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把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消费价格指数综合起来考虑,得出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已经趋向于平缓,供有兴趣的人们参考。
关键词: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率
目前,媒体和管理层几乎异口同声: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运转状态,应该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向过热转化。但是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确实尚处在高速增长区域,但实际增长速率已经趋于平缓。要说“热”,那是虚热。所以,确切的提法似乎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平稳运行。以下结合实际统计数据作一定量分析。
考察国民经济总体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如果国内生产总值以货币表示,则这个国内生产总值就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习惯,就用GDP表示。例如,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09407亿元人民币,则可以近似表示成:GDP=21万亿元。用货币额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简单明了。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示方法可能存在多样性,但是只要合乎逻辑,肯定它们都有参考价值。本文把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定义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样本的一个倍数,以符号Q表示。假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样本公式是:P=ΣRiQiPi,其中i表示第i种消费品,Ri表示权重,Qi表示数量,Pi表示单价;P表示样本总价格,单位为元。根据上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应该有下面的公式1:
GDP=Q×P (公式1)
公式1表示:名义GDP等于实际GDP与CPI样本价格的乘积。比较公式1中等式两边变量的量纲可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Q没有量纲。由公式1不难获得它们的相对增长率近似计算关系式:
Δ(GDP)/(GDP)=ΔQ/Q+ΔP/P (公式2)
公式2中的ΔP/P就是经常公布的CPI指数,所以,由公式2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等于其名义增长率减去CPI指数。在表格1中,列出了近些年的一组数据,说明: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已经趋向于平缓下降。
表格1 GDP的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
再补充解释一下这里定义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意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样本可能有许多种,而且是随历史而变迁的。为简单计,我们假定就只有一种:猪肉,数量是Qi=2公斤,权重是Ri=1,价格Pi=10元/公斤,样本总价格P=1×2×10=20元。如果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20亿元,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Q=1亿,GDP=Q×P:20亿元=1亿×20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Q=1亿的实际意义是:居民一年吃掉1亿个2公斤猪肉,即消费2亿公斤猪肉。假定以上是去年的数据。今年的数据是:猪肉单价Pi=11元/公斤,样本中的权重、数量是不变的,所以今年的样本总价格P=22元,上涨10%,CPI=10%;如果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21亿元,增长5%,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5%-10%=-5%,出现负增长。实际国内生产总值Q=21亿元÷22元=0.95亿,今年只能消费0.95亿个2公斤猪肉,即消费1.9亿公斤猪肉,而去年是2亿公斤。
所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可以计量的,而且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增长率似乎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人们对于当前CPI指数的增高有多种解释。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归咎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上涨→人们开发使用玉米转化成燃油→粮食、饲料价格上涨→肉类价格上涨→CPI上涨。这不能不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人注意到了指导思想方面。我国连续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伴随低通货膨胀,使经济理论界的某些经济学家感到大失所望。他们认为,经济增长速率高涨一段时间以后就应该调头向下。这个月盼下个月,去年盼今年,怎么还不掉头向下呢。有的经济学家对于低通货膨胀率也很失望。他们认为西方经济学里的菲利普斯曲线是“规律”,通货膨胀率低了失业率就会高。在去年的一次全国政协会议上,有人就建议:政府应该制定政策,让就业优先于通货膨胀。有人干脆主张:居民可以承受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现在看来,这些经济学家的主张建议得到了落实。您看,今年7月份的CPI指数已经达到了5.6%。这些人高兴了,总算盼到了这一天,他们的“理论”应验了。不过,真正喜在心头的可能要数老母猪,既吃饱了,又打了预防针,还给上保险,多子多福,其乐融融。百分之五的通货膨胀率真的能够承受吗?为什么要给学生食堂补贴伙食费,还不是考虑到“蝴蝶效应”吗。食品价格波动其实早有预兆,先有陕西阎良花菜价格起伏,后有海南香蕉价格波动,只是影响面小。这次肉类价格的宏观调控,应该不叫“微调”,上上下下那么多人忙碌,还算“微”吗。微调应该是指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