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定律被颠覆 认识论·变量逻辑综述,兼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之颠覆 (20,end)



(续接上帖)

之所以以变量逻辑为主线如此重笔浓墨地谈论“熵”,只是为了说明经济学当中的同类错误,也是为了剥去强加在经济学身上貌似科学的“熵”外衣。“玻熵”和“香熵”概念的流行,导致学者只要看到一个变量的对数形式就莫名其妙地联想到“熵”。因此,经济学当中也出现了所谓的“经济熵”概念。

让我们把熵理论的错误综述之后回到经济学苑中。

错误之一:用特例代表一般。把从特例推导出来的结论无原则地推向一般。

错误之二:用局部代表整体。热力学的理论都是关于一个整体只能有限的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论,不是描述无限整体的理论,其结论不可以推至无限的整体。

错误之三:用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定义其中之一的内部性质。热和功不是一个系统的内部性质,不可以用这种概念定义系统的内部性质如所谓的熵。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的马列光先生依据统计熵S=klnΩ,从统计学意义上讨论所谓的“经济熵”,但是,只要看看马先生给出的公式S=kρkY(《经济学新论,乘数·统计熵与国民收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就不难发现,它同样是违背流量/存量逻辑的。在S=kρkY中,作为状态函数的经济熵S现在变成一个流量(过程函数)Y的函数了,这显然是一个错误。马先生自认为应用了统计熵的概念,却忽略了过程函数与状态函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经济熵”的概念没有明晰是针对经济现象中的两个部门中的哪一个而言的,即不清楚是把经济体作为一个孤立系统来看待,还是把经济体分割为交换的两个部门。如果把整个经济体看作是一个孤立系统,就不存在交换者和交换行为了,因为交换行为是发生在两两交换者之间的,是基于交换角色(部门)划分的;如果按照部门分析法,就要指出经济熵指的是那个部门的熵及其变化。即便是硬造一个经济熵概念出来,也不能够把某个部门的经济熵偷换称为整个经济体的经济熵。

在不少经济学人那里,大概从来都没有变量逻辑的概念和意识,对应于时段序数的流量常常被标以时间下标t,如把凯恩斯恒等式I=S写成为It≡St,而且还特别指出“角标t表示时间”(同上,P102),似乎完全忘记了I、S通常都是“年投资”、“年储蓄”这种流量(过程函数),而流量是对应于时段序数的,而不是对应于时间变量t的;中国人民大学吴汉洪教授在高鸿业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也写到:“记Y、C、I和K分别为产出、消费、投资和资本存量。从动态的观点出发,它们都是时间的函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2000年第二版,P663),对应于时段的投资I也被描述为一个状态函数(资本存量K)随时间的变化速度了(I=dK/dt),这就把以往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当中的过程函数(流量Y、C、I)都随意地改变为和存量K一样性质的状态函数了。

在经济学中,类似这种完全不顾流量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还有著名的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之类的各种增长模型,即资本存量K和国民收入Y之间具有正比关系K=vY——存量K竟然可以直接作为一个流量Y的函数!敢问2006年的收入Y和2006年哪一个时点的资本存量K对应?关于此点,《西方经济学的终结》里进行了专门批判(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0-5-2经济增长模型批判,P331)。

 牛顿定律被颠覆 认识论·变量逻辑综述,兼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之颠覆 (20,end)

 

热寂论者通常把熵增看作是导向混乱无序、不好的事件,而把熵减看作是导致有序、好的事件,这首先犯了把物理变量的客观变化和好与坏的价值判断混为一谈的错误,即从认识论的角度是把对两个世界(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的两者认识混为一谈了。有人硬把这样一个原本属于物理学的、描述事实世界的概念和描述价值世界的价值判断这种主观东西挂钩,就更加没有道理。如“负熵=价值”、“价值是一种能量”等等论点(参见《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仇德辉著,2001年7月版),完全混淆了人类认识的两个方面(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用中国的哲学词汇讲就是“体”和“用”吧)。

其次,有无秩序、好坏与否都是对单一体系的评价,也不是对涉及两个系统的体系的评价。一团热蒸气加热一个冷物体,冷物体或许分子运动更加迅速,但是蒸气冷凝为水,分子运动变得缓慢,这是两个物系之间的事情,凭什么仅仅根据其中的一个部分的变化就说整个系统变得更加无序了?

价值是人外赋予事物之上的东西,不是事物的自身性质。尽管这个变量是状态函数(时点数、存量),但事物的这个“状态”是人为加于其上的,因做出价值判断之人而异,不是事物的客观属性。如前帖子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12408 所说,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就是价值理论,是归属于价值世界的东西,因此,试图把物理学中描述事实世界的概念(如能量、力等等)引入到经济学当中的做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错误的,也必将归于失败。

 

任何相信宇宙发展有一个极限方向的理论,最终都会被证明是荒谬的,寻找这种定向运动的努力最终也会被证明是徒劳的。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坚持运动不灭的原理,才完全符合人类至今为止对所观测到的宇宙存在的认识。

 

罗嗦到现在,这个帖子也该结束了,或许读者早已经模糊了前面提到的变量逻辑的要点,那就让我再为大家罗列一遍吧。希望大家在自己的学术研究当中有一个严肃的学术态度和逻辑严密的方法,而不是以符号游戏科学。

变量逻辑要点罗列:

1.  变量x和变量y同性质,方能构成函数关系y=y(x);即过程量的函数是过程量,状态量的函数是状态量;

2.  相同性质的变量进行四则运算后形成的组合变量性质保持不变;

3.  不同性质之变量之间不能够进行四则运算;

4.  时间是元状态函数;时差是元过程函数;

5.  存量A的增量⊿A=A2-A1是过程量。如果A是过程量,则⊿A称为“二级过程量”。

6.  由于过程量不能和状态量构成函数关系,因此过程量不可以对状态量求微和求导;

7.  一个变量改变其正负号、求微分、求倒数、求对数都不改变变量的性质;

8.  同性质但是不同量纲的变量不可以加减,同一变量不同数量级之间不可以加减;

9.  常数的性质也有状态量和过程量之分;

10.有中性的常数量参与运算时,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变量性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56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牛顿定律被颠覆 认识论·变量逻辑综述,兼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之颠覆 (20,end)》为网友短暫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