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轶事 国语版 《高楼轶事》与房价随想



  记得20年前,CCTV2套正大剧场曾播放过一部前民主德国的电视连续剧,中文译名为《高楼轶事》。

剧情大致跨越了200多年,在中世纪,某乡村有一对夫妇开了一个黑旅店,专门谋财害命。有一天,一个贵族骑着一匹马来投宿。店主夫妇看他随身带有大量的金银宝贝遂起了贪念,到了晚上把他们的客人害死了。就在他们欣喜若狂的清点他们的珠宝的时候,一盏烛台被无意间碰倒,引燃了房间,这对坏夫妻还没来的及享受他们的钱财,就连同他们的黑店一起被熊熊的大火吞没了……

他们的灵魂受到了诅咒:他们死后将变成孤魂野鬼永远飘荡在这个世界,天堂和地狱都不会收留他们,除非他们做成了七件好事,他们的灵魂才能安息。若干年以后,在黑店的原址重新造了高楼公寓,这两鬼又出来吓人了,他们用手指敲三下墙就可以穿过去。最终他们做够了好事,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安息……

    电视连续剧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在黑店的原址重新造了高楼公寓”。这个公寓很大,每层楼都有几十、上百户住家。刚毕业的时候,我很幸运地被派去欧洲建厂,也去过一些欧洲的城市,在那里还真看到了这种公寓,各种档次的都有。

  这些公寓的基本生活形态是,每层楼至少有四、五十家住户,首层是商业服务,有大型商场、餐厅、邮局、银行、医疗、洗浴中心等配套;其余楼层是公寓住户,每层楼有小商店、公共厨房、公共卫生间、公共洗衣间、公共储藏间等楼层配套;同一楼层有一居室、二居室的户型;每户室内都有私人卫生间,配有必要的家具电器,只是没有独立厨房。

  欧洲的很多年轻人,在18岁到40期间,一般每隔4、5年就会换个城市生活,脑子里根本就没买房子的概念。到任何一个大中城市(不含国际性大都市),只是找这样的一套公寓,独身也好,一家三口、四口也好,公寓中都能满足生活的需求。当他们认为这个城市,已经没有继续生活的价值了,一家人就开着一辆车,再找一个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至于说买房,那是年龄在将近40岁的人才会去考虑的事情,而这个年龄,恰巧是他们的第一个子女的中学阶段。美国年轻人买房的比率略高于欧洲。但总体来说在欧美国家,刚刚自立的年轻人都不着急买房,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旅游、信用卡消费上,而不会把挣来的大部分钱供养一个房子,借朋友或者父母的钱来买房根本是闻所未闻的事,也很少出现房奴现象。

  在欧美国家,年轻人结婚时不会考虑买房的,更没有像中国适婚女子的“非买房不嫁”、“择有房者优先恋爱”、“租房的就免谈”的观念存在。美国人一生的居住流程是在创业初期,先在城里租一套小房,随着预期收入的增加,可以买一套小型公寓,再之后,就可以到近郊买一套TOWNHOUSE,此时的身份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判断,仍然属于中产阶级中下层,步入主流社会以后,可以买一幢HOUSE,退休后卖掉别墅回到城里买一套小型公寓安度晚年,而欧洲人公寓阶段更多是租用。

  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选择在工作10年、结婚5年以后才买房子;德国77%的年轻家庭仍然是租房族,德国人开始购房或建房时的平均年龄为42岁;同样,日本的年轻人在结婚之后也大多租房子住。在中国首次购房的平均年龄在28岁,而美国首次购房的平均年龄在38岁左右,中国人的置业年龄明显超前大约10年左右时间,这些数据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前两天我在《中国人的房子,公羊的角》一中文,表述了中国人的住房、购房行为、购房习惯,其实是被“婚事”锁定了,房与婚之间呈现出强关联,而欧美人对此体现出的关联性很弱。相比之下,首次购房时间相差10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中国人口又占了全世界的20%,这种供求关系,加上中国特色的婚房习俗对此的锁定作用,显然这10年内的有购房需求的,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讲,属于“急着用”的最容易开发的目标客户群体。而“急着用”的群体行为,对房价的作用类似一种“核心驱动力”。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10年间的中国年轻人,具有欧美人的那种婚姻观念、住房观念,那么中国的房地产销售市场这块蛋糕就自然会小很多,而房地产租赁市场的奶油就会多出很多。但现实中,即便是真有年轻人这么去想,也没有这样的“高楼轶事”发生,市场中就没有这种公寓。现存的所谓的公寓,只能说是小户型楼盘而已。假设现在有开发商,大量开发这种公寓,也不会有人住。某些城市的廉租/安居小区都没人敢去住,更何况公寓呢,谁去住谁就抬不起头来,住在公寓就更没人嫁给你了。

  所以,建设部主张让老百姓租房被指责推脱责任,任大炮劝人们租房子被狂骂,这都是活该。建设市场的时候放任自流,全国到处都在搞造城运动,和大炼钢铁没什么区别;扩大内需不惜突破百姓底线,根本不讲良心;调控的时候只顾着提高交易费用,不是为人民服务;没办法的时候就劝老百姓租房子,早知道这样“老毛”就不土改了。暂且不再叩问他们的良心和道德本质问题了。

  这一揽子的问题,其实是有解决办法的,只是政府最初没有去采购专业的经济决策咨询服务,不是花不起钱,而是在乎面子和乌纱。当经济活动中出现了一种“锁定现象”,最好的破除手段就是技术替代和文化发展。如果,你能明白类似GSM的SMS短信让BP机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由于CDMA的使用价值与GSM差不多,所以没能替代GSM的道理,懂得类似“有事发短信”是如何替代“有事呼我”的文化现象,就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高楼轶事 国语版 《高楼轶事》与房价随想

  很多经济学家和地产大腕都认为,房价过高与土地供应缩紧有关,我是不这么看的,这不是根本原因。类似治理加利福尼亚果园的蝇灾,不是杀虫剂失灵的问题,而是果蝇繁殖过快问题。我认为是现行房地产产品,不适应客户的主流需求,仅仅是开发商高效增值的工具,毕竟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子,大多数人买房子还要贷款。问题找对了,房价就不再是问题了;如果问题都找错了,房价该涨还是涨,研究答案也是白忙。

  既然在此前的房改和房地产市场建设过程中,忽视了与地产经济建设相适应的人居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要再说租房的事了,让我们年轻人的心都“拔凉拔凉”的。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大力研发房地产新产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寓,为了不让低收入的人租房没面子,可以采取拆分产权的手段,比如将产权分为5至20年不等,并建立对公寓交易价格的控制机制,使之从最一开始就回避炒房行为的侵害,可以为此立法进行保护,并建立与此相配套的金融机制。最好把“公寓”的名字都改掉,以求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人不租房,非买房者不嫁,这是5000年文化积累所形成的,挑战文化是最愚蠢的做法。星巴克到成都都要向茶馆低头,何况要住N年的房子。先有几千年的民俗人居文化,后有20年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产品既要适应客户需求,还更应该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即便是从现在开始,政府倡导住房人居的新文化,移风易俗,物质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并且使其协调发展同步演进,也至少要付出三四代人的努力,才可能转变中国人非买不住的住房观念。到那时,我们子孙才可能看到真正的“高楼轶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67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1987版《红楼梦》插曲简谱 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简谱

原文地址:1987版《红楼梦》插曲简谱作者:三木-鲁姆-远致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词1.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2.枉凝眉

看好内地版《流星花园》的四大理由图 内地版少年四大名捕吧

看好内地版《流星花园》的四大理由//内地版F4纯净唯美写真(图)文/丑鱼尼莫图片说明:由俞灏明演的花泽类,在新版本中改名为端木磊;张翰扮演改名为云海的道明寺。朱梓骁饰演西门瑞谦(西门);魏晨演的叶朔的原型是美作。一向以创新领先一步

iPhone版《口袋商业街》详尽全攻略指南 口袋商业街2攻略

快来打造时尚欢乐的口袋商业街吧!建设风格新潮的商店、餐厅和公寓!以琳琅满目的商店、优质贴心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商品来吸引更多顾客光顾!帮助居民们找到理想工作,让他们梦想成真!iPhone版《口袋商业街》详尽全攻略指南——数据iP

金庸小说新修版《飞狐外传》大体改动 金庸飞狐外传

金庸小说新修版《飞狐外传》大体改动 [ 作者:末日双子出自:金庸江湖论坛时间:2011-06-26点击数: 43395 ]#马春花的年纪和外貌第一回,旧版中马春花是十八九岁,圆圆的鹅蛋脸,新修版改为十八岁上下,雪白晶莹的鹅蛋脸,似乎改小了点,也更漂亮了一点。

日版《蓝色大门》的插曲-风色夏恋 夏恋

很老的片子了,再看一遍,还是一样温暖和美好.那时候还是年少不知愁滋味,男生穿着花衬衫,骑着单车,一路露出美好的微笑.干净明丽的青春物语,理不清的少年情愫,都随风回荡在那年夏天.你站在蓝色的大门前,对着我说出的心事.喜欢,就是这

声明:《高楼轶事 国语版 《高楼轶事》与房价随想》为网友海上明月共潮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