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向全世界表达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是根据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时代特征、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提出的,超越了国家的自私和自我中心,顺应了当代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同时也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合理内核。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从国际关系层面上来说,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相映成趣
胡锦涛在多个国际场合特别是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科学内涵: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一个民主、公正的世界;一个互利、合作的世界;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世界。“和谐世界”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内容十分丰富。 “和谐世界”首先强调在政治上要建立一个法制世界,国家、地区、集团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而不以武力相威胁,应该和平解决争端,在国际事务中,按照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办事。其次,在经济上强调共赢、共荣。在对外政策宣示中,我们不断强调,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跟世界共享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仅有益于中国,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给世界带来发展。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文化上,“和谐世界”鼓励文明的对话,主张不同文明求同存异,相互学习。这个理念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强调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就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更加成熟、务实。无论是在双边,还是多边舞台,无论是扩大合作,还是解决冲突,都充分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谐世界不是中国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世界,而是在承认世界复杂多样的前提下,求同存异,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秩序状态,为了实现共同的发展,各国之间互利合作,互相包容,文明对话,共同繁荣。
“和谐世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要建设和谐世界就必须充分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包括发展水平、发展模式、社会制度、价值观和国情的多样性。本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精神来处理彼此关系,必须追求最大程度上的世界和平、稳定和共同安全,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天人合一”的精神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政府向全世界表达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是根据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时代特征、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提出的,超越了国家的自私和自我中心,顺应了当代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同时也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合理内核。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从国际关系层面上来说,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相映成趣
胡锦涛在多个国际场合特别是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科学内涵: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一个民主、公正的世界;一个互利、合作的世界;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世界。“和谐世界”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内容十分丰富。 “和谐世界”首先强调在政治上要建立一个法制世界,国家、地区、集团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而不以武力相威胁,应该和平解决争端,在国际事务中,按照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办事。其次,在经济上强调共赢、共荣。在对外政策宣示中,我们不断强调,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跟世界共享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仅有益于中国,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给世界带来发展。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文化上,“和谐世界”鼓励文明的对话,主张不同文明求同存异,相互学习。这个理念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强调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就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更加成熟、务实。无论是在双边,还是多边舞台,无论是扩大合作,还是解决冲突,都充分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谐世界不是中国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世界,而是在承认世界复杂多样的前提下,求同存异,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秩序状态,为了实现共同的发展,各国之间互利合作,互相包容,文明对话,共同繁荣。
“和谐世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要建设和谐世界就必须充分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性、多样性、差异性,包括发展水平、发展模式、社会制度、价值观和国情的多样性。本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精神来处理彼此关系,必须追求最大程度上的世界和平、稳定和共同安全,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天人合一”的精神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世界”是在世界变化新现实和新趋势下的中国世界观。中国的“和谐世界”论述,其主旨是创造“普遍发展、共同繁荣与持久和平的”世界,这与《联合国宪章》等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宗旨完全一致。中国当前正在国内建设伟大的“和谐社会”,而在国际层面上的“和谐社会”就是“和谐世界”。这是对联合国精神和原则的丰富和贡献。一个“和”字,贯通天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二者密不可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提供了基础。中国有13亿人口,构建和谐社会将对构建和谐世界作出重大的贡献,构建和谐世界的进展则将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首先,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和平发展道路,还要求我们用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必然会对世界形势及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中国落后,世界无法达到普遍繁荣;中国无序,世界也难以实现和谐。因此,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迈向“和谐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必将为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增添新的内容,必然增强中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能力。其次,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走和平发展道路,首先要求我们必须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中获取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不仅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只有面向世界,为世界所接纳,才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因此,必须通过在国内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更加紧密地把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的发展始终和世界的发展相协调,使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相一致。再次,“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要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在对内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也重视对外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相映成趣,是内政与外交的有机统一。“和谐世界”思想是中国国内执政理念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国内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延伸,是“和谐社会”思想在国际层面的自然延伸。在国内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很自然地延伸出和谐世界、和谐地区、和谐亚洲。从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再到建设和谐世界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务实和创新。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构建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世界相结合,在和平环境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和崇高目标。对内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由此可以联想到,这是在努力追求内政外交的统一与平衡的境界。和谐的中国社会与和谐的国际社会,在这种内政和外交的统一和平衡中,实现科学发展观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中国能够更协调、均衡、稳定地发展,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又可使中国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构建和谐世界,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全世界和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和谐世界不是自然出现的。建立和谐世界,既是反对霸权主义的目标和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反对霸权主义、谋求世界和谐的过程。当今世界,要和平、求稳定、促合作、谋发展,已成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追求。
建设和谐世界,人类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世界和平力量在不断增强。当然,在肯定有利条件、积极因素的同时,也要看到,建设和谐世界,任务艰巨,过程漫长,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正如胡锦涛在2007年元旦献辞中所深刻指出的:“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继续演进,世界经济保持增长,各国相互依存和合作日益加深,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突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代国际社会,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传统的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现实世界并不和谐。联合国历来倡导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但实质上一些国家往往不愿意让其他国家享有平等,强权政治依然在顽强地表现自己。联合国历来倡导国际政治民主化,让世界各国都真正享有参与全球治理的权利,但是奉行霸权政策的国家仍然企图垄断全球治理。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其凭借超强的军事、经济和科技实力,借“反恐”之机,推行先发制人战略指导下的单边主义,甚至不惜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冲击着集体安全机制,构成了对多边主义的严重挑战。可见,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矛盾,单极化与多极化的矛盾,全球主义与国家至上主义的矛盾,都客观存在着。同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继续猖獗,恐怖组织扩大化、技术高科技化、组织严密化,已成为最突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一些国家和组织存在极端思维,重对抗轻协商,坚持以牙还牙,通过极端手段解决问题。在斯里兰卡、车臣、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地的分离主义制造了大量的恐怖事件,构成了威胁地区安全的另一个要素。在边界划分上的遗留矛盾,与殖民地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纠缠在一起,导致了许多地区冲突不断。另外,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全球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和谐,成为国际社会不和谐的最根本原因。面对依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严重缺少资金,债务负担沉重,技术水平落后,加上日益恶化的贸易条件和不断增加的金融风险,这些国家总体上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贫困、饥饿、营养不良、文盲等问题有增无减,严重威胁着世界的稳定与安全。还有,边界纠纷、领土争端、地区冲突等传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民族宗教冲突此起彼伏,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因素。因此,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然会碰到种种困难,需要世界各国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建设和谐世界,必须要从处理现实的国家利益做起,从解决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做起。这就决定了建设和谐世界的历程,不仅是长期的,而且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