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图书馆正式推出“口袋里的图书馆”服务,允许读者将数字移动阅读器即俗称的“电子图书”借回家中。这种服务在国内还数首现,这种服务能否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市场化有什么难度呢?观其根本,这种服务主要是向借书人发放一个电子阅读器,有了这个阅读器,读者便可以从上海图书馆网站下载图书观看。目前的使用细则是每人每次借书期限为28天,一次可下载两本电子书。第一,这种方式首先从硬件说起,电子阅读器功能十分有限,只能够看书,目前市场上的手机、MP3、MP4、PSP都具有电子阅读功能,本来在身上都带了有同样功能的产品,有多少人还会愿意去单独拿一个电子阅读器,而且维护这个阅读器也比较复杂,同样需要充电等,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损坏,还存在一个赔偿问题,从这点上有一大部分人就不愿意冒这险使用这个阅读器。

aihuau.com第二,用电子设备看书,非常容易产生疲劳感,有用手机阅读或者上网习惯的群体,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使用时间不能太长,不然对眼睛的伤害也颇大,从人的健康角度来考虑,看书还是纸质书籍比较好。第三,当然图书馆里能找到一些比较珍贵的文献资料,但对这些文献资料感兴趣的人必然是小众群体,这类人多半是一些技术人员或者研究工作者,他们上网都非常的方便,他们还会去选择电子阅读器这个还需要下载的途径吗?答案是否定的。第四,电子阅读现象现在己经比较普遍,但只是局限于电脑阅读,上网本虽然是一个残废的手提电脑,但也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追捧,其便利程度,比单单一个电子阅读器要来得方便得多。综上所述,上海图书馆的这种电子图书外借服务,将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还不如以前的销售电子图书卡的方式反而更容易得到消费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