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嘉珉,1992-1995年为北京大学“海外华商文化丛书”编委)
(全文原载北京大学海外华人经济研究中心研究课题、1992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港台企业家经营管理文化》,北京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
第一节 台湾的艾科卡
台湾的报章杂志把张国安称作“台湾的艾科卡”,的确,张国安与艾科卡有许多类似的地方。首先,他们二人从事的都是负有盛名的汽车工业;其次,他们都出身寒微,事业从零开始,经过不懈苦斗抵达创业的峰巅;更有趣而且被视为他们最大共同点的是——艾柯卡从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宝座上被该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解雇,可他东山再起,在六年之内把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从破产边缘起死回生,一跃成长为福特的劲敌,而他遂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张国安从三阳汽车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被该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解雇”,而他又重振旗鼓,两年内在商业战线上以其经营天才再造辉煌,成为声名远播的“艾科卡”式人物。
张国安祖籍大陆福建,祖先是在明末清初时迁到台湾去的。他在台湾的家族传到他这一代共七世,世世代代都过着清苦的佃农生活。他的祖父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人,是世代家族中唯一具有“经营细胞”的一分子,除了耕田还兼做木炭生意,曾经使家境一度好转,但不幸三十五岁时就劳累病倒,在四十一岁的壮年期便撒手人间了。其时张国安的父亲只有十四岁,连账都不会收,无法接手祖父的生意,几年下来,不但钱财尽失,还背负债务,整个家庭就这样衰落下来。
1926年,张国安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的青少年时期也是在穷苦中度过的。他是家中长子,四、五岁时就得清晨起床放牛,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干农活了。由于30年代的台湾国民小学是免费入学,因此童年张国安得以进入小学念书。小学毕业时,张国安因家中贫困几乎失去继续升学的机会,正在那关键时刻碰上好运气,家里养的一头母猪生了七、八头小猪,卖得一笔钱,才得以进入高等科(初中)学习。高等科毕业后,张国安因对机械有兴趣,而且由于贫穷的原因,觉得要念工科才有出路,于是就投考了台北工业学校(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前身),他说,“别人因考不上而流泪,我却因为考上不能念而哭泣”(《历练——张国安自传》,台湾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13页。以下引此书简称为《历练》)。因为家庭无力供他上学,他只好改读夜间部机械科,白天干活,晚上念书。
张国安从工业学校毕业后,以技术员身份进入当时刚成立的台湾农机公司工作。由于成绩优异,半年内荣获了两次晋升,薪水被提高到超过政府规定的最高标准而遭到纠正。1944年,张国安为逃避日本对军事工业人才征召,在台北市内湖乡乡长的帮助下进入该乡公所当公务员。
1947年,台湾内湖地区教师缺乏,于是张国安被调到内湖国小教书。工作一年后,张国安又转到松山国小。
虽然张国安一直认真负责学校的工作事务,但他总想有大的作为,有人劝他转入商界比较有发展前途。当时台北有个叫“庆丰行”的小贸易公司,由于人才缺乏,生意不景气,就四处寻才,于是张国安经人介绍进了庆丰行,由此步入商界,结识了后来与他共事三十年的庆丰行老板黄继俊。他从打杂的小事做起。40年代末,浙江的舟山群岛缺油缺电,张国安在两年间四次运煤油到舟山群岛贩卖,由于他的精明和努力,使庆丰行成为到舟山卖油的台湾二十九家贸易行中唯一赚钱的一家,初步展示了他的经营才干。
1951年,张国安把自己的一万多元储蓄拿出来,建议其他几位同事合作进口机车。集得资金五万元,买了三部英国三枪牌机车,售价每辆二万五千元旧台币,共赚两万多元合新台币二十多万元,这是张国安进入庆丰行三年来所做的第一笔“赚大钱”的生意。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张国安在黄继俊的支持下决定把投资从单纯的贸易转入生产领域,首先选择了所有脚踏车零件中最难生产的磨电灯(靠脚踩轮子转动发电的车灯)。他买了许多日本和英国制造的磨电灯拆开来仔细研究,并筹得资金三十万元,准备设厂生产。1954年新春,张国安给工厂取了一个吉祥的名字“三阳”,“三阳电机厂”就由此诞生了。经过克服许多技术和生产条件上的困难,磨电灯试制成功,并迅速投入大规模生产,成为台湾第一家制造磨电灯的工厂。
三阳的业务不断扩大,生意做得很红火。1959年,三阳在台北内湖扩大工厂规模,将三阳电机厂改组为“三阳电机有限公司”,由黄继俊任董事长,张国安任总经理,除继续生产磨电灯外,还准备制造机车。1961年,三阳再度改组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额达到一千万,与日本本田合作生产五OCC、一五OCC、一六OCC三种机车,为台湾第一家制造机车的公司,自制率为30%,在生产机车的时代,三阳公司推出了“野狼”、“达可达”与“领导”三种牌子的机车,普遍获得好评,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1967年,三阳公司投资五亿元建设新厂,并与日本本田签订第二期技术合作,一跃进入汽车生产的时代。1969年新厂开幕,推出“富贵”牌轿车与“发财”牌小卡车。1970年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制造“百福”牌大卡车。1974年,三阳公司出资二亿三千万元,美国本田公司出资三千万元,合作生产了更先进的“野狼”一二五CC机车。1976年,三阳自行开发“史帝田铁”牌汽缸成功,具有保用五万公里的品质保证,从而加强了汽车工业的坚实基础。1977年生产出“喜美轿车”,销售非常成功,月销量达到五百多台,使三阳公司成为名列“全台五百大民营制造业”第二十一名的企业。到70年代末。由于三阳发展迅速,原有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已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生产需要。于是三阳花巨资在新竹工业园区购下十万坪土地,建设可日产机车一千部、汽车二百部的三阳新丰厂,当时政府要求的汽车自制率为50%,而三阳新丰厂设计了能应付80%自制率的设备。1980年,新丰厂建成加入生产行业,当年就推出了品质优异的“喜美五门”轿车。1981年,三阳机车生产突破一百万台,同时诞生了银狼一二五机车和最先进的电动速克达——三阳达可达机车。1982年3月,首次整台机车外销多米尼加共和国,拓展开了三阳公司的外销市场,同年又推出一四OCC四门轿车及金旺九OCC机车。1983年,推出领导九OCC机车,同年三阳铝铸厂及铁铸厂开工,三阳上升为全台五百大民营制造业第十二名。1984年庆祝三阳公司创立三十周年之际,推出领导五OCC机车。1985年,全台经济不景气,增长率只有4%,整个汽车与机车市场呈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三阳汽车、机车依然达到27%的高增长率,年营业额达到一百一十多亿,税前净利达九亿,创造三阳创业以来的最好成绩,名次又上升到“全台五百大民营制造业”的第十名,一年跃上一个新台阶。
1981年,黄继俊逝世,由其子接任三阳董事长。1986年,张国安被迫离开了三阳。身为一个创业者,他投下一生心血建立的三阳企业正处于日正当午之时,却在毫无心理准备,也无人提前与他商量的情况下,突然被用“宣布”的方式强迫离开,当时遭到打击与受辱的心情不可言喻,如他所说“我当时感觉自己像被推落到万丈深渊里”。但度过了三个月“气愤、沮丧、与迷惘”(《历练·作者序》第5页)的日子后,张国安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事业中去。
早在60年代初,张国安就已经开始投资渔业,并成立了丰达渔业公司,从日本进口三艘渔船,另在台湾建了三艘,主要在印度洋上作业,所获通过日本商社出售,在张国安投资建立丰达渔业公司的时候,台湾渔业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全部仰赖日本商社出售。岛内七百多艘渔船分属于五百多家渔船公司,零星作业,渔业者自身不团结,对海产事业没有信心,加上缺乏专业贸易人才,因此在日本商社的严厉控制下,到70年代初台湾渔业已几近衰败。当时的台湾经济部部长李国鼎积极鼓励张国安。要他带头把渔业者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大公司。张国安意识到组织一个新的公司,必将与日本商社有一番苦斗,如果股东太多,必然意见分歧,没有办法发挥力量。于是他出面以丰国水产、光阳机车公司、三阳公司为主要股东,在1972年成立了丰群水产公司,自己任董事长。丰群公司与日本商社经过三年苦斗之后,资本亏空殆尽,可是过去被日本商社压榨而心怀不满的渔船,对丰群业务已建立起信心,纷纷转而与丰群订约,使丰群的契约船达到一百五十多艘。在丰群资本赔光的同时,日本商社也同样地大亏本。在这双方资本都两败俱伤的背后,丰群面对的是得到,而日商则是失去。结果日本渔业水产部门的主管全部被撤换,日本商社无力再支持下去,也一步一步从台湾撤退,最后全部结束在台的水产业务。丰群已经茁壮成长起来,成为鲔鱼单项鱼类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也是享誉世界的美国星旗罐头公司最大的供应商,同时丰群的产品还销往法国、意大利以及日本市场。丰群公司为了引进和发展新的捕鱼技术和设备,于1980年投资成立了益群水产公司,花两亿元新台币自行建造了一艘日式围网船,又以新台币一亿多元从美国购买一艘美式围网船,并高薪聘请日本与美国的鱼捞技术员来传授技术。到80年代中期,丰群的年销售额已超过三十亿元,每年外销约七、八千万美元,全公司员工三十余人,每人平均营业额高居全台湾第一。丰群水产公司自成立后,一直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国际性的渔业合作,开拓渔场,使渔船有更多的作业地区。他们的工作人员在全世界各地奔走交涉,开展业务,到80年代中期已将丰群建立成一个跨国性的企业,在全世界共有二十二个丰群海外基地。张国安充满自豪地说:“过去,英国声称其领土没有日落的一天,现在我们丰群基地也没有日落的一天。”在国际鲔鱼市场上,丰群已建立起世界性的知名度,成了名符其实的“日不落的丰群”(《历练》第244页)。
在张国安未离开三阳之前,投资经营渔业可以说是他的“副业”。他的“副业”除了渔业之外,还有服务业。张国安认为许多年来,台湾的产业都着重在工业方面,而忽视了服务业,服务业应该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因此在1985年,张国安独资买下国泰机构的来来百货公司,改为丰群百货公司,自任公司董事长,一年多就扭转了该公司经营不善的局面。在张国安离开三阳之后四个月,他又独资买下人才优秀、信誉良好的喜年来食品公司,决心踏入食品界,把中国食品打进国外市场,将本公司办成一个国际化的大企业。现在,“台湾的艾柯卡”张国安领导着“丰群”企业集团,正奔向新的目标,创造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