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成都 下一站,成都(1)



今年2月,成都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宣布,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首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地区之一的成都市高新区,今年正式提出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4月16日,四川省副省长率团赴广州举办“承接东部地区制鞋业产业转移项目推介会”。其中成都市“西部鞋都”项目是会上的焦点。

  工业地产已然渗透到了成都这个二线城市,而且未来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成都工业地产的前生今世

aihuau.com

2003年,台湾玻璃工业集团公司“西移”而设厂成都青白江区,兴建了日熔9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和高档双银镀镆玻璃生产线,成都工业地产序幕由此拉开。

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西移,成都正式充当起承接者。而后,火炬商务港、青羊工业园区、天府软件园、龙腾工业城等一系列各类经济主题和定位的工业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下一站成都 下一站,成都(1)
据有关人士回忆,当时举办的西博会上,由武侯区政府牵头、置信参与合作开发的3000亩“西部鞋都”,以及位于龙泉经济开发区、占地1000亩的“龙腾工业城”双双亮相,引起业界广泛关注。“‘龙腾工业城’的厂房还没修好,就有5家大企业签订意向协议,而有意入驻的企业更不在少数。”

发展势头可见一斑。

前两年,房地产的“战火”燃至成都,开发商们打得不可开交,不少“聪明”的开发商转战工业地产,这也为成都工业地产的发展助了一臂之力。成都置信就是较早投资工业地产的成都本土开发商。  

  去年全球地产“五大行”陆续进驻成都,其实就在传递了一个讯号:工业地产风暴正在席卷成都。

谁推动了成都的工业地产?

◆承接产业转移

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共同下发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找准承接方向,打造承接载体,优化承接环境,建设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诚然,承接产业转移是成都实现加快发展的最佳路径。近年,成都主动地、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出如成都市高新区、青羊工业总部基地等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台玻成都玻璃有限公司、成都一汽、天威新能源等都是成都承接产业“西移”的建立起的生产基地。台玻成都公司生产的高档平板玻璃可加工成工业技术、建筑安全、汽车、装饰等200多类玻璃产品,能吸引下游企业100多家,形成产业集群,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助推青白江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平板玻璃及其制品生产基地。成都一汽是中国一汽集团产业“西移”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乘用车生产基地。成都一汽及其他整车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促进成都经开区成为中外知名的西部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天威新能源”由河北保定天威集团“西移”而来,将成为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光伏光电产业生产基地。

◆外资目光转移

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占尽先机、“包揽”外资了。因为,众多跨国企业已将工业投资向诸如成都、武汉等中国的二线城市转移。这也是成都工业地产“发热”的原因之一。

早两年,全球最大物流地产投资开发商———普洛斯公司宣布将向长沙、成都、重庆、南京和武汉等5座内陆枢纽城市投资。2006年,普洛斯与成都市签署了建设成都普洛斯物流园项目的协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达1050亩,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一流水准的标准仓储设施。其实在2005年,普洛斯公司就决定投资9000万美元启动“成都计划”,计划将成都市成华区和金牛区内的物流项目开发成国际一流的标准仓储设施建设项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946.html

更多阅读

人文与理性的中国 中国白酒需要一场理性价格战(1)

研究表明,产业发展一般都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自由竞争的扩容性增长阶段、充分竞争的此消彼长阶段、寡头竞争的创新细分阶段。黄金10年,中国白酒竞争更多表现为扩容性增长,白酒在畸形消费推动下出现了量价齐升良好局面,白酒企业与产业链

彭博:金融信息业的一哥之路(1)

  如果将金融市场中的各路投资者比喻为掘金者,那提供这些掘金者金铲子的,就是那些默默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供应商。从伦敦、纽约、东京,到后起直追的上海、孟买,各家金融机构和交易室中,金融信息无处不在。数百万台闪烁的报价机和金融

众生百态年关难过 文化“盛宴”下的百态众生(1)

  文/本刊记者 张琼文         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兴致勃勃地向别人描述着他预料之中的图景,那就是,有天人们会像买卖股票一样投资文化。这个想法虽然听上去还有些离奇,但是,却在文化市场得到了接二连三的验证。      

低碳地产杂志 低碳地产,一场秀?(1)

   “低碳地产高出周边两三倍的价格确实过分了。对于那些伪低碳行为的公司,我更愤怒,为什么低碳的好处被你们房地产商拿去了,却让我们消费者付出了更高的代价,而你事实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实质性的低碳努力?!”      首席记者/杨江 

回顾一年得失 医改一年话得失(1)

    公立医院的改革回归公益性,是汇集了13亿人的利益。但是这个利益是分散到每个人的,和特定集团抱团所取得的巨大利益是不可比的。谁来替13亿人的利益说话?这就是公立医院改革背后最难的问题。      记者/汪伟      医

声明:《下一站成都 下一站,成都(1)》为网友没死就别说不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