期间,中国经济学家,在评估象非典这样的突发卫生事件对国民经济和投资环境的影响时,对卫生经济评价方法作出十分重大的发展。提出了突发卫生事件处理过程的成本和投资乘数分析。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支出应该逆经济发展潮流而动。在经济过热时,应该减少政府支出;在经济衰退时期,应该加大政府支出。经济衰退时期的政府支出可以推动国民经济走出衰退局面。所投放的政府支出具有较大的乘数效应。处理突发卫生事件的政府支出对国民经济同样具有较大的乘数效应。据中国国情研究经济学家预测非典严重影响中国市场的投资环境,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要减缓1.5个百分点;而中国政府大规模投入控制非典的政府支出,迅速恢复全国市场的投资环境,使经济学界对非典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估计没有成为现实。充分体现了政府疾病控制和预防支出的投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