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宝石加工企业的出路 鞋企出路在于创新



“最好是做品牌。可是与长三角的鞋企相比,珠三角的鞋企已经错过了那个机会。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珠三角这些代工厂还有小鞋厂要想生存,就必须要创新,要不没法活!”

鞋企困局

中国鞋业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凡是关于珠三角产业升级相关的报道,都无一例外的要提及制鞋工业。倒闭、停产、转产、迁移……一个个故事被媒体挖掘出来,乐此不疲地讲述着。中国鞋企转型之痛,命途之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近来关于珠三角企业倒闭之争甚是激烈。我们且不管到底珠三角倒闭迁出的企业多还是转入的企业多,在我们身边,确实看到很多鞋厂关闭或向内地、东南亚转移的真实案例。

劳动力成本上涨、水电供应紧张、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外贸政策变动、新劳动法……这些都是真的。中国鞋企特别是珠三角的鞋企,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

本刊每月都会对东莞和广州的厂房物业市场进行走访调查。目前珠三角的厂房物业出租市场比较低靡,到处可见一栋栋空置的厂房。各大工业区相比往年热闹繁忙的景象,今年明显冷清了许多。东莞和广州白云区是珠三角鞋企比较集中的地方,记者在这里可以经常听到厂房的业主说“这里以前是一家鞋厂,刚刚搬走不久。”

aihuau.com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鞋企出路在何方?

奇怪的鞋厂

记者偶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鞋企老板打来的,向记者询问有关租厂房和买地建厂的相关事宜。出于习惯性思维,记者以为这家鞋厂要向内地转移。后来才知道,这家鞋厂是要扩产找更大的厂房,因为订单太多,目前的厂房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在众鞋企一片萧瑟中听到这样的声音,不禁让记者眼前一亮。直觉告诉记者,这家鞋厂或许能给中国鞋企一些启示。

何金昌,广州畅丰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打来电话的正是他。从资料上看,何金昌鞋业并不是一家大厂。员工不过千人,年产鞋200多万双,相比动辙万八千员工的大型代工厂,何金昌鞋业算是个小企业了。就目前中国鞋企的现状来看,抗风险能力最差,最容易倒闭或迁移的就是这样千人左右的鞋企。

那为什么何金昌鞋业却能不光活的很好,还有做不完的订单而需要扩张呢?秘诀到底在哪里?

小创意 大市场

原来何金昌鞋业生产的并不是普通的鞋,而是男士内增高鞋。这种鞋在外表看来与普通鞋并没有什么区别,但里面加了一层内增高垫,可以让人马上增高5公分以上。

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意,让何金昌鞋业走上了光明大道,也让何金昌本人成为了中国的增高鞋王。

然而,这个创意并不简单。何金昌说:“中国身高在一米七以下,年龄在18—50岁的男人大约有1亿,这些人,全部都是内增高鞋的目标消费者,保守估计中国也有近千亿的市场。而且内增高鞋的消费者忠诚度非常高,一旦穿上,一生都离不开了。”何金昌市场部的统计资料显示:顾客回头率达到95%以上。

“前几年各种药物增高产品漫天飞舞,人们打开报纸电视几乎都是增高药广告。那时候对我们确实有不小的冲击,但现在看来,反而是帮了我们。因为药物增高根本就是谎言,是谎言就终有破灭的时候,现在人们终于明白了药物增高的骗局,开始明白只有物理增高最现实也最有效果。”何金昌说。

“可以说这个创意并不复杂,但你敢说它的市场小吗?有人称我为增高鞋王,那是高抬我了,我们现在也只是在行业做到了第一而已。我们一年的产量也只有200万双,目前全中国一年的总产量也不到300万双,连百分之一的市场都没有开发出来。”

创业就是创新

“你当初怎么会想到要做男士内增高鞋?”记者好奇的问。

“因为我个子比较矮,我深刻知道男人对于身高的渴盼。我自己就穿着何金昌增高鞋,你们看。”何金昌撩起裤腿,憨厚的一笑。

15年前,何金昌来到深圳开始“创业”,经过两年打拼,积累了百万元的原始资金。

 蓝宝石加工企业的出路 鞋企出路在于创新
“我的创业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历程。其实不光是我,我们这一代老板在那个时代基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非常敢于尝试,敢于创新,而一旦开办起一个工厂一个企业的时候,却变的非常保守,不敢创新了。”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何金昌重要决定要创办一家企业,他要干一件大事,他想到了办鞋厂。“那时候鞋厂林立,以我这样没有充足资金也没有经验的人进入制鞋业,一定没有竞争优势。所以我想如果要做,就一定不能跟别人做一样的。”

于是何金昌想到了增高鞋,他还自己发明了专利技术,一做就是12年。12年,增高鞋市场从无到有,何金昌鞋业从小到大,历经艰难险阻。

鞋企一定要创新

“如果当初我选择了做普通鞋的代工,也许挣的钱会多一点,我企业现在的规模会大一点,但我今天也会面对其他鞋企一样的问题。虽然我们的创新之路走的很艰难,但我们坚持了下来。今天证明,我们的创新,我们的坚持,是对的。”何金昌感叹的说。

对于珠三角鞋企的困境,何金昌有他自己的看法。

何金昌亲眼目睹了周围几家鞋厂的倒闭,也有朋友的鞋厂搬到了内地。他承认目前珠三角的市场环境对普通代工鞋厂来说很严峻,但他不认为这就是鞋企危机的根源。

“根源在于鞋企不懂得创新,不懂得管理。这些鞋厂能为国际名牌做代工,说明他们本身的生产制造工艺是不错的,但他们太安于现状,太保守,没有危机感,不敢去创新。难道这些鞋企的老板不知道今天早晚会到来吗?他们知道,但他们就是得过且过,跟等死差不多。”何金昌说。

他向记者讲了两个鞋厂的故事。一个是他附近刚刚倒闭的一个鞋厂,老板是他认识的一个朋友。表面上看起来,倒闭的原因是订单减少、招工难、劳动力成本升高。“他公司管理乱糟糟,质量不过硬,订单自然要少;对员工不关心,自然招工难;员工的工资要逐步上涨,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另一个鞋厂的老板是他的老乡,去年搬到了内地,现在已经倒闭了。一是招不到人,不管是技术工人还是管理人才,统统招不到,后来从珠三角招了一批过去,没多久又都跑了。二是信息不畅,脱离了大环境,根本没有客户。三是交通不便,任何原材料都要从珠三角运过去,成本也很高。“如果在珠三角都活不下去,到哪里又有活路?到内地更不好过!”

何金昌的话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天天叫喊着外部压力大,为什么不想想自己做的怎么样?外部环境瞬息万变,有好有坏,才是商场。最重的是,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和方法。这种方法绝对不是怨天尤人,唉声叹气。也许,珠三角鞋企以前的日子确实过的太舒服了,以至于他们忘记了危机。

记者问及珠三角鞋企的出路,何金昌说:“最好是做品牌。可是与长三角的鞋企相比,珠三角的鞋企已经错过了那个机会。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珠三角这些代工厂还有小鞋厂要想生存,就必须要创新,要不没法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951.html

更多阅读

企业品牌塑造 塑造品牌——中小型企业的出路

       前几天去一个开贸易公司的朋友那,聊了聊生意上的事。这位朋友叹道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各方面成本都在涨,而出货价被客户方在一直往下压,利润空间越来越薄,这个问题令他很头痛。       这个问题也是目前困绕众

企业通路管理 鞋企通路非常缺少信息链管理

    “四刀一绳”之说的成本上涨,中国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变化,让一批只守着经验和模式过日子的企业倒闭不少,2008年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捌点,试看行业领先的几家皮鞋企业市场表现为:新增店面数的扩张改为把精力主要集中到单店业

反倾销后企业做的总结 “倾销门”下的东莞鞋企何去何从

  欧盟反倾销税的废存一波三折。由于欧盟三国政府出人意料地改变了此前的反对立场,欧盟取消“延长关税期限15个月”的事件再生变数,不排除继续对来自中国和越南的鞋类征收富有争议的关税。欧盟将最晚在本月底作出最终决议,是否继续

企业扩张战略 鞋企铺货是“扩张”还是“赌博”?

      还是在前店后厂的时候,温州人就开始背着鞋全国各地走,这些人现在或成了鞋企的老板,或成了一方诸候。据说最早进行铺货,是一个现在市场占有率很高,却在舆论宣传上低调的企业,从太原市场开始,只要卖鞋的是温州人,就可以先把货拿

服装制造企业的出路 网络能否为运动休闲服装品牌找到出路?

      2009年,随着运动休闲服装市场的繁荣,竞争也随之愈演愈激烈。在金融危机风暴劲吹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的运动休闲服装品牌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立志走出市场低谷,转型、上市都已经成为企业的杀手锏。中国运动休闲服装品牌在走出困境

声明:《蓝宝石加工企业的出路 鞋企出路在于创新》为网友瞰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